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电子产品依赖症
拼音:diàn zǐ chǎn pǐn yī lài zhèng
基本解释
电子产品依赖症 -简介
电子产品依赖症是指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导致对正常生活中一些认知能力的下降的症状。儿童由于自制能力不强,最易发生以上症状。
表现
1、手机依赖症
万一手机没带,自己一天的情绪都会烦躁不堪。没有手机,那一天怎么活呀?客户的电话、朋友的号码,都存在电话本里呢,手机不在,如何跟他们联系?今天要干的事又全存在记事本里,等着手机逐一提醒,现在手机没来上班,自己也完全不知道工作该进行到哪一步。或者说,完全不记得自己今天该做些什么。恨不得跑步回家先把手机拿回来,又怕误了打卡时间,让上司觉得自己没带手机完全是个借口。患得患失之间,终于在办公室碰到上司,跟他说:“今天我没带手机,有事请拨我的座机。”接着,赶紧打开电脑,在MSN上告诉所有在线的好友——我今天没带手机。完成这两个步骤,长舒一口气,心里暗暗下决心:以后情愿把自己忘了,也不能把手机给忘了。
2、GPS依赖症
车上装个GPS现在已经成为流行趋势,这东西除了当电子狗用,还能给你指路,有些还自带MP3、MP4,没事时还可以用它来听听音乐、看看碟,简直是路痴及塞车一族的法宝。只是,地图是死的,电脑是死的,人是活的。所以,过度依赖GPS,只能造成活人被地图憋死的问题。
3、开心网依赖症
这个时代还有人不知道开心网吗?那你真的OUT了。上网不上开心网,你与朋友之间的距离会被拉得无比大。没事上去买几个朋友,换几个车位,偷偷菜,种种花,看看朋友们的记录,了解一下大家现在都在做什么,你这一天也就消磨过去了。上开心网虽然不一定能够被归为网瘾之列,但实际上对其依赖过多也会产生一定的后遗症。
4、聊天工具依赖症
上网,无论如何都是一件令人愉悦的事情。套用古话说,网上自有颜如玉,网上自有黄金屋。但网上的颜如玉和黄金屋比起书里那个,却具体得多。例子太多,周围似乎不少人现在都是靠网络在恋爱,周围更是有不少“挨踢”(IT)人士,赚的就是这份网络的钱。而对于我们这些普通小民来说,现在上网最大的功能就是跟人聊天。QQ和MSN,如今几乎成了电脑中的必备软件,你的电脑里要没这东西,那你简直就会被认为是个时代的怪物。这两样东西的确也有很大的好处,隔多远的朋友都可以对面聊天,哪怕他在地球对面的美国,你也可以和他聊上半小时,而不用花费1分钱的电话费。但是,MSN可以拉近人的距离,也可以让人的距离无比遥远——很多时候,我们的办公室里无比安静,有时一整天下来,同事们之间似乎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倒不是说大家的关系淡漠到极点,而是,哪怕是坐在我对桌的人,现在都习惯了在网上对着我打出一排字来。看来,动手所消耗的脑细胞比动动嘴巴要少啊。
5、输入法依赖症
想当年小的时候,经常会嘲笑家里的长辈“张口忘字”,想不起自己要说什么。后来知道那算是老年人记忆力减退的一种象征。但自从有了电脑之后,我们很多人哪怕不到30岁,现在看起来同样有这种“记忆力减退”的危险——倒不是说忘了怎么说,而是忘了怎么写。电脑用多了,用手写字的机会也就少了,很多人都有这种感觉,偶尔拿起一支笔,却觉得不论怎么写,手底下的字总是有点别扭。所以,现在有专家在哀叹,电脑时代到了之后,估计过不了多少年,所谓的“书法艺术”也就只能成为小众欣赏的东西了。但打字虽然方便,也有其危险,因为我们很多时候看到某些字会感觉到“认识”,真的要自己去写时,却根本想不起来该怎么写,最后只能打开电脑,照着电脑输入法上显示的字,一笔一笔描下来……
对儿童的危害
传统的玩具例如玩偶和汽车模型现在越来越不受青少年青睐,如今青少年的礼物愿望清单被各种高价格的高科技设备充满。如今电子产品市场里,IPAD已经成为最火爆的儿童玩具,越来越多的父母希望借助IPAD帮助孩子们学习知识,而iTunes为I-PAD提供的儿童APP教育软件也让父母得偿所愿。不过,在感受先进功能之余,也有不少家长担心孩子患上“IPAD瘾”。
医生在历年来的门诊中还发现,电脑、手机、psp游戏机等电子产品,已成为学生视力的“杀手”。特别是孩子的自控能力差,上网聊天,玩电脑游戏,甚至在坐车、走路或在被窝里都一直玩个不停,长时间上网、玩游戏,都可能使视力严重受损。
电脑和电视成为孩子假期里最亲密的两大“电子玩伴”。而打电话、网络聊天、发短信等则变成他们和同学、朋友沟通的主要方式。专家提醒,儿童长时间与电子产品接触,容易患上“电子产品依赖症”。 这会给儿童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长时间过度使用电子产品会造成儿童视力下降、颈肩综合症、“鼠标手”等,还会因久坐不动导致身体肥胖、腰酸背痛;另一方面,与电子产品亲密接触而疏于和小伙伴的面对面交流,会造成孩子现实感的缺失和社会交往能力的退缩,甚至导致抑郁症。
合理控制
使用电子产品过多的孩子,控制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对环境刺激的敏感性低,自我控制水平低、意志力薄弱,且易情绪不稳。于德澧说,过早、过多接触电脑、电视,还有导致多动症和抽动秽语综合征的可能。但专家也指出,电脑的普及和流行,至少说明电脑、网络在共享资源、扩大知识面上有着自己独到的优势,且将孩子完全隔离在电脑等电子产品之外,毕竟不太现实。因此,父母最重要的是懂得怎样让孩子合理地接触电脑。
0—2岁,不接触
美国一项2007年的调查显示,约有90%的儿童在2岁前就经常在电脑或电视上看各种智力开发的节目。父母对此的解释是:为了促进孩子的智力发育。其实,孩子的大脑需要在真实的环境下,才能健康地发育。比如学爬行、走障碍等活动不仅能锻炼宝宝的身体,更多的是让他在立体环境中感知真实的三维空间。孩子需要触碰、感觉、观察和移动真实事物,用对真实世界的基本了解,训练他们的神经和认知系统。因而,在这个阶段,买些开发智力的光盘,不如多和孩子交流,多做游戏来得更实际。
2岁至学龄前,少接触
在这个孩子能力迅速增长的时期,如果父母想让他更多地学习知识,购买专业出版社出版的认知小读本是最好的选择,经济实惠,且这样的认知,比通过电脑进行更快,更不易伤害眼睛。此时的孩子已经可以开始接触电脑了,比如家人自己摄录的各种照片、短片,大人孩子一起欣赏,就会觉得其乐融融,只是上网冲浪、游戏等内容,还是应该杜绝。
上学后,控制使用时间
随着现代教学课程的多媒体化,孩子接触电脑的机会越来越多,此时,父母可以允许孩子用电脑完成作业,游戏则要先经过父母的筛选,提早帮孩子树立是非观念,提高对不良事物的“免疫能力”。此外,要对孩子的游戏时间进行强制性限定,以保证他们的休息和户外活动时间。不妨每天限定几个可以玩的时间段,每次不超过半小时,同时让孩子养成用电脑10—20分钟就休息一下、望望远处的习惯。
为了“戒除”孩子对电脑的依赖,很多国家都在探索自己的方法。在日本,很多父母会利用暑假带孩子离开喧嚣的城市,体验一段没有电脑、电视的生活,让他们体会到“原来没有电视和游戏,也可以过得很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