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土著硕士
拼音:tǔ zhù shuò shì
基本解释
土著硕士指考上本校研究生,留在本校读研的大学生。本校读研所呈现的“留级”问题得到了不少“土著”的赞同。很多考上本校的研究生感叹研究生的课程与本科几乎无异,好多课程内容设置基本是‘换汤不换药’,读研跟“留级”没太大区别。
详细解释
简介
“土著”硕士在本校读研像留级,课程相似氛围单一。当你经过刻苦学习,再次迈过独木桥,留在母校成为研究生,并骄傲地以“土著”自居时,你赫然发现研究生的课程与本科几乎无异,读研跟“留级”没太大区别。
分析
悲于重复 喜自熟悉
“土著”硕士生本校读研像留级
年年岁岁课相似
研究生在考试中一路过关斩将,考上本校硕士研究生,以此新形象来迎接这段与前4年截然不同的学生生涯。即
将开学时,研究生开学后的第一堂课,却让期待成为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有志青年“很失望”。 失望的不是本科课程的熟悉面孔,而是主讲者教授的专业内容。
凭借着对本校专业知识的了如指掌,罗非在研究生考试中一路过关斩将,轻松考上本校硕士研究生。
即将开学时,罗非还特意换了副比较知性的黑框眼镜,以此新形象来迎接这段与前4年截然不同的学生生涯。
研究生开学后的第一堂课,却让这个期待成为新一代知识分子的有志青年“很失望”。
让罗非失望的,不是这副给他上了4年本科课程的熟悉面孔,而是这位主讲者教授的专业内容。罗非觉得,既然是进入研究生阶段,课程内容应该比本科阶段有所提升,应该向研究生传授更深、更广的专业知识。而这位夫子,依然在声情并茂地重复着本科的“故事”。
罗非上课正好带着本科时的笔记,看老师念得起劲儿,他也跟着无声地朗诵,“真是一个字儿都不差”。就这样,一个人在说,另一个人在“表演”,就在这样类似“双簧戏”表演的课堂上,罗非百无聊赖地结束了研究生生涯的第一门课。
土著硕士生罗非觉得,既然是进入研究生阶段,课程内容应该比本科阶段有所提升,应该向研究生传授更深、更广的专业知识。而这位夫子,依然在声情并茂地重复着本科的“故事”。
“还是那些老师,还是那些课,有的课完全属于第二遍复习。”自言“青春献给理工大”的姜莉莉来自中部某理工院校企业管理专业,对于罗非所抱怨的课程内容重复现象,她也深有体会。
土著硕士生姜莉莉本校读研以后,做了十几年乖学生的姜莉莉不再像本科时按部就班地积极上课,认真做笔记,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接二连三地不断演绎现实版“逃学威龙”。 “相比本科,好多课程内容设置基本是‘换汤不换药’。比如现在的《高级管理学》和本科的《管理学》,虽然课程名称不同,但它们的主要理论基础与模型基本一样。”与其在课堂上重复吸收原有的知识,不如到图书馆多涉猎些新鲜、有价值的领域,姜莉莉解释说,她翘课也是有选择地翘,只针对那些在重复本科内容的课程。
和罗非、姜莉莉一样,好多“土著”研究生经历过类似的情况。他们发现,读研之后,专业课程往往还是由本科时的任课老师讲授,虽然有些课程挂了研究二字,但是基本没有跳出本科的思路与框架。
单一文化氛围下的“原地踏步”
“谁在?想约人晚上一起上自习!”当新建的班级QQ群里蹦出了这条信息时,“土著”研究生孙春雨着实被雷了一下,“这年头,还有上自习的?”发这条邀约信息的是从河北某高校考进来的同学。
接下来的课堂上,孙春雨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场景:班级前两排座位都被“非土著”密密麻麻地占据着;和其他“土著”一样,更多的时候,孙春雨选择在教室后两排及某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翘首观望。如此的布局也让孙春雨能时刻观察到“非土著”们的一举一动。
“目不转睛,奋笔疾书”,春雨描述着“非土著”们的上课状态,“生怕疏漏了某个知识点”。
孙春雨认为,本校学生考研过程压力相对较小,没有经过类似外校学生的艰辛与磨砺;他们觉得好多课程本科都学过,老师又都认识,自我感觉游刃有余。
孙春雨很佩服那些考外校的同学,“当别人跨出了一大步时,你基本上是在原地踏步,相当于你落后了”。她认为,考研挑选的外校在师资力量和办学条件上,一般都要强于本科学校,这样跨校考研可以领略更多大家的学术见
解,更多高深的科研方法,而本校读研会仍然处于原有的单一文化氛围中。
孙春雨所在的现当代文学专业,本校学生占了五分之一,剩下的“非土著”学生中,大部分来自名不见经传的地方院校。经历了研究生考试,他们现在和孙春雨站在了同一个起点,一起享用着这个“211院校”的硬件和软件资源。
同是“土著”的罗非认为,长期受一种模式、一种文化氛围的影响使得身在其中的学生“没有压力,缺乏动力”,他对孙春雨“原地踏步”的描述深有感触,他调侃地形容这是——“留级”。
如果说孙春雨的“留级”感受是与考进来的外校学生比较后得出的,那么林佳的类似感受则来自与考出去的同窗姐妹的对比中。
2007年,在保送本校和跨校考研的抉择中,林佳和苏楠这对宿舍姐妹花作出了截然相反的选择。稳重的林佳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前者,苏楠则坚定地踏上了漫漫考研路。
“她的视野比先前开阔了,业务能力也有了很大提高。”在苏楠考入北京某高校新闻专业后,林佳能明显感觉到她的不断进步:苏楠研究生阶段在中央级媒体实习时发表了大量作品,她能熟练地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对老外讲电话,她还可以十分专业地背着相机拍很有感觉的照片……这些,都是林佳所羡慕的。
如果这世上真的存在月光宝盒,林佳有时常想,她会不会像至尊宝一样高举着它,大声高喊:“般若波罗密”,然后回到2007年,重新选择跨校读研?
轻车熟路背后,亦有收获与归属感
本校读研所呈现的“留级”问题得到了不少“土著”的赞同。同时,他们认为所谓的“留级”更多地体现在心理状态上,不能忽视现实中“土著”们相对于本科时代的进步与提高。相比跨校读研,本校读研也有自己的独特优势。
“其实,用‘留级’来形容本校读研,更多的是出于我们对于本校读研弊端的情感发泄。”罗非说他并不是在否
定本校读研,而是在发现问题并期待解决问题。“就像要看到一枚硬币的正反面,我并不否认母校7年带给我的归属感与成就感。”
鉴于本科时的优异表现和老师的信任,研一开学不久,罗非就跟着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参与了一个国家级课题的调研,提早感知了科研学术的罗非收获颇丰。
“外校可能提供了很好的发展环境,但环境因素不是决定性因素,因为归根结底是要靠个人努力,我们终究是要自己去学习,去发展的。”天津大学研究生高杉表达了自己对本校读研的看法。他举例说,他有同学到国外读研,由于不珍惜机会,反而碌碌无为地在混日子。
和高杉一样,孙春雨也强调了个人能动性的重要性。“关键在于自己的目标是否明确,如果有清晰的规划,知道自己在研究生期间想要学什么,想要得到哪些方面的锻炼和提升,那么,无论在哪里读书,都能有收获。”
观点
一纸文凭:本是混文聘,何必太认真
很多学校研究生课程跟本科无异简直是公开的秘密。一些人上研究生的目的只是为了一纸文凭,考本校的理由也不过是图轻松。所以就算有晋级版的课程,他们也未必会去上。
一份讲义:教师太省心,讲义需进步
当你听完了一位老师非常有意思的课程之后,眉飞色舞地跑去跟学长姐交流,才发现那位老师讲的东西每年都是一样,连开玩笑说的段子和喝水的顿点都是一样的!社会在进步,老师们的讲义是不是也该进步了。
两手准备:环境是次要,发展需个人努力
学校提供的只是基础,考上了研究生,已经在学历上比别人先一步的时候,如何做出更大的努力,得到比别人更好的发展,最终靠的还是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