拼音检词语
产业工人化
拼音:chǎn yè gōng rén huà
基本解释
产业工人化 - 概述
产业工人化,农民工传统施工方式下的中国特色语汇,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地里刨食的农民,需要什么条件、多长时间,才能转变为一个合格的产业工人,这个貌似平淡无奇的问题,却是2亿多农民工今天所面临的共性课题, 要找到出路,农民工须经过工业化、城镇化两道坎儿,国有大企业以其“大机器生产”的特色,成为工业化的主力,也成为把农民工从富余劳动力转化为合格产业工人的熔炉。在现实的推动下,劳动力因素的变革趋势正在逐渐显现,这也终将推动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而一个全新的概念必将替代“农民工”,成为新的建造方式的代名词。
产业工人化 - 职业现象
1、2010年10月份CPI 4.4%的增幅,让所有人都体会到通胀的严峻,似乎所有商品都在涨价。而一组数据更发引业内关注:2010年上半年,河北普通建筑工人工资上涨6.5%;三季度山东烟台建筑工人工资指数同比上涨20.1%;重庆一个普通杂工日工资不能低于120元,一些专业技术工人日工资高达300元~400元;而在长春一个“好农民工”月收入可以上万元,建筑工人相关成本呈不断上升之势。
2、这个现象早已引起了部分先知先觉的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注意,而施工企业更是感触深刻。一方面,劳动力费用上涨导致了住宅产品的成本增加;而另一方面,大量农民工现场作业难以避免住宅质量问题,更是引发了对传统施工方式种种弊端的深度思考,进而形成了推动住宅产业化、转变住宅生产方式、提升住宅品质的重要动力。
3、事实上对许多建筑工人来说,无论是逼近40℃的酷暑高温,还是大风霜冻、梅雨纷飞,或是冰点时分的严寒湿冷,都得在脏乱的建筑工地辛苦作业,满脸汗水、满身泥浆,早已成为他们的形象标签。在传统的施工方式下,建筑工人所处的恶劣工作环境已经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4、现场施工、高空作业的高危险也长期威胁着建筑工人的生命安全。再坚固的脚手架,也难以保障建筑工人的安全,在中国每年都有大量建筑工人伤亡。
产业工人化 - 工人结构
1、依赖建筑工人现场湿作业、“纯手工打造”的住宅生产方式,已经开始暴露出种种弊端,并引发业内深思。一方面数亿建筑工人成为无可置疑的城市建设中默默无闻的“功臣”,另一方面工人现场作业的生产方式却成为种种住宅质量通病的根源。
2、近年来中国的工人队伍构成早已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数据显示有79.8%的农民工进入建筑业,由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缺乏职业技能的农民工进行“手工”作业,这种施工生产方式正是“滴、漏、跑、冒、渗”等住宅质量通病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导致了住宅性能不高、资源浪费严重。
3、中国每年近千万套、近十亿平方米的住宅,正是通过无数个工地上的人海战术,通过简单的劳动力再生产,以劳动力的低工资、艰苦的劳动和生活条件,建造出来的。在这种粗放的建筑方式下,工人劳动强度大、生产效率低。不可否认广大农民工推动了城市的日新月异,然而在这个颇具“中国特色”的语汇背后,是“中国特色”的传统住宅生产方式,亦是“中国特色”的住宅产品的源头。
产业工人化 - 劳动变革
1、劳动力因素变革趋势渐显,如果说深层次缘由暂时还难以在全行业层面上形成共识,那么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和越来越明显的“用工荒”,已经使不少房地产开发企业和建筑施工企业感受到了现实的紧迫。
2、事实上正是立足于人口大国劳动力的廉价,才长期形成了以人工为主的施工方式。与此同时伴随着旺盛的需求,劳动力短缺也正成为趋势。现在建筑工地上的农民工几乎找不到35岁以下的人。而许多“80后”农民工宁愿进入挣钱少的行业,也不愿意去建筑工地,因为“又苦又累又没有社会地位”。
3、事实上劳动力成本的上涨,短期来看,可能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压力,而从长期来看,这种压力可能促进新趋势的形成。为降低高昂的劳动力成本,一些企业就开始考虑提高建筑过程的机械化和自动化水平,不经意间推动了住宅产业化的发展。
产业工人化 - 社会所需
1、产业工人是住宅产业化的重要基石,历史缘由与紧迫现实的叠加,使加快住宅产业化进程、提高工业化水平,被视为降低人工成本、提高住宅质量、减少气候等外部环境影响、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终极途径”。
2、由于采用了工业化生产方式,其建设的洛克小镇14号楼与传统的生产方式相比,建造工人减少了50%左右,建设周期缩短40%以上。同时克服了东北地区近半年冬歇期的客观条件制约,几乎可以全年施工。
3、诚然要实现工业化生产,以往一脚农田一脚工地的农民工将难以适应,大量的建筑工人将由露天作业向以工厂制作为主的产业工人转变。经过近40年的发展,日本每个建筑商都拥有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这些建筑工人入行前都必须经过两年系统的培训与实践才有资格进入工地。正因如此,发达国家在采用工厂化方式后,施工失误率可降低到0.01%,外墙渗漏率水平为0.01%,精度偏差以毫米算小于0.1%。
产业工人化 - 职业体系
1、在城镇化高速发展的过程中,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有近3亿适龄的农村劳动力会涌入城市。而这些适龄劳动力首先会大量进入门槛较低的建设行业。因此无论从社会效益还是行业效益来说,思考农民工学校如何促进农民工转变为产业化工人的问题,意义非常重大,绝不仅仅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这么简单。中国建筑工人中2/3是农民工,但对这个群体的人力资本投资严重不足,农民工培训和教育问题,已经十分迫切。
2、农民工的培训不能仅依靠农民工学校,作为劳务输入型省份,农民工流动量大,教育培训通常无法延续。如果让农民工学校承担农民工向产业化工人转型升级的培训任务,并不现实。
3、中国的建筑业需要成熟的产业化工人,这点毋庸置疑。但现阶段农民工若想转化为产业工人,仍要有很长的路需要走。所以农民工学校更应被看做是企业内部对于项目的管理运营方式,而非过多地将培训教育职责赋予其中,否则可能会加重企业的负担。
4、农民工的产业化转型,需要的是劳务输出地与最终用户企业的密切配合,这尚待中国建立一个更趋完善的职业培训体系,农民工学校所起到的作用,目前仍只能停留在不断探索的阶段。
产业工人化 - 措施建议
1、中国工人进入门槛低、技术要求不高,产业工人的极度缺乏,或将成为制约住宅产业化进程的重要因素。在追求利润空间的前提下,要使企业加大时间、精力与资金投入,强化对工人的技术培训与产业培育,目前来看,还为时尚早。
2、不过一些可喜的变化已经出现。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便在2010年3月发布的《北京建筑业发展年度报告》中表示,2010年将培训500名产业化技术工人,为推进住宅产业化积累专业人才。
3、把房地产业简单的低智能、劳动力密集型、民工型盖房模式转变为技术工人生产模式,将可完成产业升级。
4、在推进住宅工业化生产的资本、技术、装备、劳动力四大要素中,培育产业化工人,实现劳动力的变革,正开始成为必经的门槛,也将奠定住宅产业化的重要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