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台风妮妲
拼音:tái fēng nī dá
基本解释
“妮妲”是热带气旋的名称,名称来自于泰国,是女士的名字。
详细解释
超强台风妮妲
台风妮妲(英语:Typhoon Nida,国际编号:0402,台湾中央气象局分级:强烈台风)是2004年太平洋台风季的一个热带气旋,也是该年第ニ个于JTWC分级下的超级台风。
发展经过
一个扰动于5月12日于菲律宾东南面,较低纬度形成。扰动最初组织较差,但可以见到其一定的螺旋性。系统缓慢地增强,到了13日晚上,系统增强成为一个热带低气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给予临时编号04W。04W向西至西北偏西移动,并移入大气环境较好的地方,加快了增强的速度。在翌日早上已经增强为热带风暴,并被日本气象厅命名为妮妲。
到了15日清晨,系统进一步增强为强热带风暴,并继续以西北偏西路径逼近菲律宾。在15日下午较后时间,妮妲出现一个风眼,但暂时呈不规则形状。这时候,妮妲已经增强为台风。妮妲继续增强,并继续逼近菲律宾。妮妲的中心密集云团区变得更大及浑圆,当中的风眼墙结构亦成熟。在16日下午,妮妲已经达到其巅峰,中心风力大约185公里/小时,联合台风警报中心更定性其为超级台风。系统转为向西北移动,掠过菲律宾中部。
受到陆地影响,妮妲呈现减弱,一度减弱为台风,但稍后它转为北进,在吕宋以东又重新增强为强烈台风。在18日下午,系统于台湾东南面,受到北部较强垂直风切变及台湾地型影响下,再度减弱为台风。在晚上,它的风眼已崩溃,但仍然有着一定的螺旋性。系统的北部对流切离,但中心的组织仍然较好。
系统掠过台湾东南面后转向东北移动,开始转化为温带气旋。在20日晚上,妮妲减弱为一股强热带风暴,不久在翌日早上再减弱为热带风暴并完成其转化为温带气旋的过程。
影响
菲律宾
台风妮妲席卷菲律宾中部地区,夺走十三条性命,扫过之处留下满目疮痍,造成的农业及财物损失估计达七千一百四十六万披索(相当于新台币四千三百零六万元)。
根据菲律宾国家救难协调委员会的报告,在台风妮妲过境期间,有八人因船难丧生、四人坠河没顶、另一人遭闪电击毙。
报告引述宿雾海岸巡防队说,昨日下午两点三十五分左右,可能载有逾二百名乘客的机动船在自奥莫克市前往宿雾市途中,因承受不住海上的巨浪而翻覆,当时距岸边仅剩下不到两公里的距离。
海防队及附近船只救回至少七十名乘客,但也捞起六具尸体,包括两名儿童。此外,生还者见到尸体漂浮在海面上,并表示部份乘客可能被困在船舱里面。
此外,南甘马林省纳嘉市因连日豪雨成为泽国,分不清河流与平地,有四人不慎失足落水溺毙。前天,卡丹端尼斯省的三个农村也因豪雨发生山崩和土石流,约七百栋房屋被埋没或冲毁。
另据菲国广播电台报道,在安蒂奇省圣荷西镇有一人遭闪电击毙,其他还有三名渔民失踪。
台风妮妲过去两天造成吕宋岛南部和未狮耶群岛东部地区近一万八千人流离失所,农作物及财产损失估计达七千一百四十六万披索 (相当于新台币四千三百零六万元)。电视新闻画面显示,树木被连根拔起,电线杆倾倒在公路上,还有一些民房屋顶被强风掀起。
菲律宾总统阿罗约昨日将吕宋岛南端和未狮耶群岛东部等八个省份,列为“灾难状态”。根据菲律宾法律,被宣布为“灾难状态”的城镇,可动用灾难基金中的约百分之五,协助受灾民众。
(2009年)的超级台风妮妲
今年第22号热带风暴“妮妲”于11月23日20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上生成,24日下午加强为强热带风暴,25日早晨加强为台风,下午加强为超强台风,27日下午减弱为强台风,晚上再次加强为超强台风。30日早晨减弱为强台风。12月1日凌晨减弱为台风,晚减弱为强热带风暴,3日2时停止编号.。
发展过程及路径
持续日期 2009年11月21日—2009年12月3日
强度 215 km/h (130 英里) (十分钟), 905 hPa (毫巴)
在11月26日23时(UTC+8),超强台风妮妲集结在雅蒲岛之东北偏北约750公里,预料向西北移动,时速约12公里,横过西北太平洋。 妮妲移动到硫黄岛西南约600公里时停留不动,亦未能像早前的数值预报般越过副高脊线。数据显示,北马里安纳群岛以东及菲律宾一带的两个副高单体强度相若,而西面的副高在低层因为和移出海变性的大陆性反气旋重叠而较有优势。大部分数值预报都预测妮妲不会越过副高脊线,而会因为减弱而改受较低层的引导气流影响,逐渐转向西至西南偏西移动。 12月3日,妮妲进一步减弱为热带低气压,当日晚上再减弱为低压区并消散。 妮妲(155节)也是本年最强的热带气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