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西风带
拼音:xī fēng dài
基本解释
西风带,又称暴风圈、盛行西风带,它位于南北半球的中纬度地区,是赤道上空受热上升的热空气,与极地上空的冷空气交汇的地带,极易形成气旋,常常是一个气旋未完另一个气旋已经生成。
详细解释
地理位置
西风带是位于副热带高气压带与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大致在南北纬30至60度之间)的行星风带。副高向副极地低压散发出来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风(北半球为西南风,南半球为西北风),因此西风是在西风带的盛行风。在其控制地区,西风一般比较强劲,海洋上风浪较大,陆地迎风坡地带温和多雨。
风力情况
西风带的风力巨大和持久主要由于以下两个原因造成的,首先是地球自转对空气流动的方向起着主导作用,按大气环流总的结构,中纬度的气流是向极地输送。也就是说,在北半球中纬度应为南风,南半球则为北风,但地球由西向东自转产生的偏向力,永远作用于前进方向的右侧,由此相应地把南风转变成西南风,北风改变成西北风,而偏向力是随纬度增加而增大的,在中纬度这个力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这是西风带盛行西风最直接的因素。其次是中纬度地区温差大,热量消耗也大,上下对流旺盛,引起强劲的大风。
气候形成
纬度40至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之间,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欧洲大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区都属于这种气候。
形成特征
特征分为两大类:
①纬向环流型。由振幅不大、移动缓慢的长波组成,以平直西风为主的环流形势。盛行这种环流型时,西风带一般受短波影响,天气多变,不易产生寒潮天气;
②径向环流型。由大振幅的波动,甚至有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等组成的环流形势。其冷暖气团之间交换激烈,易产生大范围异常天气。阻塞高压崩溃时,往往天气发生激烈变化,寒潮爆发。故西风带环流特征对中、高纬度的天气有重要意义。为了定量描述其特征,一般采用一定范围或整个半球的两个纬度(如35~55°N)间的高度差计算西风指数。西风强烈的纬向环流盛行时称高指数,经向环流盛行时称低指数。西风指数有3~6周的循环,称为指数循环。也有人认为循环的平均长度为24或28天。寒潮爆发一般均出现在低指效期。
性质波动
南、北半球对流层中、上层环绕中高纬度的西风气流。因不同尺度的波动和各种涡旋的叠加,通常呈波动状态。主要存在3种性质不同的波动:
①长波或称行星波。波长3000~8000公里左右,具有暖脊冷槽结构,有明显季节变化。如北半球冬季平均有3个明显的槽,分别位于亚洲东岸、美洲东岸和东北亚与北美洲间的白令海。槽间有3个较弱的高压脊,它们构成西风带的三波形势。夏季西风带显著北移、波动以4个槽、4个脊为主,其强度比冬季显著减弱,西风带成为4波形势;
②短波。波长1000公里左右,短波槽线和脊线位置随高度向西倾斜较大,强度随高度减弱;
③超长波。波长8000公里,在5天平均或月平均图上最明显,其生成与海陆分布及地形有关。西风带中的各种涡旋,如阻塞高压和切断低压的生成、发展,都与波动有密切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