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拼音aa
雪糕刺客
不堪重負
弃车保帅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A
B
C
D
E
F
G
H
J
K
I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萨米人

拼音:sà mǐ rén

基本解释

欧洲"最后的土著":北极圈内的萨米人

摘要

萨米人主要居住在北欧斯堪的纳维亚半岛的拉普兰地区,也称他们为拉普人。萨米人共有9种土著语言,都属于芬兰乌戈尔语系。传统的萨米人大都居住在简陋的原始帐篷里,他们以饲养驯鹿、狩猎松鸡、北极兔和打鱼为生,时常与北极熊和北极狼争抢猎物。萨米人是欧洲最古老的民族之一,几千年前,他们在此定居。萨米人自由地驰骋在北极一望无际的冰原上,过着无拘无束的游牧生活。他们没有建立自己独立的国家,不受任何人统治。被称为欧洲最后的土著。

萨米人-简介

萨米人(Sami,Samit或Samek),是萨米地区(包括今天瑞典两万人、挪威北部四万人、芬兰六千五百人和俄罗斯科拉半岛的部分地区两千人)的原住民,是欧洲其中一个最大的原住民族群。萨米人的语言是萨米语,属于芬兰-乌戈尔语族。其他对于萨米人的称呼或写法有: Sámen、Saamen、Sámi、Saami、Lappen;而从前称他们为拉普人,但萨米人认为这称呼带有轻视的意味。

萨米人的开垦地区常被简称为“拉普兰”,但萨米人的开垦区远广于瑞典历史上的拉普兰。他们把自己所开垦的区域称为萨米(Sápmi), 横跨芬兰、挪威、瑞典、俄罗斯四国国境。瑞典境内萨米人的居住区是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

萨米人-历史

早期

自新石器时代就有人居住在斯堪地纳维亚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并以猎人、收集者及捕鱼为生;有距今一万年前的挖掘出土物为证,如:被火燃烧过的区块或箭矢尖端,已有人在北挪威地区,找到距今约有六千年的古老的山崖壁画,这文化的垦荒区域由北延伸至南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到达俄罗斯的白海。 考古学者找到约西元前一千五百年至西元后三百年的石棉陶器,这足以解释萨米文化的特征,也发现捕兽陷阱,并以这完整的捕兽陷阱系统捕获驯鹿和驼鹿。西元前555年,古希腊历史学家Prokopios提到一个名为Skrithfinoi的民族,应为萨米人。

中古世纪

中世纪开始了维京人的时代,他们对萨米人产生重要的影响,此时的有三分之二的萨米人居住在斯堪地纳维亚平原地区,在他们的小说中看见:两民族间不断有着冲突。

之后,萨米人与维京人进行交易,以动物毛皮、兽皮换取盐,以贵金属换得饰品制造及金属刀片;同时开始与欧陆北部的旅人进行贸易,这样的关系在萨米人的社会里,产生了文化冲击,从一支石器时代就存在的落后民族,在自己的社会中发展出一套货币系统,他们的货币称为Tjoervie。

在中世纪,萨米人被邻近的强大民族征服了,14世纪时,发生于挪威与俄罗斯城市间关于对萨米人征税的纠纷。西元1326年,征税权在协定中被定约两造所划分,而萨米人则必须缴交税赋给双方。

16世纪初,萨米人分为三支:

农民萨米人—生活范围在挪威南部往北至特罗姆斯郡南方,多数人务农;

靠海萨米人—定居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与东部,靠捕鱼及打猎维生;

游牧萨米人—居住于山上与挪威北部(Finnmarksvidda)地区,他们是塞米诺族印地安人,也是典型的游牧民族,而大规模的驯鹿养殖最早应是在西元1540年左右。

中世纪末时,萨米人并非如大部分欧洲地区一样开始了启蒙运动,反而是穿越了国界,进行有系统地开垦与征服它地。

近代

这时侯的萨米人经由基督教信仰的教化,被列入封建国家的一部份,故1603年于拉布兰建立了第一座教堂。 1635年在Nasafjäll挖了一处铁矿坑,而萨米人被强迫要在矿坑工作,若有人敢违反,则会被施以酷刑,因此有许多人想逃出这一区域,政府当局则派出军队阻挡“劳力的外移”。

1673年正式开始殖民今日的拉布兰地区,政府派出移民垦荒者到萨米人居住区域,并赋予垦荒者权力使用萨米人的土地及水流,甚至要求萨米原住民交还其使用权; 因这群垦荒者无节制的狩猎,动物数量迅速地减少,甚至造成部分的萨米人粮食短缺与饥饿。而基督教化造成极端化:这些不愿改变宗教,仍坚持信奉自己原宗教的萨米人,遭到死刑处置,甚至虔诚信奉萨米人宗教的地区也遭摧毁。

1720-1729年有一部份的萨米人迁徙至瑞典国王命令的特定区域。1751年经国王的决定,建立了关于拉布兰的法律,透过这法律划分了垦荒者与萨米原住民的狩猎权。

1755年有了新约圣经的萨米语译本,1811年为旧约圣经的译本。

1809年之后开始了萨米人的艰辛时期,芬兰与挪威的北部疆界确定,自1852年起对萨米人产生了负面的影响:因发生在国界的宗教战争,使国家疆界关闭,也就是说,萨米人赖以维生的驯鹿群被中断了,导致他们的粮食困乏。

二十与二十一世纪

与1860-1920年间尝试订定法律或法规来影响改善萨米人的处境,然而也免除了许多对于后来的垦荒者限制法律。在1917年与1918年展开了首届萨米会议(德文:Sámi –Konferenzen),确定萨米人为正式的少数民族。有些人想从之前的宿命挣脱,融入瑞典或挪威的社会中,或是饲养驯鹿赚点外快。 1952年在瑞典有第一家专给萨米人收听的广播节目;直到70年代,在挪威展开了“挪威化”,首先将萨米语认可为一种语言。

1986年发生切尔诺贝利核能电厂事故,有73,000只驯鹿于瑞典受到放射线伤害,萨米人因此失去了重要的营养来源,纵使政府承诺答应补偿,但他们所得的远不及需要的。

80年代在挪威成立了萨米人的权力委员会与文化委员会,一个萨米人的国会(称为Samething)由权力委员会组成,并最后在1989年选出代表。而1933年在瑞典亦由萨米人选出国会代表。1997年,挪威国王哈拉尔五世公开致词时,对于从前对待萨米人民族的方式表示歉意。

2000年萨米人的民族基础拥有七千五百万挪威克朗(相当于一千万欧元),这必须运用在强化萨米语及文化方面,以及因镇压所造成的伤害与不公平的赔偿。

目前状况

目前仍约有百分之八的萨米人以养殖驯鹿维生,但这种生活方式威胁到土地持有人相冲突,土地拥有人拒绝了传统冬季牧场的开放。 1956年由芬兰、挪威与瑞典的萨米人,于萨米议会中组成利益代表处。

文化

关于萨米人的文化是独一无二的尤伊克歌曲(德文: Joik- Gesang),著名的尤伊克歌曲演唱者为出生于挪威的玛莉·波伊娜(Mari Boine)。萨米人-特色介绍

四角帽和风神的故事

萨米人信仰万物有灵论。他们相信,大自然中从动物到石块都有灵魂。一位萨米老人告诉我,他们最具有特色的四角帽与萨米人跟风神斗争的故事很有渊源:相传很久以前,拉普兰地区狂风肆虐,人们无法居住。后来,萨米人想出了好办法———把风神套进一个口袋。风神在袋子里面东南西北四处窜,口袋就演化成了现在的四角帽。

除了帽子,萨米人的民族服饰也很有特色,大多是手工制成、搭配蓝红黄三种鲜艳色彩的麻布。上衣多为深蓝和天蓝色,领口、前襟、肩部、袖口和下摆处都绲有金黄和大红两色相间的花边。男人们喜欢在腰部佩戴漂亮的芬兰刀,脚蹬足尖翘起的鹿皮靴,显得粗犷豪放;妇女们则喜欢戴镶有花边的红色遮耳帽。

交易时不用货币

驯鹿是萨米人经济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驯鹿属于北极鹿家族,是惟一雌雄都长角的鹿种,主要以荒野上的植物和菌为食。在萨米语中,描写驯鹿的词汇就有400多个。

很早以前,萨米人赶着驯鹿、拖着帐篷在北极冰原上过着半游牧式的生活。如今,他们虽然不再过游牧生活,饲养驯鹿依旧是重要的谋生方式之一。萨米人在自家驯鹿的耳朵上刻上记号,然后将驯鹿放到野外,与其它驯鹿混合成群,任其繁衍。

在芬兰北部地区大约有20万头驯鹿自由自在地生活在原野上。每年年底,家家户户都要清点自家驯鹿的数量。萨米人将紧跟母鹿没有标记的幼鹿做上自家的记号。 每年,萨米人要屠宰1/4的驯鹿,加工成各种半成品。 传统的萨米人不使用货币,交易时以货易货。他们主要用驯鹿皮换取日用品。男人们带着成卷的鹿皮来到附近的乡村市场,换得工具、谷物等其它生活必需品。

过去,萨米人的生活几乎全部依赖驯鹿。鹿皮可以制成衣服、皮靴、被褥和帐篷。鹿角和骨头则用来制作工艺品、药品、工具。鹿舌和骨髓的味道很可口。鹿奶含有丰富的营养,可做成奶酪保存。萨米人还将经过熏烤的鹿肉加工成火腿。在北欧,驯鹿肉的价格非常昂贵,1公斤鹿肉价值几十美元。

圣诞老人的故乡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驯鹿成为萨米人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帮手。拉普兰地区被称为欧洲的最后一片原野,是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以其独特的极地风光吸引了无数游客。

冬季的拉普兰是滑雪者的天堂,坐驯鹿雪橇最受游客欢迎。传说中,驯鹿总同圣诞老人形影不离,是圣诞老人的得力助手和代步工具。拉雪橇的驯鹿长约2米,长着很长的分成许多叉的角,蹄子宽大,尾巴短小,颊部灰白,拉起车来温顺稳当。

人们坐在雪橇上,在广阔无垠的林海雪原中驰骋,欣赏周围的极地美景,呼吸着沁人心脾的清新空气,仿佛自己也成了圣诞老人,有一种置身仙境的感觉。

最新收录词语

词语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