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秃杉
拼音:tū shān
基本解释
秃杉 -介绍
秃杉是世界稀有珍贵树种。属常绿大乔木,树形高大挺拔,主干通直圆满,材质优良,出材率高,用途广,是优良速生用材树种。其抗雪压冰挂能力强,树形优美。最早是1904年在台湾中部中央山脉乌松坑海拔2000米处被发现的。 只生长在缅甸以及中国台湾、湖北、贵州和云南。为中国的一类保护植物。
形态特征
常绿乔木,高约40米,胸径达2米,树皮淡灰褐色,裂成不规则长条形,树冠成锥形,大枝平展或下垂,小枝下垂,大树之叶棱状钻形,排列紧密,长2—5毫米,两侧宽1—1.5毫米,直或上端微弯,先端尖或钝,幼树及萌芽枝之叶钻形,两侧扁平,直伸或稍向内弯曲,先端锐尖。球花单性同株,雄球花2—7个蔟生于小枝顶端,雌球花单生于枝顶,无苞鳞。球果圆柱形或长椭圆形,长1.5——2.5厘米,直径约1厘米,熟时褐色,种鳞12—39枚,中部种鳞宽倒三角形,长约7毫米,每发育种鳞具2位种子,种子长椭圆形或倒卵形,两侧边缘具翅,种子连翅长4—7毫米,宽3—4毫米。
生态习性
台湾杉的分布区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夏热冬凉,雨量充沛、雨日及云雾较多,光照较少,相对湿度较大。据雷公山气候资料,年均温14.3℃,7月份均温23.5℃,1月份均温3.6℃,大于等于10℃有效积温4110℃,≥10℃天数197天,凝冻约20天,年降雨量为1400毫米以上,雨量集中在4—9月,10—3较少约300毫米。
台湾杉的主要分布区雷公山地质构造为江南古陆雪峰台凸,地处云贵高原东部边缘,由于雷公山台块上升,流水侵蚀,深切割的沟谷纵横交错,形成以高中山、中山为主,低山局部出现的地貌特征,基岩为前震旦纪板溪群变质岩系,以浅变质岩为主。土壤为山地黄壤类,酸性,PH值4.0—5.3,质地为壤土,土层较深厚。台湾杉寿命长,生长迅速,主干发达,浅根性,侧根和须根发达,多集中于80厘米的土层中,幼树稍耐荫,在全光照条件下生长也比较迅速,种子萌发率良好,为扩大其资源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分布范围
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为第三纪古热带植物区孑遗植物。曾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东部,由于第四纪冰期影响,现仅存于云南、湖北、贵州、台湾及缅甸北部局部地区。
台湾杉是中国特有树种,著名的第三纪孑遗植物,远在古新世曾广泛分布于欧洲和亚洲东部,由于第四纪冰期的影响,现主要残存于中国云南西部怒江流域的贡山、澜沧江流域的兰坪、湖北南部的利川、毛坎,台湾中央山脉、阿里山、玉山及太平山,贵州东南部的雷公山,缅甸北部亦有少量残存。在贵州东南部的雷公山为主要产地。
贵州省的台湾杉主产东南部雷公山一带,集中分布于雷山县的格斗村、方祥村、剑河县的昂英村、昂宿村、桥水村、榕江县的丹江村等,台江县交包、交密、巫中,剑河县南哨、白道,榕江县两旺、乐里、本里,丹寨牛角山、加配等有小片零星分布。
繁殖技术
1.采种
秃杉球果于10—12月成熟。趁球果鳞片未张开时采下,放置通风干燥处阴干,待果鳞开裂,用棍棒轻击球果,种子即脱出。种子宜用布袋装置,放于阴凉通风处干燥保存。勿使曝晒,勿使受潮发霉。种子发芽力可以保持一年左右,千粒重1.53克。
2.育苗
播种后20—30天出苗。播种苗床用砂壤土,平床。播种前用福尔马林消毒土壤,7.天后播种。采用条播,每隔15厘米播一行,播种沟深o.5厘米,播后用沙、炭灰或火土薄薄覆盖。再用稻草覆盖苗床,上面再搭荫棚。防止幼苗曝晒。播种量每平方米2克。场圃出苗率20%。
3.扦插育苗
经试验,秃杉也可以用扦插育苗,扦插时间以1月底至2月初为好。秋插虽然也能成活,但生根率低。扦插及管理方法,可参照雪松。 3个月后,插穗开始生根,第一次翻床于7月初进行,生根率可达35%,未生根者,继续培养。第二次翻床于11月进行,生根率7.3%,两次生根率42.3%。
4.容器育苗
将苗床内5—10厘米的实生苗或扦插苗,移入容器内,培育壮苗,容器可用花盆、塑料袋、竹箩或其它材料做成。容器内盛营养土。营养土配制;用60%的红土、20%炭灰、10%的沙,另加10%的有机肥(厩肥,油枯等),无机肥(氮、磷、钾),拌和均匀,并经消毒处理后装进容器。将苗木移入培养,当苗木生长达到50厘米左右,即可上山定植。
植物价值
秃杉为中国乡土树种,原产于云南西部怒江、澜沧江流域及湖北西部利川、贵州东南部雷公山一带,星散分布或成林,多与针叶树、阔叶树混生。秃杉边材淡红黄色,心材淡紫褐色,质轻软,结构细密,纹理直,易加工,是建筑、家具的优良用材。秃杉高大挺拔,侧枝轮生平展,小枝下垂,四季常青,挺拔如雪松、而又透出几分秀色,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上个世纪80年代末期,中国林科院曾组织进行过秃杉异地保存试验研究,淮河流域的河南鸡公山自然保护区是众多引种点中最北端的一个,研究人员在此采用营养钵育苗,营造有小片片林。现在鸡公山秃杉大田育苗繁育也取得成功。据育苗造林生长观察,每亩用种量3至5斤,产苗4万株,一年生苗高平均达15厘米,最高达27厘米,二年生苗平均在40至50厘米之间,造林苗年高生长量平均为1.1米,与当地杉木生长量持平,生长状况良好。另外秃杉为第三纪孑遗植物,是国家珍稀濒危一级保护植物,大量繁育栽培也是濒危植物保护的重要手段。随着国家生态环境建设的进行和社会对秃杉这个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的进一步认识,它有望成为植树造林和园林绿化中的后起之秀。
物种保护
为中国台湾的主要用材树种之一,心材紫红褐色,边材深黄褐色带红,纹理直,结构细、均匀。可供建筑、桥梁、电杆、舟车、家具、板材及造纸原料等用材。也是台湾的主要造林树种。台湾杉为优良珍贵用材树种,也是优良的庭园绿化树种,并且对研究古地理、古气候、古植物区系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造林技术
采种
经贵州省秃杉种源试验结果表明:贵州省雷山种源具有生长快、抗性强、适应性广之特点,可在贵州省1200m以下地区大力推广造林。提倡用1年生实生壮苗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秃杉结实年龄60_70生,种子于10_11月份成熟,球果变为浅褐色时采摘为宜。采下的球果摊晒数日,反复筛出种子,再将种子晒干,便可用布袋等干藏。一般均在第二年早春播种,种子不耐贮藏,隔年播种发芽率即大大下降。育苗方法与杉木相似。
造林
1、林地选择:秃杉对土壤的适应性较广,在酸性、中性、微碱性土壤中均可生长。在粗骨土、石砾土都能生长,但忌土壤积水,干燥多石土薄的阳坡、山脊不宜造林。
2、整地方式:块状整地,规格40厘米×40厘米×30厘米。
3、造林密度:以2米×2米株行距为宜。
4、造林时间:宜在2月下旬至3月初栽植。
5、造林技术:一是起苗根系要完整,适当深栽;二是提倡与杉木混交造林。
养护管理
1、苗木抚育:造林后头3年松土培苗,铲除杂草每年5、6月和8、9月各1次。秃杉自然整枝较好,可不必修枝。
2、 间伐期:秃杉主要培育中大径材,间伐宜在15年左右进行,间伐强度视立地条件情况而定,立地好的主伐株数为80~100株/亩,立地一般的为120株/亩左右。
3、主伐期:依市场需要而定,一般为30~40年左右。
病虫害防治
苗期主要为猝倒病,用敌克松500~800倍液,苏农6401可湿性剂800~1000倍,每隔10天左右施用1次,可抑制病害发生,也可用8:2草木灰石灰粉撒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