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亡灵节
拼音:wáng líng jié
基本解释
根据阿兹特克历法,一月有20天的两个连续月份的名称是“Miccailhuitomi”和“Miccaihuitl”,可被译为“幼灵节”和“成灵节”。两月在一起,看起来就形成了一个对死者的长期庆典活动。16世纪早期,西班牙征服了阿兹特克帝国,占领了现在的墨西哥区域。鉴于宗教与政治原因,他们强迫土著居民改信天主教。传教士引入的节日包括了“诸圣节”和“万灵日”,分别是11月1日和11月2日。土著居民在这两个节日中融入了自己的传统文化,用于纪念死者。于是亡灵节就成了这两个节日独一无二的混合产物。
亡灵节是以印第安土著文化为主导的印第安文化和西班牙文化结合的产物。印第安土著的亡灵节在每年七八月间。土著人认为,只有善待亡灵,让亡灵高高兴兴地回家过个节,来年活着的人才会得到亡灵保佑,无病无灾,庄稼也会大丰收。
西班牙人来到美洲大陆后,他们把西方的“诸圣节”、土著的亡灵节以及土著的一些陪葬和祭祀风俗结合起来,创造了今天的亡灵节,日期定在11月1日和2日。如今在墨西哥和其它拉美国家,每年的11月1日是“幼灵”节,是怀念故去的孩子的节日,2日是“成灵”节,是大家缅怀故去的成年人的日子。
“亡灵节”是个隆重的节日盛会,到处充满快乐与喜庆。按墨西哥民间风俗,11月1日是“幼灵节”,2日则是“成灵节”。由于10月31日是西方国家“万圣节之夜”,因此许多墨西哥人、特别是小孩子便从那天开始就过“亡灵节”了,一连三天,到处一派喜气洋洋。
祭奠亡灵人们在墓地通往村庄或者小镇的路上撒了黄色的花瓣,让亡灵循着芬芳的小路归来。晚间,在家门口点上南瓜灯笼,为亡灵上门引路;在祭坛上摆着玉米羹、巧克力、面包、粽子、辣酱、南瓜、甜食、甜点等供品,让亡灵享用。他们认为,死者能通过安放在家里的灵位和装饰墓地的鲜花感觉到亲人们对他们的态度。各项准备工作都必须非常精心,因为他们相信,如果让死者觉得纪念仪式做得不妥当的话,死者就会给一家之主带来疾病。反过来说,如果死者觉得满意,就会有好的玉米收成,满足亲人一年用的粮食,改善亲人的日常生活。
特制面包“亡灵节”祭坛上的面包与平常食用的面包是不同的。不同的形状又有不同的含义。有的做成“人”形,有的“人”形不带“腿”,表示“鬼魂”;被叫做“罗斯凯特”的螺旋状面包,表示生命的轮回;做成千层饼形状、并带有装饰的面包“奥哈尔德拉”,意在欢迎亡灵的归来。
面具鬼饰节日里,无分男女老幼,都可以戴着面具,穿上印着白骨的鬼怪衣服,在街上招摇过市,表示亡灵归来。
亡灵节,人们以多种形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死者根据死因(事故、谋杀)、年龄、性别以及有时根据职业的不同,分为不同的类型,不同类型的死者都有不同的纪念日。
报纸上也在“亡灵节”这一天,用整版的篇幅刊登总统、内阁部长与知名人士的骷髅漫画,配上墓志铭。被画成骷髅的人也引以为荣幸,表现出墨西哥民族乐观豁达的性格和对待死亡的幽默态度。
在首都墨西哥城,政府有关部门为了展示这种古老的文化,还特地组织各区文化部门在市中心的宪法广场上搭起各种各样的祭坛。参加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挖空心思,把祭坛搭得又漂亮、又富有艺术性。从而表示对民族文化特性的继承。小商小贩也被特别允许在广场四周贩卖各种传统食品。参观的人们喜气洋洋,完全是过节一样。
发展趋势
尽管亡灵节并未遭到明显的威胁,但土著人对其重要性的认识越来越不足。而且,现在的亡灵节土著色彩越来越淡,商业色彩和娱乐色彩越来越浓,掩盖了它的宗教特色,因此,对亡灵节的超自然和美学方面的特点必须加以保护。
墨西哥鬼村
米斯基镇位于首都墨西哥城东南,有“鬼村”之称,这里并不闹鬼,却因传统的“鬼节”(亡灵节)而闻名。
“鬼节”活动的高潮出乎常人预料。米斯基镇的人夜半时分装扮成“亡灵”,打着灯笼划着小船,船上载着空棺材在湖里游荡。然后,人们抬着棺材上岸,走到墓地里。印第安人信奉水神。人们从湖里抬着棺材上岸,意味着从水里带来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