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拼音aa
不堪重負
雪糕刺客
弃车保帅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A
B
C
D
E
F
G
H
J
K
I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森林气候

拼音:sēn lín qì hòu

基本解释

 森林气候指自然植被为森林的地带性气候类型。包括不同气候带的森林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副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带针叶林气候等,属大气候的范畴。森林气候通常指由于森林的存在而形成的局地气候,属中、小气候的范畴。

详细解释



 特点

森林气候通常指森林地区的局地气候,由林区地理位置、环境条件、面积大小、地形特点、林木种类、林型结构等综合影响而形成,属中、小气候范畴。广义则指地球上森林地带的气候类型,包括不同气候带中各种森林气候,如热带雨林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温带针叶林气候等,属大气候范畴。森林气候的主要特点如下:

①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比空旷地区少。因为阳光投射到林冠时,有一部分被反射,大部分被吸收,仅有一小部分透过林冠到达林内,且强度和性质都发生了变化。

②森林内气温变化和缓。白天林内阳光弱,树木蒸腾耗热,气温比林外空旷地区低,夜间林外空旷地区强烈放热冷却,而林内热量却不易散失,气温降低较慢,故夜间林内暖于林外。总的说来,森林地区年平均气温略低于空旷地区。

③森林内风速小。风入森林后,由于摩擦和阻挡作用,风速很快减小。森林附近风速也比空旷地区小,风速降低的距离一般背风面要数倍于迎风面,其值视林地面积、林高和林型结构而定。

④森林内的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比空旷地区大。这是因为林内风速小,乱流交换弱,树木蒸腾作用和气温偏低所造成。其相对湿度和绝对湿度的最大差值均出现在早晨和傍晚。相对湿度最小差值出现在日出之前。绝对湿度最小差值出现在日出前和正午前后。一年中,林内绝对湿度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夏季大,冬季小,林内外差值夏季最大,冬季最小。

⑤树冠截留部分森林上空降水,致使林内所形成的径流强度比较小。例如,成熟的栎树林可截留降水10%左右,松林13~16%,稠密的云杉林达32%。森林中还有特殊的水平降水和夜雨现象。由于森林及其附近湿度大,夜间辐射冷却,往往产生如雾、露、霜等水汽凝结物。有时气流携云雾经过山区,其中水滴被树干、枝叶截留,或凝结成雾淞,白天溶化后落地流入土壤。这种现象称为森林的水平降水。潮湿地区的夏季午夜以后,林冠由于辐射冷却作用不断加强,森林中的湿空气随气温降低而渐趋饱和,在林木枝叶上凝成水滴,最后从枝叶上落下,形成森林夜雨。清晨日出后,气温回升,凝结作用停止,水滴开始蒸发,夜雨结束。

⑥森林中的地温日较差较空旷地区小,并随深度的增加而迅速减小。林外地温变化深度大于林内。中、高纬度地区,林内地温夏季低于林外,且差值大;冬季林内地温高于林外,但差值小。低纬度地区,一年中林内地温均低于林外,日较差和年较差均小于林外。

森林与湖泊等下垫面一样,由于气流的交换作用而对邻近地区气候有影响。关于森林对局地垂直降水量的影响,由于问题复杂,尚无定论。

成因

森林会影响气候,从而形成森林气候,主要原因有四:

(1)辽阔的森林面积,大量的蒸腾,使空中有大量水汽遇寒气而凝结成降水。

(2)连绵不断、高低不等的树冠,阻碍着太阳射线,使林内气温、土温散失迟缓,能降低土壤蒸发,削减风速,树枝树叶使降水着地缓慢,减低径流,使降水能充分渗入土壤。

(3)森林及野生植物每年增加的有机物质,连同枯枝败叶,厚厚地盖着林地,腐烂以后成为优质肥料,呈现最好的水土保持,形成林地内有大量蓄水。

(4)林木不断发展的根系,穿插交织着土壤,牢固地团聚土块,改良了土壤,使森林生长茂盛,更好地发生它的作用。

中国江西省永新县的实例,是森林影响降水量和气候最典型、最生动的例子。这个县1978年大旱,县西北两个乡的很多地方泉水枯竭、小溪断流的时候,东南两乡的许多山泉、小溪却清水潺潺、长流不断,滋润着大片农田。因为东南两乡共有三十多万亩老林,这些老林得到了较好的保护,新造的二十多万亩也大都成林。一亩有林地比光山秃岭起码要多蓄水二十立方米。这样,东南两乡的一片片森林,就形成了无数个“绿色水库”。

西北两乡则相反,十多万亩老林由于连年砍伐,树木越来越少,有的成了灌木林和残次林。九万多亩新林有三分之二长得不好,而且还有十多万亩剥皮山和草不盈尺的荒山没有绿化。因此山地的蓄水量远远不如东南两乡。人们从对比中得到启示:在抗旱保丰收的这场斗争中,从长远着眼,“绿色水库”比人工水库还可靠。生物措施比工程措施前景更加广阔。

森林不仅使林内产生特殊的小气候,而且对邻近地区的气候也有较大的影响。林区附近的地区,气温变化和缓,温度较高,降水增多。由于森林能改变风向,减弱风速,阻滞沙土,起着防风、固沙、保土的作用,因此,大规模的植树造林是改造小气候的有效措施之一。中国三北地区,风沙大,降水少,蒸发强,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建造防风林带,对于改变这些地区的气候,促进农牧业生产,将会起重大的作用。

作用

森林是最高的植被。在成片的森林地区以及林冠层的下部都能形成一种特殊的气候。此外,森林对邻近地区的气候也有较大的影响。森林小气候的主要表现是林冠内外的辐射、温度、湿度、降水和风都有相当大的差异。森林对温度、湿度、蒸发、蒸腾及雨量可起调节作用:

(1)温度:根据观察研究的结果说明,森林不能降低日平均温度,但能略微增加秋冬平均温度。森林能降低每日最高温度,而提高每日最低温度,在夏季较其它季节更为显著。

(2)湿度:林木的生命不能离开蒸腾,这是植物生理的缘故。在林内的相对湿度要比林外高,树木越高,则树叶的蒸腾面积越大,它的相对湿度亦越高。

(3)蒸发:降水到地面上,除去径流及深入土壤下层以外,有相当部分将被蒸发回天空。蒸发多少要由土壤的结构、气温与湿度的大小、风的速度来定。森林能减低地表风速,提高相对湿度,林地的枯枝败叶能阻碍土壤蒸发,因此光秃的土地比林地水分蒸发要大五倍,比雪的蒸发要大四倍。

(4)雨量(地区性降水):在条件相同地区,森林地区要比无林地区降水量大。一般要大20%至30%。森林地区比较多雾,树枝和树叶的点滴降水,每次约有1-2毫米,以一年来计算,水量也是可观的。

森林气候形成以后,对外界气候也有很大的调节作用,绿色植物将体内水分由叶子的气孔抛散出去,称作“蒸腾”。抛散过程就是气孔处水分的汽化过程,如同自由水面的蒸发一样。需要强调的是森林惊人的蒸腾数量(能力):树木建造1克木材耗水15O一400克;树木将吸收水分的98%用于蒸腾,以维持正常生命活动。垒叠的森林植物,密布的叶子,亿万个气孔不断地向空中抛散水汽。其蒸腾耗水量近同于海洋的蒸发量。据试验,夏天阔叶林的蒸腾量,等于同纬度同面积的淡水量;是海水量的1.5倍;是土地量的20倍。由于森林蒸腾,使林区夏季气温比非林区低3—4℃;冬季由于森林阻止地面散热,使林区气温比非林区高1一2℃。森林蒸腾增加大气中的水汽和水平降水,使空气相对湿度增加157—300%。这样林区与非林区产生了温度、湿度的交流,从而调节了非林区一定范围内的气候。就是这个实质性的作用,人们称“森林是绿色的海洋”,森林气候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更新空气:森林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的同时放出氧气,不断更新空气,维持着大气中氧气的平衡。

消减温室效应:地球上绿色值物一年大约吸3000亿T的二氧化碳,研究表明:地球温室效应的产生与森林减少,从而二氧化碳浓度增加有关,所以森林覆被增加可缓和温室效应。

杀菌消毒:很多树木可分泌植物杀菌素,消灭病菌。据研究,城市1立方米空气中细菌2~3万个,而林区l立方米空气中只有细菌30一300个。

产生离子化空气:在空气清新条件下,树林呼吸过程由于宇宙线的作用,便产生负氧离子,形成离子化空气,有良好的理疗效果。《十万个为什么》书中,早已把这个道理列入了住在山林海滨的人长寿的主要原因。

防风滞尘:森林能有效阻止风沙,林带能在25倍林高范围内明显降低风速;每株树木其叶面积总和为冠幅面积的50--70倍,与枝、干同时阻沙滞尘,并在雨后重新恢复滞尘能力。

减缓噪音:城市噪音是现代八大生态公害之一,“噪音室”已经出现,它影响到人的心情、工作和生命。森林和绿篱部可降低噪音,城市片林和宽30米的林带,可降低噪音10—15分贝。

不能低估森林调节气候的意义,因为森林影响的贴地层是生物圈的中心带,是农、林、牧、渔业经营的地带,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地带。森林便于营造、易于布局、效益多种,是维持陆地生态平衡的主力军,中国森林应增加覆被率,调整布局,以便更好的发挥其森林调节气候等效益。

研究方法

森林小气候是指由森林以及林冠下灌木丛和草被等形成的一种特殊小气候。在森林小气候的形成中,组成森林的树木品种、林龄、结构、郁闭度以及灌木层和草被的特性等,都起着很大的作用。由于森林的存在和影响,在林内表现出太阳辐射减少、气温日变化缓和、空气湿度和降水量增大以及风速减小等小气候特征。此外,森林小气候还与四周气候条件、地形特征和土壤性质等有关。因之,在研究森林小气候时必须注意分析森林的特征和自然环境的影响。

一、林中温度状况:(一)林中各季气温变化:1、冬季(12-2月),林中气温全天比林外气温高,但相差不大。2、春季(3-5月),白天林中气温比林外高,但夜间比林外低。这是因为春季树林没有发叶,白天获得的太阳辐射较充足,加之林内乱流较弱,所以白天林内气温比林外高;夜间林冠上有冷空气下沉和林内乱流不强,因而气温比林外低。3、夏季和秋季(6-9月),白天因林冠稠密的树叶强烈地削弱了太阳辐射,以致林中所获得的热量较无林地少,加之森林总蒸发耗热较大,所以气温自然比林外低;夜间森林继续有蒸发耗热以及乱流较弱,因之气温仍旧比林外偏低。深秋因叶子脱落,林内与林外气温之差与春季相仿。

二、林中湿度状况和蒸发条件:(一)林中湿度状况可分三点讨论:1、林中湿度的日变化和年变化。在茂密的森林内,绝对湿度的日变化具有单峰型的特点,即在午后出现最大值,日出前出现最小值。但林型及其密度的不同,林内绝对湿度日变化也会有差异。在稀疏的林内,晴天绝对湿度的日变化通常表现为双峰型,具体来说,在午后13时和清晨4-5时绝对湿度较小,而在10时-11时和15时左右分别出现最大值。因为午后辐射较强,气温达到最高值,森林经过较长时间的蒸发,林内土壤湿度减小了,这时乱流交换较强,近地面层水汽被输送出去,所以空气湿度减小。日出前,一方面温度低,蒸发量极小,另一方面在近地面层出现水汽凝结现象,因而绝对湿度在一天中最低。然而自10时和15时前后,一方面温度比较高,森林蒸腾量比较大,另一方面乱流作用不是太强,因之出现两个高峰。从年变化来看,森林内湿度变化特征与植物生长期的蒸腾作用和周围环境的气候背景有关。例如,小兴安岭松林内空气湿度的最大值出现在夏季月份,最小值出现在冬季月份,春、秋季介于其间。森林内的空气湿度几乎全年高于林外空旷地方的湿度。(二)林中蒸条件:森林蒸发与乱流交换强度、林型、密度、生长期、林龄和郁闭度等因素有很大关系。不同的气候区和同一地区同一森林内不同的层次,蒸发或蒸腾量都是不一样的。一般的情况是,干燥地区森林的总蒸发量比湿润地区森林的总蒸发量要小一些,同一森林内上层大总蒸发量比低层高一些。

三、林中风状况:森林对风的影响表现在:(1)、林中风速减弱;(2)、在森林表面以上,风速一方面受林冠粗糙起伏的削弱,另一方面由于流线受到压缩而得到增强,总的效应使其比开旷地方同样高度处的风速有所增强。气流越过森林时,在森林上方几百米的高度上都能出现乱流加强的现象。(一)林中风速的铅直分布:林中风速随高度变化不大;当森林上方的风速为4/米秒时,秋季长满叶簇的林中风速比春季未长新叶的林中风速要小0.4-1.0米/秒;在长满叶子的林冠层中部风速出现最小值,而在林冠之下的树干处风速有所增大。后者在林下无灌木层的疏林中更为明显。事实上这与有作物的农田中的风速垂直分布是相似的。(二)林中风速的水平分布在森林中由林缘向内,随着距离的不断增加,风速逐渐减弱。森林密度的不同,对林内风速减弱的程度是不一样的。有关专家研究指出,阔叶林中2米高度风速与空旷平地上的风速相比,在稀疏的森林中,冬季(脱叶)的比值为40-60%,夏季为30-40%,在稠密的森林中,冬季为20-30%,夏季为10-20%。此外,在天气晴朗静稳的日子里,森林与邻近的空旷地之间易形成弱的局地环流。白天,在林冠高度以上气流从空旷地流向温度较高的林冠,地面上的气流则从森林流向空旷地。夜间相反。森林面积越大,这种局地环流越明显。

四、森林对降水的影响:森林对降水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铅直和水平降水的增大效应以及对降水结留作用等方面。(一)森林对铅直降水的影响森林区域对其上方大气的铅直降水量的增大现象,久已引起人们的注意。经统计分析:平均每年有林区降水量比无林地区增多17%左右。冬季中纬度森林地区降水量的增加,主要是与森林内积雪量比空旷地方增多有关。森林地区暖季降水量增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由于森林反射率比四周空旷平地要小,这样被森林表面吸收并用来产生阵雨的热量将比反射率大的裸露地要多;二是森林上方乱流得到加强,由于森林蒸发的大量水汽被迅速输送到高空,因而增加了森林地区的铅直降水量。(二)森林对水平降水的影响:在森林内雾、霜、雨淞的凝聚量比空旷地方多。另外,从森林雾日收集到的降水也比空旷地方多。森林无论对铅直降水还是水平降水的影响,结果都是使森林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三)林冠对降水的截留作用:由于森林的林冠对铅直降水有大截留作用,真正下落到林内土壤上的降水是有所减少的。雨量较小时,森林的截留作用较明显,雨量大时,森林的截留作用反而减弱。一般来说,落叶松的截留量占裸地降水量的15%,松树占20-25%,云杉占40-60%,冷杉占40-80%。热带森林的截留量占65%以上。森林郁闭度越大,截留量也就越大。

最新收录词语

词语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