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考霸
拼音:kǎo bà
基本解释
考霸指那些频繁参加某种或多种考试且成绩优异的人。
详细解释
词语由来
四川南充考生张非从2003年起3次参加高考,先后被北大、清华录取,又因迷恋网络导致多门课程成绩不合格而被两度退学。2007年高考,他再次以高分考入清华。许多媒体称他为“考霸”。学校有关负责人希望,不要用“考霸”称呼他,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
其母祝明灿说:“大家只关注我儿子智商高,考分高,其他的很少关注。他不会与人相处,不知心疼父母,缺乏自理能力,情商几乎为零。他会真正快乐吗?”
无独有偶,新疆尼勒克26岁的考生安治帮又一次以663分成为尼勒克县的理科状元。同样信心满满的他只填报了北大和清华两所高校,今年却不幸未被录取。和张非类似的是,8年内,他已经有过三次高校的生活,这是他第四次高考了。
这两名被无数考生羡慕的“尖子生”数度往返与中学与大学之间,原因都是一样:沉迷网络,孤僻自闭。
事件分析
“考霸”张非
清华大学新生报到的日子,先后被北大、清华录取又因网瘾被两度退学的四川南充考生张非再次到清华报到。学校有关负责人希望,不要用“考霸”称呼他,给他一个宽松的环境。
四川南充考生张非从2003年起3次参加高考,先后被北大、清华录取,又因迷恋网络导致多门课程成绩不合格而被两度退学。今年高考,他再次以高分考入清华。许多媒体称他为“考霸”。
清华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邓卫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张非参加高考的资格和条件都符合国家有关高考的要求,他的高考成绩也达到了清华大学在当地的分数线,录取他是正常的过程。
邓卫说,据了解,张非上次考入清华后因沉迷网络成绩下降很快,虽然老师曾帮助过他,但因多门课程成绩不合格而按照校规办理了退学手续。相信他再次踏入清华园后会彻底戒除网瘾,全身心地投入学习,顺利地完成学业。
22日,记者在环境工程系的新生名录中没有找到张非的名字,而只有“张空谷”。根据报到现场记录,记者来到宿舍管理处,根据“张空谷”的名字一一查询,终于找到了他所在的宿舍。张非告诉记者:“我不会再打游戏了。我大学四年都不会买电脑。我要暂时远离网络,上网控制得越少越好。”
公务员“考霸”
据《上海青年报》报道,法学研究生李玫(化名)一年间转战全国十省市赶考公务员,只因她认定最佳出路就是当公务员,“读法学,总归是想进公务员公检法系统的,而且又是金饭碗,待遇地位都特别受人尊敬。”
对于辗转全国参加公务员考试的这一现象,相关部门和专家都明确表态:不理智,不鼓励。相关部门与专家确实可以归纳出无数条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为何像李玫这样高智商的高才生甘愿成为公务员“考霸”?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前提下,在就业歧视仍十分猖狂的条件下,大学生们的就业信心指数已下降到低点。相比之下,公务员考试是公平、公正、公开的就业途径,加之公务员拥有受人尊敬的待遇地位,诸多大学生热衷于考公务员也无可厚非。但由热衷于考公务员到成为公务员“考霸”则是一个裂变过程、质变过程,让考公务员成为一些人的唯一就业途径,不仅暴露出大学生就业观的偏差,更寓示出“选择性就业”渐成“海市蜃楼”。
公务员“考霸”是当代“范进”。一年间转战全国十省市赶考公务员,与范进有神似之处。范进考举,揭露了科举制度这把血淋淋的刀,我们可以毫不留情地抨击。针对出现公务员“考霸”现象,又岂能简单地只挑考生的“毛病”?虽然目前如此热衷“范进考举”者尚不多,但已有这个苗头与迹象,要警觉,要防范。
社会舆论
应该看到,在社会的转型期,尚没有完全消弥权力在向关系社会、熟人社会的渗透,年轻人仅凭自己的力量找一份满意的工作,有一笔足够为成家立业积蓄实力的薪金是多么不易啊!象小李这样单枪匹马,辗转于公务员考场的女子决不是对自己缺乏信心,而是充满必胜的信心,必要的投入更是精于算计的成本,其信念与勇气足以感动上帝。
然而,我们不妨假想一下,如果小李有一个行走于官场或商界的“好爸爸”、有一个社会背景显赫和实力相当雄厚的家庭,她还会成为媒体关注的“考霸”吗?《中国青年报》载,近日,南京师范大学蒋钰珮老师通过对2005年江苏省8所高校的600多名文、理、工科毕业生的就业调查发现,有超过半数的学生认为父母的社会关系在找工作中很重要,通过父母的社会关系找到工作的大学毕业生占到调查总数的27.2%。而认为父母社会关系不重要的学生仅占13.6%。当“好爸爸”成了不少年轻人的“就业金桥”之时,在这样的环境里出现一个“考霸”——靠自己实力屡败屡战的年轻求职女子,我们有什么理由责怪她盲目报考,“缺乏成本观念”?她所耗费的成本难道完全应该由她个人埋单吗?
也许有人会说,她为什么不能选择自主创业,非得过公务员这个承载“千军万马”的独木桥不可?但自主创业不是一句响亮的口号,不是凭雄心壮志就能趟出一片新天地来。自主创业一样需要制度的鼓励和政府引导、社会扶助。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在创业教育的实践中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源源不断地培养出大批具备创新和创业能力的人才。目前大学生创业比例在发达国家一般占20%—30%,而我国还不到毕业生总数的1%。年轻人自主创业会遭遇远比疲于奔命赶考场还要多得多的尴尬,甚至“撞南墙”、赔本钱,一蹶不振。因而,政府和社会应倍加呵护年轻人的创业激情,启动制度和举措鼓励年轻人自主创业,拓宽就业渠道,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强化政府促进就业的职能,主动引导他们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灵活就业。如果自主创业的环境变得非常宽松,风险降到最低,那么,还会有人坚信公务员职业是只旱涝保收的“金饭碗”而蜂拥而至吗?还会出现小李这样的不计成本,奔波于各大城市考场的“考霸”吗?
“考霸”现象虽属个案,却像一面镜子,照出就业难的现状和困惑,照出对年轻人创业能力培养的缺失,更照出了政府和社会在鼓励扶持求职者自主创业方面还有大量的工作要做。从这个角度看,面对“劳飞燕”般的“考霸”,我们应该感到更多的愧疚才是。
社会反思
随着高考招生的展开,地方报刊就会报道:某某再度考入北大(清华),还有的是第三次.并冠以“考霸”。可喜可贺,但也令人郁闷。究其原因:该生进入高校后,沉迷网络,学分不达标,劝其退学。故而才催生了“考霸”。
反思一:无可非议,“考霸”类人物,绝对是高智商,进入高校后成了弱智,难道高校就没有责任?一个学生整夜沉浸于网吧,学校的管理???有一位同样命运的家长,给南京某高校院长写信说,我整日背朝青天,面朝黄土,在地里辛辛苦苦耕耘,一年收入一万左右,却全部用来供儿子读书,无怨无悔.恳请院长给一次机会.面对如其伟大的父亲,学校能说什么呢?……学生沉迷网络,仅仅学校管理,显得力量单薄。学校四周网吧林列,这就需要社会来管理。
反思二:陪读现象,有些家长溺爱子女,却又望子成龙,小学陪读,中学陪读,难道上大学还要去陪读?中学阶段为了备战高考,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压力下,废寝忘食,当进入环境宽松的大学,缺少自制能力的人就会象一匹脱缰的野马。……我不赞成‘藏富式教育’,但也不能对子女百依百顺,否则‘富不过三代’现象就会出现。对子女教育要因势利导,抓住机会。考霸张非决心利用假期戒掉网瘾.这就是好现象.
反思三:考霸们能再次被同一所名校录取,从表面看该校宽宏大量,其实不然,这种幸运是高考制度给的.高考招生是根据报考人数,坚持从高分到低分落取的原则.目前,有不少声音提出:要改革高考制度,诚然,高考招生中的弊病是该改,比如,国家名校已成为地方性学校,清华,北大招收北京考生比其它地区多,复旦已成了'阿啦'学校,这种情况就得改.恢复高考制度三十年来,高校为我国培养了大批人才,863计划中许多高科技项目是由高校完成,功不可没.这也是国家重视教育的结果.高考改革的倡导令人担忧,推荐上大学、自主招生会是什么样?我国是一个人情至上的国度,到那时的名校也许会成高干子女的学校,富翁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