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民生博客
拼音:mín shēng bó kè
基本解释
民生博客-简介
江西官员集体实名开博,始于江西省委领导的一篇关于“网络问政”的文章。2008年江西文明网推出了全国首家《民生博客》专栏,一周年之际已有53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开通了实名博客,共发表博文289篇,总访问量已突破173200人次。部分“空壳博客”没有实质内容,有的半年都没更新过一次。
民生博客-背景
在江西,广大党政领导干部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已逐渐成为了一种工作常态。江西文明网自2008年7月份至今,一年多时间内有60多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先后实名开设“民生博客”,开创了全国少有的官员集体网络问政之风。官员集体网络问政现象又一次掀起了全国舆论广泛关注。
当中国网民亲切地称胡锦涛总书记为“涛哥”、温家宝总理为“温哥”之时,当省委书记苏荣“与省内外朋友共商加快江西发展大计”活动收到各类建言4.2万条、在与省内外网友现场和在线交流中点击量突破了1000万人次时,我们发现互联网政治已成为我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逐渐成为广大党政干部的工作常态。
“郡县治,天下无不治”。在中国的行政体制中,县一级政权在我们党和国家的机构设置中处于承上启下的重要位置,是最重要的行政单位之一。“民生博客”网络平台的建设正是把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作为其主要服务群体。
民生博客-关注
民生博客自2009年九月份受到国内多家媒体关注后,国庆期间,又一次掀起了全国舆论的广泛关注。这和江西大力提倡党政干部开通博客、利用网络推进民主政治建设休戚相关。民生博客有关负责人表示:“县(市、区)在我国的行政体制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级政权,我们开通民生博客的本意,是尽可能地动员县级党政领导通过博客问政,及时解决一些民生问题。同时,希望推进民主政治的步伐,帮助公众有序地参与政治,培养一批有责任感的公民群体。”
据了解,“民生博客”开通一年多来,共发博文数百篇,累计访问几十万人次,收集各类留言5000多条。
2009年7月21日,苏荣书记在人民网发表文章《“网络问政”是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文中指出:利用网络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是新形势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也是党委、政府工作的一个创新。研究熟悉网络,善于运用网络,学会用网民能够接受的语言和方式开展网络交流,是现代领导干部必备的素质之一,必须掌握的一门学问。
7月21日对江西文明网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一年前江西文明网推出了全国首家《民生博客》专栏,一周年之际已有53位县(市、区)委书记、县(市、区)长开通了实名博客,共发表博文289篇,总访问量已突破173200人次。
中央党校党建研究部副主任戴焰军认为,互联网对推进民主政治建设进程的作用不可低估。“官员开博能引起网民的强烈关注,说明了公众参与政府及公共事务的积极性得到很大的提高。”省委党校公共管理学教研部副主任魏星河教授说,网络有巨大的吸引力,在网络政治文明的建设初期,官员的执政方式和观念都面临着转型、转变,官员必须直面网络,“绕不开,也躲不掉”。
民生博客-深思
官员们当初开博并不是主动自愿,由此出现“空壳博客”很容易理解。因此,要让“民生博客”名副其实,首先要让官员从心里接受。出现“空壳博客”,有些原因值得我们深思。
首先是官员开设“民生博客”的风气没有真正形成。如果主动开博官员越来越多形成风气,“空壳博客”就会越来越少。因为在一个争先写博客氛围中,“空壳博客”很难存在。
要想让官员开博成风,职位越高权力越大的官员越要带头示范。只有当省级官员、地市级官员勤于写博客时,在县级官员乃至乡镇官员中才会避免“空壳博客”出现。
其次是官员博客缺少“安全”保障。由于博客是相对个性化的空间,因此要允许官员在博客中有个性张扬,甚至要允许官员说错话。但现实是,因为官员有特殊身份,个人观点往往被当成官方声音,担心招惹是非,所以有话不敢说。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就表示,“以前自己是新闻发言人,如果批评某个现象,或者说了某些话,由于身份所限,别人都会认为是代表教育部,现在不受身份制约,反而能够更尽情地发挥自己。”一方面在制度上要允许官员在博客中张扬个性,充分表达观点。另一方面公众也要包容官员博客的某些观点。
再者是对官员的思想教育不够。一个原因是某些官员对博客这种载体认识还不充分,没有正确认识“博客问政”的价值,思想还停留在传统的问政模式上。另一个原因是某些官员对民生问题不够重视,认为写“民生博客”会给自己增加工作负担,不仅要在博客中回应民意,还要在博客之外来落实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