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网一代
拼音:wǎng yī dài
基本解释
网一代 - 简介
“网一代”这个词,所描述的对象是中国10岁以下的孩子,他们从出生起就生活在了网络普及的世界,学习、生活、娱乐,不仅被网络塑造,而且是被塑造得最为完整的。换言之,“网一代”出生于一个网络普及的时代,将生活于一个成熟的网络时代,届时网络在中国已经普及了整整一代。
形成背景
在讨论“网一代”之前,我们不妨将目光往前再推一推。在电视最初普及的国家,例如美国,新生代的孩子们也有一个类似的称号,就是“沙发土豆的一代”。意思是,自从有了电视,很多美国孩子习惯于一天十几个小时蜗居在家看电视,就连身材也变得圆滚滚。
“网一代”当然是不带贬义的,但和“沙发土豆的一代”有共同之处,就是对新兴技术的期望或者反思,直接从下一代人身上开始——这是一种新兴技术的隔代思考。如今,电视机文化不再作为一种现象被探讨,人们说得最多的也就是电视节目本身。可以推想的是,两三代人以后,对网络的种种探讨,也不会以“网一代”的思维出现。
网络在中国可以算普及了,但普及的时间并不算长,大部分人,仍然经历过网络从兴起到普及的这样一个过渡阶段。那么,与其说这是一个网络时代,不如说是一个正在网络化的时代。我们虽然多半生活在网络时代中,但仍然算不上“网一代”。但请注意,对新兴技术的最丰富思考,往往就在这样一个过渡人群、过渡阶段中出现。
“网一代”一词是蕴含丰富思考的,它折射出人们对网络之于下一代人关系的种种预见、忧思与期望,实际上也是对未来网络社会的种种预见、忧思与期望。这也是对新兴技术不确定因素的思考,是过渡者的思考,思考的指向是未来成熟的网络社会。
这种思考当然也会包含一定的假想,例如“伴随鼠标键盘长大”,很多孩子将不习惯于手写文字;例如,长期泡在网络中,失去自我控制力,得了“网瘾”。之所以说这些是假想,是因为“网一代”目前所显现的病征,最多只能从未成年人问题的角度去看,尚不足以称之为网络时代的弊病。
当然,这并非否定了思考中的反思一环,只是,这种反思的最大成果,也许并不体现于对下一代人的忧心忡忡,而可能更多体现于人们在当下如何学会调适人与技术的冲突,如何降解技术的潜在问题,如何为下一代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这是个变化神速的世界,昨天有“沙发土豆的一代”,今天有“网一代”,明天还有其他的“某某一代”,总之,技术与生活模式的隔代更替,频率已经越来越高。作为一个现代人,并不容易,现代性的生活需要让人为之支付昂贵的物质与精神成本,而这种技术的隔代思考,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网瘾之忧
2009年7月27日,CCTV早间新闻节目《朝闻天下》点名批评“摩尔庄园”向孩子收费,而且游戏容易上瘾。
节目播出后的事情令人始料未及:当天,百度贴吧中的“朝闻天下”吧竟被大量发泄不满的言辞占据,以至“爆吧”——部分青少年玩家用这种方式表达他们对摩尔庄园的支持。
2月2日,中国青少年网络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联合发布的《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显示,6—12岁城市低幼龄儿童中,网瘾比例为8.8%。而在13—17岁年龄段,这一数字为14.3%。
对于“网瘾”概念的认知亦存在争议。部分专家认为网络成瘾属于一种精神疾病,但更多专家倾向于认为,所谓“网瘾”只是“网络依赖”,属于青少年偏差行为的一种。卫生部不久前出台的《未成年人健康上网指导(征求意见稿)》中,即否认了“网瘾”这一概念。网瘾只是少年儿童现实成长遇挫时寻求网络庇护的一种表现。
但无论如何,对儿童网络滥用和网络伤害的担忧,始终被媒体及公众所关注。2009年,“电击治疗网瘾”、“网瘾青少年被殴致死”、“每周40小时网瘾标准”等事件引起热议。
2009年中,青少年网络协会和中国传媒大学向1200名小学生家长发放调查问卷。家长们同意率最高的一句话是“孩子网络成瘾的程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同意率最低的却是“网络对孩子的影响弊大于利”。
21世纪最重要的学习是管理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这时候使用网络是非常需要的。今天,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孩子,视野更开阔,体验更丰富,开放意识更加深厚,个性也更加鲜明。网瘾的背后涉及家庭、青少年教育、媒介素养、科研机构、网络游戏、戒网瘾的机构、政府管理等一系列因素。
网络不是“百科全书”
现在,网络资源丰富,查询便捷,很多学生都将其当成一部“百科全书”,甚至有“唯网是从”的苗子。当结论受到质疑时,他们就会抛出一句“网上是这么说的啊”。要知道,这本“百科全书”可不是正规出版物,里面一些内容会出错,如果不加甄别套用上,就容易以谬传谬。所以家长担心,网络信息“鱼龙混杂”,孩子会认不清真假。我想,这种担心是有道理的。
担心之余,家长和老师还是要教会孩子明白这样一个道理:可以依靠网络,但不能依赖网络。跟以前的“书一代”相比,现在的“网一代”宁愿选择从网上获取信息。那么,不妨因势利导,让孩子在广泛“搜”的基础上,多一些比较、筛选和印证,加入自己的思考和判断,让浩淼纷繁的网络知识为我所用。这样的知识“消化”,至少是主动的、灵活的。
传播学著名的培养理论认为,长时间看电视,容易使人变成“沙发土豆”,被电视机培养成思想“懒汉”。网络也是如此。面对无穷无尽的信息,如果只知囫囵吞枣、实行“拿来主义”,就会像温水里的青蛙一样,逐渐丧失思考能力,蜕变成网络版“沙发土豆”。如果每逢写作文或小论文等作业时,你经常是直接从互联网上“复制”加“黏贴”,那就要问问自己了:你眼前的网络,是不是已经成了另一台“电视机”?
评论
这是一个互联网时代,我们每个人都是受益者。但毫无疑问,相较其父辈,甚至“80后”的兄辈,今天,伴随鼠标和键盘长大的“90后”和“00后”,无疑是幸福的一代,他们是名副其实的“网一代”。前所未有的环境,必将造就前所未有的一代人。
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认为,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孩子,视野更开阔,体验更丰富,开放意识更加深厚,个性也更加鲜明。斯言不谬!不妨以80后为例。日前,由80后网友自制的网络大片《网瘾战争》轰动网络内外,被称作“震撼超过阿凡达”。在看了该片后,笔者曾经感叹,与其说这是网游爱好者的自我证明和表达,是对网游的怀念和热爱,不如说这是年轻一代的宣言,是年轻人对现实的嘲讽。这些年轻的制作人具有高贵的品质,他们失望过,却没有绝望,他们愤怒过,却不会偏激,他们无限热爱平等、自由和正义等人类的共同价值。
热爱网络的80后如此,伴随鼠标和键盘长大的“网一代”,显然一定不遑多让,并且将超越80后、包括他们的父辈。其中最值得推举的是,这些“网一代”必将具有更充沛的公民意识,因为他们经历了更多的民主操练,他们追随平等,他们有责任,他们的“视野更开阔,体验更丰富,开放意识更加深厚”。
中国工程院院士胡启恒说,网络时代的公民文化素养包含三方面,首先是要有使用现代媒体工具的知识和技能。网络时代的公民首先要学会使用这些现代工具。其次是对信息的内容进行理解、分析和批判、评价的辩证思维能力。第三是人际沟通、社会交往中的法理与伦理道德修养。对于“网一代”来说,他们接触网络早,并且熟稔,第一点不成问题。随着年龄增长、心智成熟和对公共事务的接触、参与,他们的理解、分析、批判和评价能力自然也不成问题,至于法理和伦理道德修养,参照80后的表现,这一点似乎也不成问题。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网一代”必将成为值得期待的公民。
当然,与前辈相比,“网一代”所遭遇的“狙击”也不少,比如所谓的网瘾,他们还可能像80后一样,被称为垮掉的一代,自私的一代,没有希望的一代……但是,时间是最好的见证人,可以预期的是,拥有公民意识的“网一代”,将走得更稳、更远、更潇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