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三峡大坝
拼音:sān xiá dà bà
基本解释
世界第一大的水电工程,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于1994年12月14日正式动工修建,2006年5月20日全线建成。
详细解释
三峡大坝
2008年6月6日《中国工业发展报告——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过程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工业经济研究所专家和学者评选出了“中国工业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件大事”,三峡工程名列其中。
2006年5月,全长2309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三峡工程是迄今世界上综合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在发挥巨大的防洪效益和航运效益外,其1820万千瓦的装机容量和847亿千瓦时的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三峡大坝荣获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世界纪录。
基本概况
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也将降低35%。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会形成长达600公里的巨型水库,成为世界罕见的新景观。三峡大坝采取分期蓄水。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后,水位从原来66米提高到88米,三峡一切景观不受影响;2003年6月,第二期工程结束后,水位提高到135米,三峡旅游景区除张飞庙被淹将搬迁外,其余景区基本保存;2006年,长江水位提高到156米,仅屈原祠的山门被淹而将重建;2009年整个三峡工程竣工后,水位提高到175米,届时将有少数石刻将搬迁,石宝寨的山门将被淹1.5米,目前正计划修筑堤坝围护,那时石宝寨所在的玉印山将成为一座四面环水的孤峰,更别致传奇。而其它各景点的雄姿依然不变。随着沿江山脉间人造湖泊的形成和通航条件的改善,原本分散在三峡周围的许多景点将更容易到达,如小三峡、神农溪等千姿百态的仙境画廊。
另外,三峡大坝和葛洲坝这两座现代奇观也将成为长江三峡的新景点,为其添姿增色。集自然美景、古代遗址和现代奇迹于一身的未来长江三峡将一如既往地吸引和陶醉来自全世界各地的游客。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工程总工期17年,分三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工程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第二阶段工程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第三阶段工程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预计为2039亿元人民币,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万亩,最终将移民113.18万人。 工程竣工后,水库正常蓄水位175米,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总库容达393亿立方米,可充分发挥其长江中下游防洪体系中的关键性骨干作用,使荆江河段防洪标准由现在的十年一遇提高到百年一遇,并将显著改善长江宜昌至重庆660公里的航道,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港,将发挥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等十大效益,是世界上任何巨型电站无法比拟的。 三峡工程专用公路 三峡工程专用公路始建于1994年,1996年10月正式通车,总投资约10亿元人民币。为准一级专用公路,单线全长28.64公里(其中桥梁、隧道占40%)。公路上有桥梁34座,其中特大型桥梁4座,双线隧道5座,其中最长的“木鱼槽”隧道单线长3610米,是当时我国最长的公路隧道之一。专用公路是三峡工程的对外交通工程,也堪称中国公路桥梁、隧道的博物馆。 毛公山 在乐天溪大桥检查站处可以看到江南高高入云的山顶起伏的轮廓线,好像一个人仰卧在高山之巅:由银白色山石组成,头东脚西,安详仰卧,其头发、额头、眉眼、鼻嘴、中山装衣领、胸腹惟妙惟肖,清晰可见,极像一代伟人毛泽东。就是毛公山,因山顶酷似毛泽东主席卧像而得名。毛公山原名黄牛岩,长江水路在这一带九曲回环,而古代西陵峡的这一带滩险水急,航行缓慢,乘客多逆江而上几天,似乎还在黄牛岩跟前徘徊,走不出这头神奇的老黄牛的牵绊。1956年毛泽东横渡长江之后,写下了一首《水调歌头·游泳》,其中一句“高峡出平湖”表现了主席想在这建一个大坝的豪情壮志,而三峡工程历经七、八十年的论证研究,终于将坝址选在了处于黄牛岩山脚的三斗坪镇。正巧,在毛主席诞辰100周年、三峡工程破土动工之际的1993年,毛公山被发现,无论是天意还是人为附会,都反映了兴建三峡工程应了天时、地利、人和,是利国利民的大业。在“一江万里独当险,三峡千山无比奇”的黄牛顶的毛泽东主席安卧像,如此巧合令人拍案称奇。 三峡坝区 三峡坝区总面积为15.28平方公里,分为施工区和总建筑面积54.6万平方为主的办公生活区。办公生活区建有一座四星级饭店--三峡工程大酒店、三峡工程展览馆、三峡工程建设指挥中心、环保公园和现代化生活小区等。未来的三峡坝区将成为国家级森林公园,宏传的现代化工程与自然生态有机融合的佳境将呈现在您眼前。 三峡工程展览馆 三峡工程展览馆于1992年10月1日建成开馆,由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同志题字,总面积6600平方米,分为三峡工程建设和环境保护、移民、科技进步、电力生产、书画、摄影等专题展览。展厅采取国际通用的标准展馆布置,内设电影放映厅、贵宾厅等。大厅有目前全国最长的长江三峡全景彩喷图,气势宏伟。 坛子岭 坛子岭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三峡工程竣工后,坛子岭将成为永久性观景平台供游人参观、游览。 坛子岭的来历 相传当年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在神牛帮助下打通夔门,推开了400里水道,川江的百姓感恩不尽,用巨舟载24头肥猪和一大坛美酒前来犒劳。行至三斗坪时,却见那神牛腾云而去,只在那高山上留下了个影像,后被百姓称为黄牛岩。那大禹也追踪神牛远行,遗留下了一尊巨石作为纪念。人们深受感动久久不肯离去,令巨舟在江中守候,结果巨舟化成一座小岛--中堡岛。船上的肥猪则投入江中,变做24座礁石,而那坛美酒则放在了左岸,幻化成流传至今的坛子岭。据说,每逢晴朗天气,微风佛过,峰间江中,酒香醺醺,还真的令人心醉。 模型室 工程枢纽主要建筑物由大坝、水电站、通航建筑物等三大部分组成。泄洪坝段位于河床中部,即原主河槽部位。两侧为电站坝段及非溢流坝段。电站厂房位于两侧电站坝段后,另在右岸留有后期扩建的地下厂房。永久通航建筑物均位于左岸。 拦河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全长2309米,坝顶高程185米。 左岸厂房全长643.6米,安装14台水能发电机组。右岸厂房全长584.2米,安装12台水能发电机组。左、右岸厂房共安装26台水能发电机组,机组单机容量均为70万千瓦,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量846.8亿度。 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连续梯级船闸。 如果把船只通过永久船闸比做爬楼梯的话,那么通过升船机则是坐电梯了。升船机为单线一级垂直提升机,采用全平面钢丝绳的结构形式。承船厢长120米,宽18米,一次可通过一艘3000吨级客货轮,卷扬机最大提升高度113米,最大提升重量为11800吨,年单向通过能力340万吨,每次过坝仅需40分钟,主要供客轮通航,预计2009年投入运行。 临时船闸于1998年5月1日通航,属临时性通航建筑物,主要承担汛期通航任务,闸室长240米,宽24米,可满足长江20000--45000立方米/秒流量的通航要求。2003年永久船闸投入运行后,临时船闸将结束通航的使命。 浮雕群 环绕坛子岭的一群浮雕名叫《润生源》--滋润生命的源头。正面是一凸出的大型铜板浮雕,形同水轮机涡壳,三个伟壮的男性携手在水流中旋转,力士金刚般的与水交融在一起,表现了万物以水为生的强大精神力量,铜浮雕两侧,上为虎,下为凤,表达出三峡工程的地理位置和文化背景,因为古有楚人崇凤,巴人尚虎之说,而三峡坝区正在巴楚之间,虎虎生风,凤歌铮铮,托现出几亿人的三峡梦。上右侧的浮雕现出一个现代男人和大禹的形象,重叠成一个“大”字或“夫”字,那男人手持三峡基石岩芯,象征现代水能利用的科学观念,而大禹手持铁铲,则是在显示中华民族治水的悠久传统,他俩的背景是大坝建设的场面。从左起还出现了家庭及库区移民搬迁的场景,有勤劳的妇女、乖巧的儿童、具备责任感的丈夫,还有一些渔业、畜牧业、航运业的活动画面。神幻的是,上方竟有三个仙女从天而降,和整幅浮雕中的其她仙女合为12位,就代表着巫山十二峰,转身再去看一下下面的浮雕,中心人物是一个青年女性和一位仙女的叠现,姿态优美,手中擎有花朵、果实,表现着爱情和幸福的理想。背景有植物、动物、鱼类,反映了三峡的生态,远处透出的东方明珠、上海码头、外滩大楼等,象征长江三峡工程赋予长江中下游的效能。此外,浮雕上还有仙女奏楚乐,四人跳巴舞,以及长江上游四川大足的千手观音等形象出现。 与坛体正面浮雕相对应,坛子体背面一块浮雕中心部位是传说中黄牛助禹治水合力开峡的景象。向两侧展开的是峡石和流水。峡石上刻有远古画,下部有纤夫、船夫、埋葬水难者的白骨塔,漂在水患中的孩童、房屋等,气氛压抑、悲壮,是三峡地区千百年来自下而上条件的映照。两侧有太阳、月亮连同坛体背面的北极星、北斗星,形成了一个小天体,再看那飞溅草坪的流水,将坛体上下连成一片,体现了天、地、人合一的强大文化内涵。 坛子岭海拔高度262.48米,是三峡工程的制高点。登上坛子岭,可将15.28平方公里的三峡坝区全貌一览无余。 永久船闸 坛子岭左侧的深槽就是建设中的永久船闸,为双线五级(葛洲坝为单级船闸),单线全长1607米,由低至高依次为1-5#闸室,每个闸室长280米,宽34米,可通过万吨级船队,船只通过永久船闸需2.5-3小时,主要供货运船队通航。闸室内水位的升降靠输水系统完成。这个深槽开挖最大深度170米,总开挖量3685万立方米,为三峡工程总开挖量的40%。混凝土浇注量357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4.17万吨。1999年底,永久船闸基础开挖工程全部完成。2000年开始闸门金属结构安装,预计2002年6月闸门安装完毕,2003年7月永久船闸通航。 西陵长江大桥 西陵长江大桥于1996年8月10日建成通车,是连接两岸工地的主要通道。大桥全长1118.66米,单跨900米,桥面为四车道,两侧各设宽1.5米的人行道,桥面净宽18米,桥梁样式属于第四代桥梁--悬索桥,它的特点是没有桥墩,桥身承重由两根钢缆与桥两端的两个塔柱承担,桥身可载重290吨。桥上的两根主悬钢索直径57厘米,每根造价1亿元人民币,每一根钢缆由10010根英国进口的镀锌钢丝所组成。桥两端白色主塔塔顶高程187.5米,仅比未来的三峡大坝高出2.5米。这座桥的颜色是橘红色,其桥身颜色定为橘红色的原因是:一、橘红色鲜艳醒目,有利于导航。二、橘红色代表了富贵吉祥。三、宜昌市是全国有名的柑橘之乡。
导流明渠 导流明渠全长3410米,宽350米,宽度约占整个长江江面的1/3,是三峡工程第一期工程完成的主要项目。它的设计通航流量为2万立方米/秒,当江水流量超过2万立方米/秒时,船舶通过临时船闸。施工期间共完成土石方开挖2823.68万立方米,约占三峡工程开挖总量的1/3。导流明渠在1997年7月1日试通航,10月1日正式通航之后,长江上往来船只都改道导流明渠航行,有效使用期为6年。目前,导流明渠正承担着三峡第二阶段工程建设期间通航的重任。 三峡风光会消失吗? 四百里长江三峡风光,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每年游客达上千万人次,“三峡明珠”宜昌是游览长江三峡的最佳出发地和中转港。随着三峡工程的兴建,近年来,造成了“告别三峡游”误导。那么,长江三峡的绝佳风景会不会真正与我们挥手道别呢? 有关权威部门论证后认为,三峡工程分三期,总工期17年,不同工期对三峡风光有不同的影响,但这种影响并不是很大,而且这种微小的影响还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第一期工程5年(1992-1997年)。已于1997年11月8日大江截流而宣告完成。长江水位从原来66米提高到88米,沿线景观不受影响,长江水运,航运不会因此受到很大影响。 第二期工程6年(1998-2003年)。2003年6月,水位提升到135米。回水至长江万州境内,张飞庙将被淹没,长江的急流险滩再也见不到,水面平缓。 第三期工程6年(2003-2009年)。其间,2006年水位提高到156米,屈原祠将被淹没。2009年大坝竣工,再经过三年时间,即到2012年,最终坝上水位海拔高度将达175米,水位实际提升110米,回水将上溯到重庆境内,届时,“高峡出平湖”的壮丽景观才真正形成。 水库正常蓄水后,鬼城丰都、石宝寨、白帝城等处水将淹至山腰,形成水雾缭绕,仙山琼阁般的胜境。同时,由于水位的升高,这类景点的参观游客还减少了攀登百级石梯之苦,瞿塘峡山峰都在海拔千米以上,峡谷感毫不减弱,夔门雄姿依旧。只是入口处的“粉壁堂”、“孟良梯”等需原样移刻至高处。巫峡十二奇峰海拔高在900米以上,水位上升后,峡谷感亦不会减弱,“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西陵峡西段的兵书宝剑峡、牛肝马肺峡因临江峡谷峰顶较低,冬季蓄水时远景景观无影响,近景峡谷感减弱。秭归屈原祠影响不大,但因旧县城搬迁,屈原大夫只好再做“移民”,目前正在坝首新秭归城凤凰山上原样复建,预计2003年对游客开放。而西陵峡东段的纪念中国治水英雄大禹的古黄陵庙,酷似“西游记”中的唐僧师徒四人的灯影峡,以及三游洞等景观仍将屹立峡中。由此可见,举世闻名的“神女”依秀,“夔门”仍雄,而两坝(三峡大坝和葛洲坝)间的西陵峡将保留原汁原味的风貌,成为长江三峡中唯一留存的“天然百里画廊”。所谓“告别三峡游”,完全是一种商业炒作所造成的误导。 与此同时,回水的提升,将三峡沿岸的支流如九畹溪、香溪、神农溪、大宁河等水位升高,形成新的有待开发的旅游景观。据有关部门统计,三峡工程截流后,三峡库区将形成120多个岛屿,高峡平湖,美景无数,风光无限。 三峡工程 世界之最 世界上效益最大的水利枢纽:1、防洪效益大。三峡水库运行时预留的防洪库容为221.5亿立方米,水库调洪可削减洪峰流量达27000-33000立方米/秒,属世界水利工程之最。2、水电站大。三峡水电站将安装26台单机容量为70万千瓦的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年平均发电最846.8亿度,将是世界上最大的水电站。3、航运效益显著。三峡水库回水至西南重镇重庆市,它将改善航运里程660公里,使重庆至宜昌航道通行的船队吨位由现在的3000吨级提高至万吨级,年单向通航能力由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称三峡工程为世界上改善航运条件最显著的第一枢纽工程当之无愧。 世界上工程规模最大的水利工程:1、综合综合工程规模大。三峡水利枢纽主体(含导流)建筑物施工总工程量包括:建筑物基础土石方开挖10283万立方米,混凝土基础2794万立方米,土石方填筑3198万立方米,金属结构安装25.65万吨,水电站机电设备安装26台套、1820万千瓦。除土石方填筑量外,其它各项指标均属世界第一。2、单项建筑物大。⑴大坝:三峡水利枢纽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式,挡水前沿总长2345米,最大坝高181米,坝体总混凝土量为1486万立方米,其大坝总方量居世界第一。⑵水电站:三峡水电站为坝后式厂房。水电站单机容量、总装机容量、年发电量均居世界第一。水电站送出工程包括2回±500千伏直流输电,11回500千伏交流输电线路,送出工程规模居世界第一。⑶双线五级梯级船闸:三峡工程梯级船闸是世界总水头最高(113米)、级数量多(5级)的内河船闸,其单级闸室有效尺寸(长280米、宽34米、坎上水深5米)及过船吨位(万吨级船队),属世界已建船闸最高等级的内河船闸。船闸最大工作水头49.5米,最大充泄水量26万立方米,边坡开挖最大高度170米,均属世界最高水平。⑷单线一级垂直升船机:三峡水利枢纽升船机承船厢有效尺寸120×18×3.5米,总重11800吨,最大提升高度113米,过船吨位3000吨,水位变幅上游30米,下游12米等指标均超世界水平。三峡升船机属世界规模最大、难度最高的升船机。3、金属结构居世界第一。三峡工程金属结构总量包括各类闸门386扇,各种启闭机139台,引水压力钢管26条,总工程量26.65万吨。其综合工程量为世界已建和在建工程之首。单项金属结构中,引水钢管的内径12.4米,永久船闸人字工作门挡高度37.75米,门高39.75米,运转时最大淹没水深17-35米,均属世界之最。4、其它世界之最。坝址年径流量4510亿立方米设计洪水洪峰流量98800立方米/秒,相应下泄量69800立方米/秒;校核洪水洪峰流量124300立方米/秒,相应下泄量102500立方米/秒;枢纽最大泄洪能力116110立方米/秒;施工导流洪水洪峰流量72300-83700立方米/秒;截流流量8480-11600立方米/秒;施工通航运量1550万吨/年;混凝土浇筑总强度500-550万立方米/年;三期碾压混凝土围堰施工最大月上升高度23米、浇筑强度40万立方米;水轮发电机组安装强度4台/(280万千瓦/年)。水库淹没陆地面积632平方公里。据1992年调查,淹没线以下有耕地(含柑桔地)约2.4万公顷,居住人口84.41万人,规划最终需搬迁安置的人口可能达113万人。
三峡工程
主条目: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工程
如今,三峡工程17年工期已经过半,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初现雄姿。尤为可喜的是,三峡建设者不仅创造了水电建设史上的多项世界记录,而且把住了质量关,已竣工的单元项目质量评定全部合格。
三级景区),也是三峡坝区最早开发的景区,于1997年正式开始接待中外游人,因其顶端观景台形似一个倒扣的坛子而得名,该景区所在地为大坝建设勘测,收入大,建设三峡完全是成功的工程)
三峡工程利弊
三峡工程的益处,最主要是集中在防洪、发电和航运方面。
另外,三峡工程还对环境、南水北调、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很大的益处。
但一个决策要历时这么久才得以决定,当中的影响因素是不可忽视的,三峡工程的兴建,主要阻碍的因素是文物古迹的保护、生态保护以及大规模的移民。
高峡出平湖 秀美如画廊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这是毛泽东1956年三次畅游长江之后写下的气势磅礴、豪情满怀的光辉诗篇。今天,他老人家当年的畅想终于在三峡建设者的手中化作了美好的现实。
要说三峡大坝,不能不先说长江三峡。长江三峡位于长江上游渝鄂川界处,跨重庆市的奉节、巫山和湖北省的巴东、秭归、宜昌五县和宜昌市。西起奉节县白帝城,东至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全长192千米。两岸因燕山运动褶皱隆升的巫山、黄陵庙和八面山山地,由于长江强烈切穿,形成瞿塘峡、巫峡和西陵峡三段大峡及大宁河宽谷、香溪宽谷,总称为长江三峡。
整个三峡河段,地势陡峭、山峰连绵,峡谷和宽谷相间。峡谷宽约250-350米,最狭处仅100米。由于山高峡深,汇集了三峡以上长江上游流域100万平方公里内的来水,故水流湍急,多年平均径流量达4500多亿立方米。水力资源极为丰富,是世界上最大的峡谷之一。解放前,由于这里险滩密布,礁石林立。江水激流飞泻,浪涛翻滚,时常发生航船事故,故俗称“过三峡如过鬼门关”。
解放后,人民政府积极治理三峡,先后经过除礁疏浚,使航道显著改善,特别是葛州坝水利枢纽工程兴建后,大坝将上游水位提高了20多米,向上回水100多公里,险滩已经沉没,彻底解决了三峡航患的问题。如今沿江设有数以千计的电气化航标灯和信号台,船舶可以日夜往返无阻地航行。
中国人民总是善于不断地创造新的奇迹。1994年12月14日,当时的国务院总理李鹏在长江三峡大坝工程开工典礼上宣布,长江三峡大坝工程,是当今世界上最大的水利枢纽工程,是一项惠及中华民族子孙后代的伟大工程。
三峡工程在旅游观光中更有其独特的魅力。坛子岭观景台是三峡大坝工程旅游观光的制高点,登上坛子岭,极目远眺,三峡大坝工程的景观可一览无余,尽收眼底。正在建设中的三峡大坝工程的工地上,滚滚的涛声,鼎沸的人声和轰鸣的机器声,声声入耳,汇成了一首热火朝天,汹涌澎湃的劳动交响曲。
三峡大坝建成后,将形成从宜昌到重庆绵延650公里的人工湖,到那时,碧水连天,烟波浩淼,“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象将展现在世人面前。三峡大坝则宛如一条出海的蛟龙腾飞江中,又如一架美丽的彩虹横卧江上。两岸群山叠翠,绿水环绕,小岛星罗棋布,溪流蜿蜒曲折,峡谷纵横交错,秀美的自然风光必将令人们如游画廊,心旷神怡。
三峡大坝景区门票价格:105元/人(成人)60--70岁老人57元/人 70岁以上10元/人 老人凭身份证或老年证即可
三峡工程历史回顾
三峡工程从最初的设想、勘察、规划、论证到正式开工,经历了75年。在这漫长的梦想、企盼、争论、等待相互交织的岁月里,三峡工程载浮载沉,几起几落。在中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的20世纪90年代,经过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最高权力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庄严表决,三峡工程建设正式付诸实施。
1 孙中山首倡三峡建坝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孙中山便希望利用西方战时的工业设备和科学技术发展中国实业。这一年,他在上海用英文撰写了《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意在引起国际实业界的响应。1919年,他又在上海创办了《建设》杂志,遂将上文编译为《实业计划》发表。在《实业计划》之“改良现存水路及运河”一节中,孙中山对改良长江上游水路作如下论述:
“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即地学家所谓红盆地也。此宜昌以上迄于江源一部分河流,两岸岩石束江,使窄且深,平均深有六寻(三十六英尺),最深有至三十寻者。急流与滩石,沿流皆是。”
“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堰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可资其水力。其滩石应行爆开除去,于是水深十尺之航路下起汉口,上达重庆,可得而致。”
1924年8月17日,孙中山在广州国立高等师范学校演讲《民生主义》时,再次提及:
“象扬子江上游夔峡的水力,更是很大。有人考察由宜昌到万县一带的水力,可以发生三千余万匹马力的电力,比现在各所发生的电力都要大得多,不但是可以供给全国火车、电车和各种工厂之用,并且可以用来制造大宗的肥料。”
在这里,孙中山进一步阐述了长江三峡水力资源的丰富,强调开发三峡水电的重要性。这是目前所见关于开发三峡水力资源的最早计划,充分显示出孙中山在国家经济建设上的高瞻远瞩。
2 中美合做三峡工程梦
孙中山开发三峡水电资源的论著发表后,国民政府工商部曾于1930年初,拟在长江上游筹设水电厂,并着手收集有关资料和图表,但对坝区的勘察工作始终未能进行。两年后,即1932年,国民政府建设委员会主持组成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该队查勘后提出《扬子江上游水力发电测勘报告》,计划在西陵峡内黄陵庙和葛洲坝修建两座总装机容量分别为32万千瓦、50万千瓦的低水头电站,总预算1.665亿美元。但这一计划也仅仅是纸上谈兵。
抗战后期,美国政府推行“金元外交”政策,企图独占中国的经济利益。美国派战时生产局局长纳尔逊担任中国政府的高级经济顾问。纳尔逊到重庆后便与蒋介石密商设立中国战时生产局。1944年4月,任中国战时生产局顾问的美国专家潘绥向国民党政府提交了一份题为《利用美贷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建议由美国贷款9亿美元并提供设备,在三峡修建一座装机容量为1000万千瓦的水电厂和年产500万吨化肥的化肥厂,用向美国出口化肥的办法还债。潘绥报告一发表,就引起中美朝野的高度重视。
同年5月,世界著名水坝专家、美国垦务局总工程师萨凡奇(John Lucian Sovage)博士应中国政府之邀抵达重庆。他到任后便立即投入工作,先考察了大渡河和岷江,接着便冒险查勘西陵峡。查勘后,他提出了《扬子江三峡计划初步报告》。在该“报告”中,他建议在南津关至石牌之间选定坝址、修建电站。该电站设计坝高225米,总装机容量1056万千瓦,兼有防洪、航运、灌溉之利。这个以发电为主的综合利用方案,当时被视为水利工程的一大创举。
1945年,中国政府原则同意萨凡奇的三峡计划。随后,资源委员会邀集全国水利委员会、扬子江水利委员会和国家交通、农业、地质、科研等部门组成三峡水利发电计划技术研究委员会,同时在四川长寿设立全国水力发电工程总处,在宜昌设立三峡勘测处,负责坝区的测量钻探工作。
1946年,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组队入峡进行地形测量和经济调查。资源委员会分别与美国马力森公司、垦务局就坝区地质钻探、工程设计等事项签约。根据合约,46名中国工程技术人员赴美参与设计。钻探、航空测量等各项工作也逐渐展开。
1947年5月,在国内经济形势日趋恶劣的情况下,三峡工程设计工作奉命结束;8月,设计工作全部停止,除极少数人员留美外,大部分人员分批返回中国。三峡工程在当时的中国只能是一个梦幻。
3 新中国领导关怀三峡工程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大力支持和关怀下,三峡工程开始了更大规模的勘测、规划、设计与科研工作。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到江泽民、李鹏、朱?基等现任中央领导人,无一不专程深入三峡视察。
自1953年2月乘“长江舰”视察到1958年1月的南宁会议,在不到五年的时间里,毛泽东主席先后6次召见“长办”主任林一山,都是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水利建设问题。他对三峡工程兴趣浓厚,垂询甚多。比如,三峡工程在技术上有无可能性?坝区地质基础如何?水库会不会变成泥库?能不能长期使用?要多少投资?等等。
1956年2月,三峡工程规划设计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正在全面开展时,毛泽东在武汉畅游长江并乘兴写成《水调歌头·游泳》,使“更立西江石壁,高峡出平湖”成为人们对三峡工程的美好向往。
1958年1月、3月,党中央在南宁、成都召开的会议上又专门讨论了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规划两大治江问题。
周恩来总理与三峡工程的关系更为密切。凡与三峡工程有关的重大问题周总理无不过问。林一山在其《周总理关怀水利建设》一文中说:从1950年初长江委成立开始,周总理就很关注长江的治理开发。在1958年南宁会议上,三峡工程和长江流域规划工作明确由周总理主管之后,周总理过问更多。林一山说,他每次到北京,总理都要他去汇报工作。没有周恩来总理这种长期而有效的支持,三峡工程早期研究工作不但不可能奠定如此良好的基础,恐尚有中止之虞。
1970年12月,中共中央在文化大革命的特殊环境下,根据武汉军区和湖北省的报告批准兴建葛洲坝工程。由于工程仓促上马,采取“边设计,边准备,边施工”的办法,开工后暴露不少问题。但实践证明,建葛洲坝工程,从各方面积累经验,可以说是三峡工程最全面的实战准备。葛洲坝工程规模巨大,技术问题复杂。它的建成,说明我国技术人员已有能力修建世界第一流的水利工程。这对于三峡工程的获准兴建有很大的影响。如果没有葛洲坝工程,三峡工程的上马可能更困难一些。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中央从国家的四个现代化建设需要兴建一批骨干工程的角度着眼,又将三峡工程提上议事日程。
1980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自渝乘船东下,途中视察了三斗坪坝址、葛洲坝工地和荆江大堤,听取了“长办”关于三峡工程的汇报;抵汉后,又召集国务院其他领导人研究三峡工程问题。
1982年11月24日,邓小平同志在听取国家计委关于修建三峡工程以缓解电力紧张局面的汇报时表示:赞成低坝方案,希望看准了就下决心,不要动摇。当时的中央主要领导人陈云、李先念、胡耀邦、赵紫阳、万里等都赞同低坝方案。
1984年2月,国务院财经领导小组在京召开会议,对国家计委报送的《三峡水利枢纽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审查。
1989年7月2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上任不久,就过问三峡工程问题。他在视察了三斗坪坝址、葛洲坝工程和荆江大堤后,到长江委了解三峡工程和长江中下游防汛情况。
4 民主决策兴建三峡工程
在150米方案的设计与施工准备工作正在进行时,重庆市政府于同年11月间向中央提出不同意见。重庆市认为,150米方案,大坝抬高水位有限,水库回水末端仅在忠县至长寿之间,长寿至重庆间的航道不能改善,万吨级船队不能直达重庆。重庆市希望将正常蓄水位提高至180米。
在1985年3月召开的全国政协七届三次会议上,三峡工程问题成为会议的重要议题。一些政协委员从关心国家建设的角度提出了不同意见,并引起争论。
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鉴于重庆市和社会各界人士对三峡工程的兴建还有不同意见,认为应当充分体现决策的民主和科学性,乃于1986年6月联合发出《关于长江三峡工程论证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要求:1、由水利电力部广泛组织各方面的专家,对“150米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深入论证和修改,根据论证意见重编报告;2、成立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负责审查新编报告,再经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批准,最后交全国人大代表会议审议。水利电力部随即成立了长江三峡工程论证领导小组。
1989年3月,长江委根据各专题论证报告重新编制的三峡工程175米方案可行性报告经论证领导小组研究通过。
1990年7月6至14日,国务院在京召开三峡工程论证汇报会,听取论证领导小组关于论证工作和新编可行性报告的汇报。出席会议的有中央领导、民主党派负责人、一些学会的理事长、国务院有关部委与湘、鄂、渝等中上游沿江省市及地区的负责人以及特邀代表、专家共178人。会上,绝大部分人同意论证的结论“建比不建好,早建比晚建更为有利”,少数人有不同意见。会议认为:新编可行性报告已无原则问题,可报请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审查。
1990年12月,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组织力量审查新编报告,并于次年6月审毕。
1991年7月中旬,国务院三峡工程审查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决定将新编报告上报国务院批准,再转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审议通过。
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根据对议案审查和出席会议代表投票的结果,通过了《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要求国务院适时组织实施。
其时,出席会议的代表2633人。是日下午3时许,大会宣布投票结果:
赞成票
1767票
反对票
177票
弃权票
664票
未投票
25票
当大会宣布三峡工程议案被通过时,会场上响起一片掌声。
5 三峡工程十年建设历程
自1992年4月3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七届五次会议庄严通过关于兴建三峡工程的决议后,三峡工程经过了近十年的建设历程,高峡出平湖的理想正一步步成为现实。
在十年建设中,江泽民、李鹏、朱?基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亲临工地视察,对工程建设作了许多重要指示。江泽民题词:“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建好宏伟三峡工程”、“向参加三峡工程的广大建设者致敬”。李鹏题词:“中国人民有志气,有能力,用现代方式建设好三峡工程”、“功在当代,利及千秋”。朱?基指出:质量是三峡工程的生命,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强调三峡工程是“千年大计,国运所系”。
5.1 前期准备阶段(1992年—1994年)
重大决策与建立组织机构。全国人大通过决议后,为了保证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国务院于1993年1月3日成立了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该机构是实施三峡工程建设的最高层次决策机构,直接领导三峡工程建设,由国务院总理李鹏担任委员会主任。委员会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三峡建委的有关日常工作;同时下设三峡工程移民开发局,负责三峡工程移民工作规划、计划的制定和监督落实;还设有监察局负责监察工作。1993年9月27日,国务院批准成立中国长江三峡工程开发总公司(简称中国三峡总公司)。中国三峡总公司作为三峡工程项目业主,全面负责三峡工程的建设和建成后的运行管理,负责建设资金的筹措(含移民安置费)与偿还。1994年7月24日,国家计委批准中国三峡总公司实行计划单列;1994年8月27日,国家对外贸易经济合作部同意中国三峡总公司开展对外经济贸易业务。
资金筹措。国务院决定在1992年对全国电网用电征收每千瓦时3厘钱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的基础上,从1994年开始,三峡基金调整为每千瓦时征收4厘钱;1994年3月18日,葛洲坝电厂的产权划归中国三峡总公司,其部分发电利润可用于三峡工程建设。三峡工程建设资金来源还通过利用三峡电站发电收入、贷款、发行债券等途径解决。
工程建设。1993年5月25日,长江水利委员会提出的三峡工程初步设计获得通过,并着手进行技术设计。三峡工程右岸一期工程混凝土纵向围堰的基坑开挖,于1994年7月1日在中堡岛破土动工,从此,中堡岛从地图上消失。右岸一期工程随之全面展开。1994年1月15日,三峡一期工程的主体工程三大建筑物,即永久船闸、临时船闸和升船机、左岸大坝和电站的一期开挖工程正式开标。随后,中标的施工单位开始左岸一期工程紧张施工,形成轰轰烈烈的左右开弓的大好局面。与此同时,坝区内的的征地移民、场地整平、施工用水用电设施、对外专用公路以及西陵长江大桥和坝区内道路施工等各项准备工作全面展开,坝区航运交通指挥部也宣布成立。
征地移民。1993年8月17日,江泽民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重点研究了三峡库区移民和资金筹措工作,决定“中央统一领导,分省负责,县为基础”。同年8月19日,国务院总理李鹏签发《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1994年4月7 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出国发[1994]58号文《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移民开发局关于深入开展对口支援三峡工程库区移民工作意见报告的通知》。同年6月18日,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主持会议,研究三峡工程建设和移民问题,确定三峡工程移民从现在起,就要实行分省负责、经费包干使用。同年8月25 日,国务院发出国函[1994]92号文《国务院关于三峡工程库区进一步对外开放问题的批复》,同意将三峡工程库区各市县列为长江三峡经济开发区,实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优惠政策。
1993年5月,三峡工程坝区移民第一村——中堡岛新居民点动工建设。在此期间,共完成坝区移民1.2万人。1993年11月底,三峡工程坝址——中堡岛文物挖掘抢救工作结束。经国务院批准,三峡库区最大的重点移民工程——川东天然氯碱工程于1994年12月28日开工。
工程开工。经过近两年的努力,至1994年年底,三峡坝区各项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左右两岸的土石方开挖工程已全面展开。三峡一期工程土石围堰已经完成,一期导流工程具备了浇筑混凝土的条件。三峡工程前期准备工作取得了圆满成果,为三峡工程正式开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三峡坝区庄严向全世界宣布:伟大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
5.2 一期工程任务圆满完成(1995年—1997年)
重大决策。为了保证三峡工程建设顺利进行,党中央、国务院继续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国务院办公厅于1995年1月发文,通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认真清理整顿以三峡工程名义进行的各种非法经营活动;1996年,国务院决定对直接受益地区的用电征收每千瓦时7厘钱的三峡建设基金。国家批准发行三峡债券,96三峡债券承销仪式在北京举行,本次发行债券总额为10亿元人民币。
工程建设。以土石方开挖为重点,以大江截流为中心,三峡工程施工如火如荼地在左右两岸展开,进入第一个施工高峰。至1997年年底,共完成土石方开挖1.4亿立方米。右岸导流明渠于1997年6月30日按期通航。左岸临时船闸初具规模,永久船闸土石方开挖完成设计总量的70%,基本完成左岸1至6号机组的大坝和厂房基础开挖,二期导流截流工程按照设计和施工计划顺利推进,上下游围堰四个堤头向江心进占,平抛垫底工程顺利进行。1997年9月底,大江截流前的枢纽工程、库区移民工程全面验收完毕。经国务院三峡建委批准,1997年11月8日,实施大江截流合龙。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亲临三峡工地截流施工现场视察。李鹏发布截流合龙令,并最后宣布合龙成功。江泽民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评价大江截流的伟大胜利。
大江截流的成功,标志着三峡工程第一阶段的预期建设目标圆满实现,开始转入第二阶段的工程建设。
在此期间,与二、三期工程紧密相关的各项准备工作也相继大力展开:1997年6月24日,中国三峡总公司宣布对三峡工程首批14台水轮发电机组进行国际采购招标,并于1997年8月15日决标,加拿大、德国、法国、瑞士等国的国际知名企业中标建造。与此同时,“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设备研制及国产化三峡水利枢纽工程成套设备项目正式启动。
与枢纽工程建设同步的移民工作逐渐展开。1995年4月10日,三峡库区首批移民大搬迁启动,湖北秭归向家店村35户移民外迁到湖北宜昌市伍家岗区。
1996年6月,三峡输变电系统设计阶段的工作基本结束,按照三峡建委批准的输变电工程总概算(即依据1993年5月价格计算的275.32亿投资),开始转入工程施工阶段。1997年3月26 日,三峡输变电第一个单项工程——长寿至万县的500千伏输变电工程破土动工。
5.3 二期工程建设阶段(1998年—2002年6月)
重大决策。1999年,根据中国三峡总公司建议和确保三峡工程质量的需要,国务院三峡建委决定组建三峡枢纽工程质量检查专家组,由全国政协副主席钱正英任组长、两院院士张光斗任副组长,每年两次到工地检查工程质量。同年,还成立了三峡工程稽查组,对三峡工程资金运作及安全生产进行稽查。1998年5月上旬,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清理三峡工程重庆库区移民收费项目问题的通知》。2001年1月15日,国务院总理朱?基主持国务院第35次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长江三峡工程建设移民条例(修正草案)》。该条例自2001年3月1日起执行。1998年9月,三峡建委办公室组织召开《长江三峡工程淹没及迁建文物古迹保护规划报告》论证会。2001年7月,国务院决定:二期蓄水前(2003年6月),在三峡基金中安排40亿元专项费用用于三峡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同年,还批准三峡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年)总投资为392.2亿元。
工程建设。从1998年至2002年6月的四年半期间,三峡工程主体工程施工经历了由土石方开挖向混凝土浇筑转移、然后由混凝土浇筑向金结机电安装大转移的两个阶段。1998年5月21日,三峡工程临时船闸通航;8月27日,二期围堰防渗工程全部告捷;9月12日,二期基坑积水抽干,万古江底首见天日;坝段河床基坑土石方开挖当年基本结束。1998年7至9月,三峡坝区连续出现8次流量大于5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峰,二期围堰工程经受严重考验。1999年,施工进入混凝土浇筑高峰期,连续三年混凝土年浇筑量突破四百万立方米,屡创世界记录。从国外引进的大型塔(顶)带机及其供料线、胎带机、缆机、拌和楼等现代化设备在混凝土浇筑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为保证工程质量和施工安全,中国三峡总公司成立了质量总监办和安全总监办,聘请中外权威专家担任专业质量总监和安全总监。为加快三峡发电厂的筹备,中国三峡总公司成立电力生产部;三峡电厂筹建处于2001年6月18日进入三峡坝区办公。为保证三峡机组制造质量,三峡左岸电站14台机组设备监造合同签订,法国EDF/BV联营体获得三峡机组监造资格和监造任务。从2000年开始,金属结构和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伴随混凝土浇筑和灌浆工程相继展开,2001年进入安装高峰。2001年11月22日,三峡工程70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本体开始安装;2001年11月18日,三峡工程二期围堰完成历史使命开始被拆除。2002年5月1日,三峡大坝开始永久挡水。2002年1月,三峡二期工程的枢纽工程、输变电工程、移民工程三个验收大纲通过审查。2002年3月22日,三峡二期工程蓄水前库底清理工作全面启动。
资金筹措。98三峡债(20亿元)、99三峡债(30亿元)、01三峡债(50亿元)相继发行,在上海证?唤灰姿?蜕钲谥?唤灰姿?鲜小V?001年底,三峡总公司已向社会发行三峡企业债券110亿元。截至2001年底,共筹措三峡工程建设资金762.30亿元。
三峡大坝的安全
【三峡大坝的安全】
古今中外,水库大坝一直都是军事对抗中的主要打击目标,也是恐怖分子破坏和要挟的主要目标。筑坝壅水、破坝放水、水淹敌军的战例为数不少。早在2400年前,中国就出现了智伯与韩宣子、魏恒子攻赵襄子的晋阳城时,引河水灌城的成功战例。20世纪以来,由于重型轰炸航空兵的出现,摧毁对方内地大坝成为可能。二战中,交战双方都轰炸过对方的水坝,给双方造成惨重损失。朝鲜战争中,美军借助其航空兵的绝对优势,对朝鲜的所有20多个大型水库都进行了大规模轰炸。每次大坝被毁,都有大片即将成熟的农田被淹没而绝收,下游公路铁路交通线被彻底损毁,造成的后果远远超出轰炸机上万架次轰炸的威力,实际杀伤和破坏甚至超过中小型核弹。越南战争后期,美军同样毫不犹豫、毫无仁慈地大规模轰炸并摧毁了越南北方的水坝堤岸系统,给北越造成了惨重损失。抗日战争初期,国民党军队在台儿庄先胜后败的困境中,也曾掘开黄河花园口,引大水灌豫东,成功地阻止了日军的追击,但同时使豫东数百万无辜平民受灾。 1991年初,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多国部队,充分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的优势,打击伊拉克的侯赛因。这时,中国政协副主席,物理学教授钱伟长先生,在报刊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名为《海湾战争的启示》。钱伟长先生在文章中谈了海湾战争和三峡大坝建设中的人防安全的关系。钱伟长先生的文章颇有新见,只是十分遗憾的是,钱伟长先生这次又触雷了。在文章发表之后不久,就收回他本人的从海湾战争中得到的启示:“我们绝不能花了几百亿或几千亿人民币来修一个世界上最大的水坝,给我们的子孙背上包袱,成为外部敌人敲榨勒索的筹码。这里启示我们,在和平还没有保障的国际形势下,三峡工程是千万不应上马的。”英国的水库大坝专家哥尔特斯密斯等曾指出,打击对方的水库设施,是国际军事较量和国内政治较量的一种手段。在军事较量和政治较量中,大坝是被对方打击或被对方威胁的对象。拥有大坝的一方,处于被动;威胁和打击大坝的一方,处于主动。如果把大坝当作达摩克利斯之剑,这剑就悬在拥有大坝一方的头顶上。
“在导弹的爆炸声中,出现了如何保护阿斯旺大坝的问题。从过去的历史上的经验来推理,阿斯旺大坝深处埃及腹地,一般战争无论如何涉及不了这个水坝的安危。但是这是导弹的时代,几百公里,上千公里对于飞毛腿导弹或其它现有种类的导弹而言,都是抬手可及的目标,而且还有各种洲际导弹,其射程所及已经无所谓前方与后方的区别了。
三峡大坝是静止不动在明处的固定目标。这个坝的确很大,可能要五千万吨核弹正面摧毁。大坝安保措施是很完善的,呈水陆空三层安保体系,而且大坝位于大陆腹地。没有超大型飞行编队是很难到达战略纵深如此之深的,到了也不一定炸的垮!
但三峡大坝并非铜墙铁壁,也有命门。三峡大坝有一些致命的弱点。他和世界上的许多混凝土重力大坝的结构不同,水轮发电机的26条进水管,以及众多的泄洪管,泄沙管都是安装在大坝中,这些管道的输水截面是如此之大,要保证大坝每秒11万立方米的泄洪能力。形象地说,三峡大坝,就象一块有许多洞眼的荷兰奶酪,整体性差。此外,三峡大坝中还有三道深55米宽34米的横截大坝的槽(一道为升船机用,二道为船闸用),而这三道深槽都只用一层薄薄钢板控制,一旦这层钢板被炸毁,就可造成与溃坝一样的效应,而破坏这层钢板根本不需要什么核武器,几个恐怖分子就可以做到。所以,三峡大坝安全的主要敌人是恐怖份子和特工间谍。根据这个新的认识,必须重新认识三峡工程的安全问题,因为敌方个数,不再是少数几个,而是个数很多,敌方不在明处,而在暗处,人们也不可能察觉任何“战争的征兆”;就连所谓的“无限目标,无限空间,无限时间,无限手段”的战争威胁,对这些敌手来说,也是没有任何作用的。 三峡大坝若全溃时,百余亿立方米库水短时间内下泄,坝址至沙市间沿岸,受洪水波直接冲击,灾害损失严重。葛洲坝水利枢纽将严重受损,宜昌市在铁路线以下地区受淹,枝城、上下百里洲和荆江分洪区以西洲滩围垸将溃堤受淹。溃坝洪峰的最大流量将达到100—237万立方米/秒,下泄洪峰将以每小时100公里的速度到达葛洲坝水利枢纽,届时洪峰仍将达到31万立方米/秒,洪水损坏葛洲坝大坝后进入宜昌市区,洪水在宜昌城内的流速仍然有每小时65公里,溃坝4—5小时后,宜昌城的水位将高达海拔64—71米。
1998年,长江洪水的最大流量为6万立方米/秒,这里给出的溃坝洪峰是其洪峰的37倍,洪峰下泄的速度高达每小时100公里,与高速公路上飞驰的汽车相同。如此大的流量,如此高的速度,其破坏能力远远超过摧毁三峡大坝的几颗炸弹。就是葛洲坝水利枢纽,在这样的流量和速度下,也要被冲垮。宜昌市地面的平均高程不到海拔50米,当宜昌市洪水位高达海拔64—71米时,宜昌城已在水下20米处。在三峡大坝发生溃坝后,宜昌市的居民几乎没有机会逃生,因为在溃坝后的半个小时,洪峰已经就到达宜昌市。仅宜昌一市的人员损失将高达50万。
溃坝模拟的外部条件,并不是选在最不利的时刻上,也不是选在比较不利的时刻上,而是有意选在比较有利的条件下。三峡水库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当出现战争征兆时,泄水七天至安全水位,水库里只有百余亿立方米水。溃坝时的自然流量为6万立方米/秒,溃坝洪峰的最大流量将达到237万立方米/秒。长江最大洪水流量为11万立方米/秒(1870年),为世界上第三,原苏联利纳河的最大洪水流量为18·9万立方米/秒(1967年),巴西亚玛河的最大洪水流量为37万立方米(1953年),和三峡溃坝的流量237万立方米/秒相比,都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模拟模型尚未告诉人们,当三峡水库里装满水,自然水流在6万立方米/秒时的溃坝情况将是怎样的,393亿立方米的水量,是个什么概念?就相当于黄河一年的水量,黄河一年的水量,在一个很短的时间内,溃泄下来,将是一场什么样的灾难?
不但宜昌保不住,沙市保不住,江汉平原保不住,武汉也保不住,京广、京九铁路也保不住,洪水影响范围一直到南京。1986年四川省政协调查组在报告中指出,“战争一旦爆发,三峡大坝必然成为首要目标,大坝倘被摧毁,中下游大城市顿成泽国,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简单说就是比98年洪水凶猛几十倍的洪流不可阻挡的摧毁长江中下游的一切。洪峰10小时内到武汉,1天内到南京。十几几十米高的洪水冲跨建筑楼房,很难想象民众能逃出生天。淹死多少人恐怕都难以统计。
长江中下游是祖国大陆人口最密集的地区之一,经济最为发达。有人把中国大陆的经济分布比作弓箭,沿海地区为弓,沿长江为箭。长江中下游一旦蒙受三峡大坝溃坝的灾难,这弓箭就有弓无箭,经济体系必然瘫痪。而三峡工程位于中原的腹地,在国防整体中的地位十分重要又十分敏感。中原历来是兵家常争之地,在和平环境下,中原亦是存兵之所。所以,人们不禁发问:建起三峡大坝,中国大陆的经济重心与军事战略机动力量,是否就全被置于这达摩克利斯剑之下了?
面对新的威胁,核威慑必须担负更多的任务、应对更复杂的情况。如果有人胆敢侵犯三峡大坝,我国必将采取战略性核反击战役,可以针对敌军事目标也可以针对民用目标,必要时可以采用大当量核弹地爆的方法,但通常采取逐步升级原则。因为核武器较少的国家只能选取高价值目标,以期给敌人无法承受的损失,最终制止战争。逐步升级原则战略性核反击战役主要目的是制止战争扩大,而不是消灭敌国,所以在直接报复原则下,还应尽量采用逐步升级原则。
在反击地域上,采取“海洋对海洋、外岛对外岛、本土对本土”的方针。即如果敌方对我方海上编队进行核袭击,我方则用同样手段进行还击,例如对航母战斗群进行核导弹和常规导弹联合突击。如果敌方对我方海岛基地、登陆部队进行核袭击,则我方对敌次要盟国军事基地实施核突击。如果敌方对我方本土进行核袭击以及其他造成大规模杀伤的袭击,则我方直接还击敌方本土。在反击规模上:逐步升级原则要求我方反击规模保持一定限度,给敌方造成的损失既要大于敌方对我方袭击的损失,也不能无限升级。 坚持逐步升级原则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在尽量减少双方损失的情况下制止战争。应该认识到,作战对象是人不是机器,反击的直接效果还是为了动摇敌方战争意志,因此在坚持逐步升级大原则下,还应考虑到精神震慑效果。即人们常说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在当前的国际形势下,没有可能有公然针对三峡大坝的敌对措施,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的提高,是保卫三峡大坝的根本。攻击三峡大坝,意味着对全中华民族宣战,而且是不共戴天的死仇,将引起十几亿中国人民千万代的复仇,中国政府和人民会采取所有可能的措施,进行毁灭性的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