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拼音aa
不堪重負
雪糕刺客
弃车保帅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A
B
C
D
E
F
G
H
J
K
I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对冲

拼音:duì chōng

基本解释

 对冲利用期货交易来避免或减轻实货所受价格波动风险的交易方式。例如某进口公司在日本订造一条电冰箱生产线。 日方报价十二亿日元,在一美元兑一百二十日元时,相当于一千万美元。进口公司担心日后交收时,日元大幅升值,实价有机会变成一千一百万美元甚至一千二百万美元,于是与日方签合同时,立即在银行以一美元兑一百二十日元的汇率买入相当于一千万美元的日元期货。这样,即使日后日元如何大幅升值,生产线交收时要多付出的美元通统可以在日元期货合约中如数嫌回来,不至于失预算。这种做法就是对冲。

详细解释



 简介

金融学上,对冲指特意减低另一项投资的风险的投资。它是一种在减低商业风险的同时仍然能在投资中获利的手法。

对冲在外汇市场中最为常见,着意避开单线买卖的风险。所谓单线买卖,就是看好某一种货币就做买空(或称揸仓),看淡某一种货币,就做沽空(空仓)。如果判断正确,所获利润自然多;但如果判断错误,损失亦不会较没有进行对冲大。

所谓对冲,就是同一时间买入一外币,做买空。另外亦要沽出另外一种货币,即沽空。理论上,买空一种货币和沽空一种货币,要银码一样,才算是真正的对冲盘,否则两边大小不一样就做不到对冲的功能。

这样做的原因,是世界外汇市场都以美元做计算单位。所有外币的升跌都以美元作为相对的汇价。美元强,即外币弱;外币强,则美元弱。美元的升跌影响所有外币的升跌。所以,若看好一种货币,但要减低风险,就需要同时沽出一种看淡的货币。买入强势货币,沽出弱势货币,如果估计正确,美元弱,所买入的强势货币就会上升;即使估计错误,美元强,买入的货币也不会跌太多。沽空了的弱势货币却跌得重,做成蚀少赚多,整体来说仍可获利。

例子

九零年代

1990年初,中东伊拉克战争完结,美国成为战胜国,美元价格亦稳步上升,走势强劲,兑所有外汇都上升,当时只有日元仍是强势货币。当时柏林墙倒下不久,德国刚统一,东德经济差令德国受拖累,经济有隐忧。苏联政局不稳,戈尔巴乔夫地位受到动摇。英国当时经济亦差,不断减息,而保守党又受到工党的挑战,所以英磅亦偏弱。瑞士法郎在战后作为战争避难所的吸引力大减,亦成为弱势货币。

假如在当时买外汇,长沽英磅、马克、瑞士法郎,同时买空日元,就会赚大钱。当美元升时,所有外币都跌,只有日元跌得最少,其他外币都大跌;当美元回软,其他升币升幅少,日元却会大升。无论如何,只要在当时的市场这样做对冲,都会获利。

亚洲金融风暴

1997年,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大量抛售泰铢,买入其他货币,泰国股市下跌,泰国政府无法再维持联系汇率,经济损失惨重。而该基金却大大获利。除了泰国,香港等以联系汇率为维持货币价格的国家与地区都遭受对冲基金的挑战。港府把息率大幅调高,隔夜拆息达300%,更动用外汇储备1200亿港元大量购入港股。最后击退炒家。

其他市场的对冲

对冲的原理并不限于外汇市场,不过在投资方面,较常用于外汇市场。这个原理亦适用于金市、期货和期指市场。

购入对冲

购入对冲又称“揸入对冲”是用来保障未来购买股票组合价格的变动。在这类对冲下,对冲者购入期货合约。

例如,基金经理预测市场将会上升,于是他希望购入股票;但若用作购入股票的基金未能即时有所供应,他便可以购入期货指数,当有足够基金时便出售该期货并购入股票,期货所得便会抵销以较高价钱购入股票的成本。

基金经理会定期收到投资基金。在他收到新添的投资基金前,他预料未来数周将出现“牛市”,在这情况下他是可以利用购入对冲来固定股票现价的。若将于四星期后到期的现月份恒生指数期货为4000点,而基金经理预期将于三星期后收到$100万的投资基金,他便可以于现时购入$1000000÷(4000×$50)=5张合约。

若他预料正确,市场上升5%至4200点,他于此时平仓的收益为(4200-4000)×$50×5张合约=$50000。利用该五张期货合约的收益可作抵偿股价上升的损失,换句话说,他可以以三星期前的股价来购入股票。

沽出对冲

沽出对冲又称“卖出对冲”,是用来保障未来股票组合价格的下跌。在这类对冲下,对冲者出售期货合约,这便可固定未来现金售价及把价格风险从持有股票组合者转移到期货合约买家身上。进行沽出对冲的情况之一是投资者预期股票市场将会下跌,但投资者却不顾出售手上持有的股票;他们便可沽空股市指数期货来补偿持有股票的预期损失。

假定投资者持有一股票组合,其风险系数(beta)为1.5,而现值1000万。而该投资者忧虑将于下星期举行的贸易谈判的结果,若谈判达不成协议则将会对市场不利。因此,他便希望固定该股票组合的现值。他利用沽出恒生指数期货来保障其投资。需要的合约数量应等于该股票组合的现值乘以其风险系数并除以每张期货合约的价值。

举例来说,若期货合约价格为4000点,每张期货合约价值为4000×$50=$200,000,而该股票组合的系数乘以市场价值为1.5×$1000万=$1500万。因此,$1500万÷$200000,或75张合约便是用作对冲所需。若谈判破裂使市场下跌2%,投资者的股票市值便应下跌1.5×2%=3%,或$300000。恒生指数期货亦会跟随股票市值波动而下跌2%×4000=80点,或80×$50=每张合约$4000。当投资者于此时平仓购回75张合约,便可取得75×$4000=$300000,刚好抵销股票组合的损失。留意本例子中假设该股票组合完全如预料中般随着恒生指数下跌,亦即是说该风险系数准确无误,此外,亦假定期货合约及指数间的基点或差额保持不变。

分类指数期货的出现可能使沽出对冲较过去易于管理,因为投资者可控制指定部分市场风险。这对于投资于某项分类指数有着很大相关的股票起着重要的帮助。

风险对冲

风险对冲是指通过投资或购买与标的资产(UnderlyingAsset)收益波动负相关的某种资产或衍生产品,来冲销标的资产潜在的风险损失的一种风险管理策略。如:资产组合、多种外币结算、战略上的分散经营、套期保值等。

风险对冲是管理利率风险、汇率风险、股票风险和商品风险非常有效的办法,由于近年来信用衍生产品的不断创新和发展,风险对冲也被广泛用来管理信用风险。与风险分散策略不同,风险对冲可以管理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还可以根据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和偏好,通过对冲比率的调节将风险降低到预期水平。利用风险对冲策略管理风险的关键问题在于对冲比率的确定,这一比率直接关系到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成本。

商业银行的风险对冲可以分为自我对冲和市场对冲两种情况:

1、所谓自我对冲是指商业银行利用资产负债表或某些具有收益负相关性质的业务组合本身所具有的对冲特性进行风险对冲。

2、市场对冲是指对于无法通过资产负债表和相关业务调整进行自我对冲的风险(又称残余风险),通过衍生产品市场进行对冲。

假如你在10元价位买了一支股票,这个股票未来有可能涨到15元,也有可能跌到7元。你对于收益的期望倒不是太高,更主要的是希望如果股票下跌也不要亏掉30%那么多。你要怎么做才可以降低股票下跌时的风险?

一种可能的方案是:你在买入股票的同时买入这支股票的认沽期权——期权是一种在未来可以实施的权利(而非义务),例如这里的认沽期权可能是“在一个月后以9元价格出售该股票”的权利;如果到一个月以后股价低于9元,你仍然可以用9元的价格出售,期权的发行者必须照单全收;当然如果股价高于9元,你就不会行使这个权利(到市场上卖个更高的价格岂不更好)。由于给了你这种可选择的权利,期权的发行者会向你收取一定的费用,这就是期权费。

原本你的股票可能给你带来50%的收益或者30%的损失。当你同时买入执行价为9元的认沽期权以后,损益情况就发生了变化:可能的收益变成了。

(15元-期权费)/10元

而可能的损失则变成了:

(10元-9元+期权费)/10元

潜在的收益和损失都变小了。通过买入认沽期权,你付出了一部分潜在收益,换来了对风险的规避。

最新收录词语

词语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