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拼音aa
雪糕刺客
不堪重負
弃车保帅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A
B
C
D
E
F
G
H
J
K
I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肺吸虫病

拼音:fèi xī chóng bìng

基本解释

肺吸虫病是由肺吸虫引起的慢性肺部感染。肺吸虫又称并殖吸虫。人体寄生的肺吸虫,在国内有卫氏肺吸虫和斯氏肺吸虫两种。卫氏肺吸虫病分布于浙江、台湾、辽宁、吉林、黑龙江等省。斯氏肺吸虫病分布于四川、江西、云南、福建、广东、贵州、陕西等省。人和动物(犬、猫、猪和野生动物)是肺吸虫的终宿主。排出虫卵至水中,经第一中间宿主(川卷螺),在第二中间宿主(石蟹、蜊蛄)体内发育成囊蚴。人生食石蟹、蜊蛄,囊蚴经口感染,在胃和十二指肠内囊蚴破裂,幼虫脱出并穿过肠壁进入腹腔,穿过横膈入胸腔和肺,在肺内发育为成虫。虫体进入纵隔,可沿颈内动脉人颅内侵犯脑组织。肺内病变呈炎性反应,中性粒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肺组织被破坏,形成脓肿和囊肿,周围有纤维包膜,囊内含胆固醇结晶、夏科雷登结晶、虫卵等。囊内多数只有1个成虫,一处形成囊肿,移行至另一处,再构成新的囊肿,旧病灶空洞可闭合,纤维化、钙化痊愈。

肺吸虫病 - 诊断

卫氏肺吸虫病临床表现以胸肺型为主,次为皮下肌肉型。斯氏肺吸虫病以皮下肌肉型为主,呈游走性皮下结节,常见于胸腹、腰背及大腿部。X线典型的肺部囊肿阴影较少见,仅有肺内小片状浸润及渗出性胸膜病变。

1.临床表现 患者在流行区有生吃石蟹或蜊蛄的病史。肺吸虫进入胸腔,则引起渗出性胸膜炎和胸痛。侵入肺内,常有阵发性咳嗽、咳痰、咯血。痰呈赭色胶冻状,合并细菌感染时,痰呈脓性。肺部多无阳性体征,少数患者有局限性湿哕音,以及胸膜炎或胸膜增厚的体征。腹部可有压痛,有时可触到皮下结节。脑型肺吸虫病可有头痛、呕吐等脑膜刺激症状,少数患者有癫痫、抽搐、偏瘫、运动障碍等表现。

2.实验室检查

(1)血象:白细胞总数及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增高。

(2)检查虫卵:痰、胸水、肺泡灌洗液、胃液、粪便中查到肺吸虫卵可确定诊断。对可疑病例要反复检查。

(3)免疫血清学诊断:

①皮内试验。肺吸虫抗原皮内试验为即时型反应,阳性率高达98.3%~100%,但与华枝睾吸虫、姜片虫有交叉反应,若将皮试液稀释为1:100 000~600 000,其特异鉴别率接近100%。

②补体结合试验。对早期诊断有价值,阳性率为90%~100%。

③间接血凝、琼脂扩散、对流免疫电泳、间接免疫荧光等试验。阳性有诊断价值。

3.X线检查 肺部可有浸润、囊肿结节及硬结阴影。有时发现胸膜粘连增厚、胸水、气胸或水气胸等征象。多数病例肺内呈混合型阴影,部分病例X线检查无异常所见,或仅有两肺中、下纹理增粗。治疗前后应定期摄片比较。脑型者,可做脑血管造影,脊髓造影等可显示病变部位。

4.活体组织检查 皮下或肌肉结节活体组织检查,可找到幼虫或虫卵,或嗜酸性肉芽肿(斯氏肺吸虫病找不到虫卵)。

5.鉴别诊断 本病应与肺结核、结节性动脉周围炎、霍奇金病等相鉴别。

肺吸虫病 - 病原

寄生虫引起的疾病。肺吸虫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的寄生虫病,它一生有三个宿主:淡水螺是它的第一中间宿主,是肺吸虫尾蚴寄生的宿主;河蟹则是它的第二中间宿主,尾蚴侵入到河蟹体后,形成囊蚴。也可寄生于肺以外的组织或器官。虫卵主要随痰咳出,以后在水内孵化成毛蚴。毛蚴侵入第一中间宿主淡水螺内经过胞蚴、雷蚴等发育阶段最后成为尾蚴。尾蚴进入第二中间宿主淡水石蟹或蝲蛄的体内发育成为囊蚴。人若进食含有此种囊蚴的生的或未煮熟的石蟹或蝲蛄时,囊蚴随之进入消化道,经消化液作用脱囊成为童虫。童虫的活动能力很强,加上所分泌的酶的作用,可穿过肠壁到腹腔浆膜表面匍匐,其中多数童虫沿肝表面向上移行,直接贯穿膈而达胸腔,进而侵入肺内并发育为成虫。少数童虫停留于腹腔内,继续发育,并穿入肝脏浅层或大网膜成为成虫。偶尔可沿纵隔内大血管根部及颈内动脉周围软组织向上移行,经破裂孔而侵入颅中凹,再经颞叶、枕叶的底部侵入脑组织。虫体侵入器官或组织后除引起该处病变外,还可以继续穿行到其他部位,引起病变。一般从囊蚴进入体内到在肺内成熟产卵,约需2~3个月。在虫在宿主体内一般可活5~6年。

肺吸虫病 - 流行病学

传染源:主要是含有活囊蚴的淡水蟹或螬蛄等。

传播途径:肺吸虫的虫卵随患者、病畜、病兽的痰液或粪便排出,入水后孵化出毛蚴。毛蚴在水中侵入淡水螺,发育成尾蚴逸出,尾蚴在水中侵入淡水蟹或螬蛄体内,形成囊蚴(幼虫像蚕一样作茧把自己包裹在内)。人生吃或半生吃含活囊蚴的淡水蟹或螬蛄而感染。

易感性:人对本病普遍易感。患者多见于青少年,尤其是学龄儿童。

肺吸虫病 - 临床表现

本病的潜伏期3-6个月,肺吸虫成虫在人体内寿命一般为5-6年。由于肺吸虫寄生的部位不同,所以临床表现多样化:

1、呼吸道症状:咳嗽和咳痰最为常见。卫氏肺吸虫病病人咳嗽较重,痰粘稠,带腥味铁锈色。四川肺吸虫病病人咳嗽较轻,痰量少,偶带血丝。病人多诉胸痛,常伴胸腔积液。

2、腹部症状:腹痛、腹泻在疾病早期比较多见,有时也出现恶心呕吐。四川肺吸虫幼虫常侵入肝脏,所以肝肿大、肝功能异常较为常见。

3、神经系统症状:多见于严重感染。成虫寄生于脑内时可出现癫清、瘫痪、麻木、失语、头痛、呕吐、视力减退等。成虫侵入脊髓时可产生下肢感觉减退、瘫痪、腰痛、坐骨神经痛等。

4、皮下结节或包块:卫氏肺吸虫病可有皮下结节,多在下腹部至大腿之间的皮下深部肌肉内,外观不易看到,但能用手触及。游走性皮下包块为四川肺吸虫病特殊表现,最多见于腹部,也可见于胸部、腰背部等处。其边缘不清,有隐痛或微痒,常此起彼伏,反复出现;最后包块逐渐缩小、变硬.包块内可找到鱼虫虫体,但从无虫卵发现。

5、其他如睾丸炎、淋巴结肿大、心包积液等皆可发生,但均少见。四川肺吸虫病可有眼球突出等眼部症状。

肺吸虫病 - 治疗

1.病原治疗

(1)硫双二氯酚(别丁):为首选药物,毒性低,口服易吸收,近期治愈率84%~100%,远期疗效80%~90%。剂量:成人1g,每日或隔日口服3次,10~20个治疗日为1个疗程。脑型可重复2—3个疗程。副作甩有头晕、头痛、消化道反应、皮疹等,偶可出现赫氏反应。发生肝脏损害,应立即停药。有严重心脏病、肾病及妊娠时禁用。

(2)吡喹酮(EMBAY一8440):疗效高、疗程短、服用方便、副作用少,仅有轻微头昏、头痛、乏力等,是一种治疗肺吸虫病有希望的药物。剂量:每次25mg/ kg,3次/日,口服,连服2~3天。脑型患者间歇1周后再服1个疗程。

(3)六氯对二甲苯(血防-846):对肺吸虫病也有良好疗效。剂量:30 mg~50mg/kg,每日或隔日服用,10~15个治疗日为1个疗程。副作用为胃肠道反应和头痛、头晕等,偶有急性溶血性贫血和精神症状。有精神病史,严重肝、肾疾病及孕妇均禁用。

(4)阿苯达唑:8mg/kg(1次量不超过400mg),分2次口服,连服7天。

2.继发细菌感染时,应加用抗生素。

3.对慢性脑型、脊髓型,合并有压迫症状,药物治疗效果又差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肺吸虫病 - 预防

该病可在流行区或到达流行区内,通过生食或半生食石蟹、蜊蛄、沼虾、红娘华或饮用生的溪水及食具(刀、砧板)的污染获得。预防本病的关键是切实做到不生食或半生不熟的石蟹、蜊蛄及生水等以预防感染,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便,避免虫卵随雨水冲入溪流污染水源。患者一旦得病,应彻底治疗。

1、及时发现并彻底治疗患者,对病畜、病兽加强调查和捕杀。

2、防止患者的痰液和粪便污染水源,用生石灰杀死痰液和粪便中的虫卵。

3、饲养鲶鱼和家鸭吞食淡水螺和螬蛄,以切断传播途径。

4、不吃生的或半熟的溪蟹、淡水螺和螬蛄,不喝生溪水。

最新收录词语

词语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