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加多宝集团
拼音:jiā duō bǎo jí tuán
基本解释
加多宝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1995年推出第一罐红色罐装“王老吉 ”,1999年以外资形式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设立生产基地。加多宝集团在2008年汶川地震捐款1亿人民币,2010玉树地震捐款1.1亿人民币。
详细解释
简介
加多宝集团向玉树地震捐款1.1亿人民币
加多宝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专业饮料生产及销售企业。1995年推出第一罐 红色罐装“王老吉 ”,1999年以外资形式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设立生产基地。为配合开拓全国市场策略,集团分别在北京、浙江、福建、广州设立生产基地。
加多宝旗下产品包括红色罐装“王老吉”、茶饮料系列。“王老吉”为中国老字号民族品牌,拥有超过170年历史,红色罐装“王老吉”是凉茶行业的第一大品牌,由纯中草药配制,清热降火,功能独特。销售网络遍及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
集团分别在1999年在广东省东莞长安镇设立 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2003年底投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2004年中在浙江省绍兴市成立浙江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2005年中在福建省石狮市投资成立福建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
概况
加多宝集团
一、 为中国创造一个世界级的品牌
凉茶是一个非常地道的南方饮料,是广东岭南特色之一,受西方饮料文化冲激,已日式渐微。加多宝集团勇于创新,为整个凉茶行业注入新生命。集团于1995年在广东推出第一罐红色罐装《王老吉》,并引进新的营销概念,加上不断技术改良,产品为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2005年,红色罐装《王老吉》被广东省文化遗产认定委员会,因“其历史悠久,具有充足的普遍价值”而评为《广东省食品文化遗产》。
展望未来,饮料行业商机无限,但亦充满挑战,我们希望能通过加多宝专业团队的努力,结合各方合作伙伴的支持,将这个蕴含民族文化特色的产品,覆盖全国,走向世界,为中国创造一个世界级的品牌,使中华文化发放异彩。
二、 弘扬中华文化,重塑民族品牌
加多宝集团是一家以香港为基地的大型专业饮料生产企业。1995年推出第一罐红色罐装《王老吉》,1999年以外资形式在中国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设立生产基地。为配合开拓全国市场策略,集团分别在北京、浙江、福建、青海设立生产基地。集团分别在1999年在广东省东莞市长安镇设立《广东加多宝饮料食品有限公司》,2003年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成立《加多宝饮料集团》、2004年在浙江省绍兴市成立《浙江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2005年在福建省石狮市投资成立《福建加多宝饮料有限公司》、目前正在浙江省杭州市及在青海的公司都在筹建中。
加多宝旗下主要产品是红色罐装《王老吉》。《王老吉》为中国老字号民族品牌,拥有超过170年历史,红色罐装《王老吉》是凉茶行业的第一大品牌,由纯中草药配制,清热降火的功能独特。销售网络遍及中国大陆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并销往东南亚,欧美等地。
三、 秉承传统蒸煮工艺结合现代健康理念
红色罐装《王老吉》,秉承传统草药蒸煮工艺,经由现代科技将草本精华提取,调配及灌注而成,所有生产工艺流程,均由电脑监控,完全不经人手。
集团旗下之厂房均按照GMP(良好操作规范)标准建造。并引进欧美制造的全自动饮料生产线。
集团质量管理体系覆盖产品从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至售后服务的整个过程,同时对全部生产过程进行自动仪器监测,按照GMP良好操作规范进行全程质量监控,保证产品优质卫生,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在运送给客户前,还需以超声波真空监测系统对整箱《王老吉》百分百检测,合格后才能进入市场,百分百保证产品质量。
每个严格程序,每一精密细节,每罐品质卓越的《王老吉》正好引证加多宝集团“卓越品质”的理念。
四、 卓越品质成就卓越品牌
各厂均设有检验中心,并从英、美、日、德等地引入大量先进检测设备。每一批次的红色罐装《王老吉》均需抽样送检测中心,经专业技术人员根据各项理化指标,微生物和感官指标等进行鉴定,合格后产品才能出厂。
2001年加多宝集团旗下公司被国家环保总局评定为《绿色环保企业》,并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体系认证,2003年取得《安全饮品》,GMP《良好操作规范》和HACCP《危险分析和关键控制点》等认证。2004年,符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卫生要求,获得了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颁发《卫生注册证书》,同年通过了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管理制度(QS认证),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颁发《全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
五、 王老吉凉茶饮料起源于清朝道光年间
被公认为凉茶始祖,风行华人世界多年。红色罐装《王老吉》凉茶依据传统配方采用上等草本材料配制,秉承传统的蒸煮工艺,融入现代科技提取草本精华,悉心调配而成。
六、 国家级的信誉国家级的实力
集团建立了一套完善、高效的销售管理及营运制度,并拥有一支富有团队精神及充满活力的销售队伍,现已在全国30多个省市设立个办事机构。
经过整个集团各同事的多年努力,红色罐装《王老吉》凉茶已由一个区域性品牌,销售网络遍布全国以至世界各地,包括香港、澳门、东南亚、欧洲、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
七、 凝聚团队力量攀越伟业高峰
集团视人才为公司最宝贵的资产,因此非常着重人才之培养。集团每年均从各地的大学、大专院校、招聘会、互联网等招聘优秀的毕业生或富有经验的人员,通过系统化培训,让他们了解集团的宗旨、企业文化、政策及各部门的职能和运作方式。并会因应员工个人发展的需要及集团整体发展的策略,提供培训,帮助员工及集团持续成才。
理念文化
加多宝集团荣获中华慈善奖
公司发展目标:致力发展成为一家以生产优质健康食品及饮料的世界驰名企业。
公司核心价值:健康为本、以人为先、唯才是用、精益求精四大核心价值。
企 业 文 化:不断精进的原则,进取、务实、承担、团结。
公益事业
2010年4月20日向青海玉树地震灾区捐款1亿1千万人民币。
2008年5月18日 向汶川地震灾区捐款1亿人民币。
1995年,加多宝公司成立,在广东东莞长安镇投资建厂,一期投资金额2000万美元。
1999年,在广东东莞长安镇投资扩建二期,投资金额3000万美元。
2003年,在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3000万美元。
2004年,在浙江绍兴袍江工业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2500万美元。
2005年,在福建石狮市祥艺镇投资建厂,投资金额3000万美元。
2006年,在广东南沙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1亿美元。
2007年,在浙江杭州下沙经济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约2500万美元。
在湖北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建厂,投资金额9980万美元。
从1998年开始,加多宝集团一直致力于祖国的教育扶持,出资10万元援建洞头希望小学。2001年,加多宝集团开展“王老吉 学子情”活动,8年来,在全国累计资助特困学子1700余人,其中包括地震灾区的孤儿100人,累计资助助学金额910万余元。除此以外,集团员工自发成立了“大水沟希望小学基金会”,员工纷纷捐款捐物,用实际行动关爱着孩子们的教育。2008年10月17日,是国际消除贫困日。加多宝集团携手中国扶贫基金会,出资100万元援助25所贫困学校打造新操场,此举是加多宝集团支持教育事业的另一延伸。
2006年,加多宝集团内部成立“爱心基金会”,员工自发踊跃捐款达130万元,当集团员工身处困境之时,“爱心基金会”总是雪中送碳,第一时间向困难员工提供帮助,使员工处处感受着来自大家庭的温暖。
展望未来,加多宝集团将继续透过崭新的科技,彰显中华饮食文化的精粹,将红罐“王老吉”带到世界每个角落,为中国创造一个世界级品牌。同时,做为中华民族品牌,做为中华民族的企业公民,集团将继续以公益事业做为集团的重要事业,以实际行动向社会奉献一已之力,不遗余力的回馈祖国和人民。
相关新闻
2010年4月20日晚,《情系玉树 大爱无疆――抗震救灾大型募捐活动特别节目》在中央电视台举行。这台经中央批准,由中宣部、民政部、广电总局、中国红十字总会联合主办的大型赈灾晚会,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来自企业、文艺界及其它社会各界人士纷纷慷慨解囊,掀起了一波波捐赠热潮。
晚会现场,加多宝(中国)饮料有限公司总经理阳爱星郑重表示,“加多宝集团旗下品牌昆仑山天然雪山矿泉水就产自美丽的青海昆仑山玉珠峰。加多宝集团全体员工对于玉树人们的灾难也是感同身受,希望灾区人民早日重建家园!”并表示加多宝集团再次向灾区捐款1.1亿元人民币,现场掌声雷动,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此前的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加多宝也曾捐出民营企业史上最高的单笔捐款数额1亿元。
会后,加多宝集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加多宝集团作为中国民族企业的一分子,旗下品牌王老吉、昆仑山的迅速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的支持。对于灾区人民的苦难感同身受,此次捐款,只是尽了自己的一份责任而已。同时他也表示,能力不分大小,捐款不分多少,善举不分先后,再小的力量对灾区来说也是一种支持,希望社会各界共同行动起来,关注灾情、奉献爱心,帮助灾区群众尽快渡过难关,重建家园。
中华慈善总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加多宝集团作为中国民营企业代表再一次捐出了高达1.1亿元的赈灾捐款,书写了中国企业慈善事业新篇章。2008年,正是它率先捐出了国内有史以来最高的单笔捐款数额,带动了其它企业踊跃认捐,从某种意义上,加多宝的慈善壮举对于全行业乃至全社会范围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了中国的慈善事业迅猛发展。
另据记者了解,此前,加多宝集团曾在前段的西南干旱时通过中华慈善总会捐赠昆仑山水6.1万箱,价值超过500万元。4月18日,考虑到青海玉树地震灾区地处高原,部分救援队员已经出现高原反应症状,加多宝集团捐赠1000万元,主要用于在西宁至玉树的沿途和玉树地震灾区建5座吸氧站,免费为伤病员、孩子、医生、紧急救援人员、货运司机、媒体记者等人员提供吸氧服务,为一线救援工作提供支持和保障。据了解,每座吸氧站安排100台负离子氧气设备,预计日服务超过1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