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乾隆大阅图
拼音:qián lóng dà yuè tú
基本解释
《乾隆大阅图》 - 简介
乾隆大阅图是郎世宁在宫廷的重要作品之一。此图描绘了乾隆皇帝于京郊南苑举行阅兵式时的情景。乾隆皇帝戎装骏马,英姿勃发,体现了清朝皇帝的尚武精神。画中出现的骑马形象,除反映了人与动物的关系外,还赋予了一定的政治含义。
《乾隆大阅图》是一幅画在绢上的绘画作品,它长2.3米,高3.3米,画中骑马的这个人就是乾隆皇帝,他头戴金盔、身穿铠甲,骑在骏马上,精神抖擞,表情中既带有帝王的威严,又充满着自信。整幅作品具有强烈的写实风格,画中的乾隆皇帝五官凹凸有致,立体效果明显,他身上的盔甲也描绘得十分细致,具有很强的金属质感。
本幅是乾隆皇帝弘历29岁时的戎装像,头戴盔、身着铠,戎装骏马、英姿勃发,体现了清朝皇帝的尚武精神,应该是郎世宁的盛年佳作。毫无疑问,这是一幅形神毕肖的“御容”肖像画,也是一幅非常成功的新体肖像画。
作品十分写实,人物相貌凹凸分明,富有立体感,盔甲亦描绘细腻,金属质感逼真。全图画法细腻,色泽华丽,基本上以色塑形,不显线条痕迹,具有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这类纪实性质的绘画作品,是清代宫廷绘画中最富有特色的画幅,它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可靠、不可替代的历史形象资料。
《大阅图》共画有四卷,分别为第一卷幸营、第二卷列阵、第三卷阅阵、第四卷行阵,现在存世的只有两卷,其中第二卷列阵为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另一卷则为此次拍卖的第三卷阅阵。另一卷旷世杰作为清乾隆钦定补刻端石兰亭图帖缂丝全卷,全长达十七米,为十八世纪期内最大幅及顶级的缂丝卷轴,犹如王羲之的书法真迹,这种以缂丝技法来织作碑帖的形式也是罕见的,可以说是对缂丝工艺的一次挑战。它代表了清代缂丝书法工艺的最高水平。
捐赠仪式
2009年10月16日,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洪滨先生向故宫博物院捐赠“洪滨丝画 乾隆大阅图 ”的仪式在故宫景仁宫隆重举行。马鞍山市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汪永年;马鞍山市副市长陈苏汉;中国工艺美术学会副理事长李红光;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副秘书长唐国建;马鞍山市文化局局长王平;故宫博物院文物专家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洪滨等出席了捐赠仪式。
捐赠仪式由故宫文物管理处处长娄伟主持,陈丽华副院长和陈苏汉副市长分别致辞,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洪滨发表了捐赠感言,故宫博物院陈丽华副院长向袁洪滨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陈丽华副院长指出:“故宫博物院是中国最大的艺术品宝库,浓缩了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故宫博物院藏《乾隆大阅图》是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为乾隆皇帝精心绘制的宏幅巨作,艺术技艺高超,反映了乾隆年间的国力昌盛和中西文化的高度融合。但因为它尺幅巨大,为绢绫绘制,一直以来难以长期在故宫博物院展示,限制了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今天,“洪滨丝画”的发明者——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洪滨先生用独特的现代手工艺术的表现方式,以棉花、剪刀和精湛的手工技艺创造性地再现了这一旷世名作。“洪滨丝画﹒《乾隆大阅图》”经特殊技术处理,将可以长时间的保留在故宫博物院展示,它即体现了洪滨丝画在我国手工艺术领域的独特艺术成就和高度,又丰富了故宫博物院宫廷藏品的展示。
故宫博物院在已走过八十多年的历程中,其收藏品在原清宫旧藏的基础上得到不断的充实,与社会各界人士的踊跃捐赠是密不可分的。为了彰显捐赠者的义举,我们特在景仁宫专门设置“景仁榜”,镌刻捐赠者的姓名,以期千秋永志!我们高兴地看到,景仁榜上又将多了袁洪滨先生的名字。
艺术创作是无止境的!衷心祝愿袁洪滨先生在今后的艺术创作生涯中,不断攀登新的高峰,以更多的优秀作品呈现给世人,为弘扬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洪滨丝画 乾隆大阅图”是迄今为止故宫博物院景仁宫内收藏展示中最大的一幅作品。也是迄今为止故宫博物院收藏为数极少的当代艺术家作品。“洪滨丝画 乾隆大阅图”经特殊技术处理,将长时间保留在故宫博物院展示,它即体现了洪滨丝画在中国手工艺术领域的独特艺术成就和高度,又丰富了故宫博物院宫廷藏品的展示。
“洪滨丝画”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洪滨先生独创,其制作采用的原材料为天然的纤维棉,仅以一把棉花、一把剪刀和一手精湛的手工技艺,就将世间万物表现得淋漓尽致、出神入化,被誉为“东方一绝”。此次“洪滨丝画﹒《乾隆大阅图》”的制作,由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袁洪滨领衔,率十余名当今丝画制作顶级的工艺美术师,经历了长达6个多月的艰辛和精心制作而成。
作为安徽文化的杰出代表,马鞍山地方特色,袁洪滨先生在新中国六十周年之际将“洪滨丝画 乾隆大阅图”捐赠故宫博物院,作为献给祖国的一份特殊礼物,表达感谢母亲的哺育之恩,向世界展示洪滨丝画民族手工艺术独特的艺术魅力。
艺术特色
作品十分写实,人物相貌凹凸分明,富有立体感,盔甲亦描绘细腻,金属质感逼真。全图画法细腻,色泽华丽,基本上以色塑形,不显线条痕迹,具有浓厚的欧洲绘画风格。这类纪实性质的绘画作品,是清代宫廷绘画中最富有特色的画幅,它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可靠、不可替代的历史形象资料。
其作品采用西洋画法,又适当揉合了中国的技法,并注重解剖结构和立体感,很受皇帝的赞许。郎世宁不但自己绘制了大量画幅,还将欧洲的绘画技法传授给中国的宫廷画家,使得清代的宫廷绘画带有“中西合璧”的特色,呈现出既不同于历代宫廷绘画,又不同于文人绘画和民间绘画的新颍面貌。
郎世宁曾经为皇帝和后妃画过不少的肖像,他在保持欧洲绘画注重人物解剖结构长处的同时,又适当地吸取了传统中国“写真”技艺的表现手法,所画人物均取正面光照,完全摒弃了欧洲绘画中侧面光照所产生的阴影,同时减弱光线的亮度,使人物面部五官都清晰地显现出来;郎世宁还与若干中国的宫廷画家一起,创作了很多描绘当时发生的事件和人物的纪实绘画,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在这些纪实性质的画幅中,郎世宁除了作总体构图上的设计外,还自己动手绘制主要人物的肖像,故而使画面具有很强的历史真实感。
但此时画家对传统中国绘画尚处在学习阶段,图中的表现技法基本上是采用中国传统的绘画工具和材料而取得了西方细笔油画的艺术效果。作者减弱了对景物、人马的素描手法,以平光处理明暗,线条在起到轮廓线的作用后几乎被色彩隐去,天空中云彩的画法全出自西法,近景的草叶近乎西方的静物写生,只有远山的结构保留了清宫写实山水的一些程序。
乾隆大阅图展八旗军威
“大阅之日,八旗营伍既成列,届时,兵部堂官奏请上御帐殿。武备院先期设黄幄帐殿于凉鹰台。上自行宫具吉服,御万吉骦……”乾隆四年(1739年)十一月,皇帝即位后首次在南苑检阅八旗兵将。这场声势浩大、尽显武威的阅兵式,距今虽已近270年,却仍在一幅长达15.5米的巨卷上栩栩如生地流传下来。
军队人数超过1.6万
这幅乾隆御制《大阅第三图 阅阵》手卷为设色描金绢本,由宫廷画家金昆、郎世宁等十余人合绘。在北京国际俱乐部饭店举行的预展现场,记者看到,这幅长长的手卷独占了一排展台,但限于展示空间,观众可见的仍只是其中部分画面。
“它的规模非常大,全长是15.5米。我们现在看到的只有两三米长,才一小部分而已。”香港苏富比中国艺术部资深专家沈恩文在接受《世界新闻报》记者专访时介绍,在该手卷的最后,专门有一段关于所绘内容的文字记载。包括画上列阵军队的位置,如骁骑、护军、前锋、火器诸队列于何处,每队多少人,由何人负责;列阵之时,各位大臣、将校、侍卫等如何进退;乾隆阅阵时的程序等等,都非常详细地被记录下来。“我们数过,上面大概有超过16000人的军队。”
因为所绘人数众多,加上每个细节都非常仔细,整幅手卷绘画时间很长。可以说,宫廷画家们在对待画中人物的精心程度上,普通士兵获得了和皇帝一样的“待遇”。其实,这也非常可以理解。毕竟是记录皇帝检阅的手卷,“皇帝自己会很小心,而且每个事件都会追查”,又有哪个画家敢不使尽看家本领?
乾隆御马不一般
《大阅图》最让人震撼之处,就是八旗军队所表现出来的威武气势。从画卷之中,后人可以清晰感受到当时军队的盛况、乾隆皇帝的威严。
虽然整幅手卷人数逾万,但人们最关心的还是此次阅阵的主角——乾隆。从画卷上可以看到,身穿戎装的乾隆皇帝骑在一匹浑身雪白的高头大马上,佩带腰刀,挂着弓袋箭囊,威风凛凛。
《阅阵》卷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即负责绘画乾隆皇帝肖像和他所乘马匹的画家是郎世宁。虽然在图中所注明的画家名单中,没有郎世宁的名字,但这一观点已被有关权威专家研究认定。
据介绍,郎世宁是最有名的清朝宫廷画家。皇帝跟大部分后妃的肖像,都出自他的手笔。仔细观察这张画上的乾隆像,虽然尺寸不大,但非常精美。人物和坐骑造型准确,比例恰当,线条多为短线,讲究质感,有很强的肖像画特征。
值得一提的还有乾隆的坐骑,就是前述的“万吉骦”。这可不是一匹普通的马,它身高四尺二寸,长七尺一寸五分,郎世宁和传教士画家王致诚都专门为它画过肖像。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聂崇正说过,清朝宫廷绘画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就是宫廷画家描绘同时代人物和事件的纪实性绘画作品,《大阅图》卷就属于此类绘画中的精品。可以说,在没有照相机的年代,生动、如实再现当时盛况的绘画作品,无疑是真实记录历史事件的最佳手段。
虽然从题材上说,描绘古代皇帝阅兵图可能并不只有这一张,但大部分都深藏于各大博物馆。而且,从卷长及完整度来看,此卷《大阅图》也非常难得。“在私人手上,同类型的、保存特别好的、有关这一题材的作品,我们知道的这是惟一一卷。”
拍卖新闻
由当时十余位宫廷画家绘制,长达15米,全部四卷共绘有1.6万名士兵;此次拍卖的虽然只是四卷中的一卷,但因为该画存世仅剩两卷,另一卷被故宫收藏,专家为《阅阵》给出的估价依然高达8000万港元。中国买家巨资拍下乾隆玉玺和《乾隆大阅图》
法国南部城市图卢兹最近拍卖了一方乾隆玉玺和中国清朝宫廷画精品《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两件文物均被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国买家以创纪录高价拍走。
据法国媒体报道,这方乾隆玉玺被中国买家以1240万欧元的高价拍走,刷新了印章类拍品价格的世界纪录。《行阵》也被中国买家以2205万欧元的高价拍走,刷新了亚洲艺术品在法国的拍卖价格纪录。
这方双龙钮玉玺质地为和田白玉,略带红棕色纹理,高7.5厘米,边长9.85厘米,撰文“乾隆御笔”,以1000万欧元成交。加上佣金和税费,买家将支付共计1240万欧元。
《行阵》起拍价为400万欧元,共有8位买家参与竞拍。当叫价高达1400万欧元时,仍有3位买家竞逐。这幅画卷最终以1780万欧元落锤,加上佣金和税费,买家将共计支付约2205万欧元。
《乾隆大阅图》第四卷《行阵》是一卷长24米、宽69厘米的巨幅绢本设色手卷,图中所绘人物多达9000个,虽不及半截指长,却面貌分明、神情宛然,所绘衣饰、车马枪炮、仪仗旗鼓等也十分精细,一丝不苟。
最近拍卖的《行阵》打破了亚洲艺术品在法国的拍卖价格纪录。此前纪录是由佳士得拍卖行2007年创造的,当时一对中国掐丝珐琅瓶以650万欧元的拍卖价格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