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拼音aa
雪糕刺客
不堪重負
弃车保帅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A
B
C
D
E
F
G
H
J
K
I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邪典电影

拼音:xié diǎn diàn yǐng

基本解释

邪典电影(Cult Film)是指那些在小圈子内被支持者喜爱及推崇的电影,也可称为非主流电影或另类电影。这种电影通常难以获得小圈子外的大规模票房成功。它不是一种严格的电影类型,也不是一种电影风格。

邪典电影-简介

邪典电影

大多数被称为邪典电影的影片,都在最初的影院放映中表现不佳,在赢得大众口碑方面铩羽而归。但在随后的影碟租借及售卖中会一扫颓气,创造与影院上映收入相比更显丰腴的进帐。在大多数的例子当中(但绝非全部),邪典电影很难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影评人也经常缺乏兴趣。然而,推崇热爱某部邪典电影的一小部分观影者,往往对该片表露出一种激赏。他们可能是电影迷,或电影学习者。

《洛基恐怖秀》(The Rocky Horror Picture Show)通常被认为是第一部“邪典电影”。这部影片结合了科幻小说和恐怖电影的一贯手法,并同时囊括易装癖、乱伦、同性恋等元素——以上种种,被融合在一部以音乐剧为表现形式的电影当中。1975年上映时,影片吸引到了不多的一点注意。但一两年后,通过一些剧场的保留剧目午夜场放映,该片的爱好者们开始渐露头角——他们模仿电影主角的穿着,并“实时参与”影片的放映(例如,一到婚宴镜头时,爱好者就抛洒幸福米)。

在众多邪典电影中,《洛基恐怖秀》属于一部另辟幽径而在票房战役中幸免于难的片子。和它一样,还有《活死人之夜》、《粉红色火烈鸟》、《女人的烦恼》(Female Trouble)、《隔山有眼》(The Hills Have Eyes)以及《橡皮头》(Eraserhead),则是通过“重新放映”的方式在邪典电影名单中争得一席之位。对于院线而言,这类片子重放的租用价格要比首轮放映便宜,这正好和深夜观众人数减少的特点相吻合。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不少拥有常备剧目的电影院因为影院所有权及发行等问题而后继无力。

有线电视及付费电视台的存在也为邪典电影地位的提高添砖加瓦。《银翼杀手》虽然没能达到公映的票房目标,却成为了早期HBO及付费电视台的热播宝贝。《上班一条虫》(Office Space)、《抢救肯尼小子》(Half Baked)等因为在《喜剧中心》(Comedy Central)节目中再三播放,而被大众认识。

票房失败之作《上班一条虫》,由于口碑较佳而使影碟租借的热度直线上升,从而实现了票房损失的曲线自救。而《搏击俱乐部》(Fight Club)和《穆赫兰大道》,则在DVD销售方面赚得相当可观的收入,比院线上映的收益更好。同时,与一般电影相比,邪典电影在电影科技发展早期,更有可能被新颖的影像技术选择来实现放映。

虽然所有流派的各类型电影以及情节套路都有可能成为邪典电影,但由恐怖电影及科幻电影类别派生的邪典电影拥有一个巨大的数目。这可能基于此两类影片爱好者的热爱探究自然万物的本性。邪典电影一般拥有非常规性的情节、奇异的幽默感。那些偏离时下流行电影创作轨迹的影片,很可能就是纭纭邪典电影中的一员。

很多具有重要意义的邪典电影都是独立制作的,创作人员并没指望得到大众的赞赏。这里说的包括《活死人之夜》、《逍遥骑士》(Easy Rider)、《粉红色火烈鸟》、《橡皮头》和《懒虫》(Slacker)。另外一些邪典电影则拥有知名电影工作室的支持;不过这类邪典电影放映时基本上赚不了钱,和那些电影工作室的典型作品大相径庭。《银翼杀手》和《搏击俱乐部》就属于此类。很罕见地,也有某部电影一方面是主流制片厂的大投资制作,成为大众喜闻乐见的影片,但同时也在邪典电影名册中榜上有名——激赏和追随这部片子的小部分爱好者被包含在大众当中。这样的片子不多,例如《2001太空漫游》、《出租车司机》和《星球大战》系列。

邪典电影-特征

通常是小制作、低廉的B级片

一般地说,大片场大制作的影片都不是邪典电影,例如《角斗士》——虽然雷德利·斯科特曾拍过《银翼杀手》这样类型的邪典电影。看看拍《蜘蛛侠》赚翻了的山姆·雷米当年作品《尸变》,闹鬼的小屋都是自己找的地方,有些特效就是拿只假手在镜头前晃来晃去,连鬼的吼叫都要演员来亲自上阵。

粗俗、低级、做作、夸张的影像风格

很多人不会喜欢邪典电影,除了厌恶那种生理上的怪异外,他们发现,这些影片充满了荒唐甚至无聊的场景,简单、低级,和一般人追求的洁净、赶上、优美品位大相迳庭。《艾德·伍德》以及最近的《CQ》中,都故意模仿了五六十年代科幻片那种低劣的布景、特技,而不会像一般影片那样把过去的时代修饰的精致新鲜。最初,这种风格是由于制作经费所限,后来,却成为了一种刻意追求。一次来表示一种对商业运作、主流价值观、中产阶级品位的颠覆。几乎每部后来的邪典电影都有模仿、致敬或颠覆的对象,尤其是恐怖片,经典的造型或者桥段反复出现,那多半是导演少年时喜爱的B级片留给他的影像记忆。

融入了科幻、恐怖、音乐、动画、喜剧等多种元素

邪典电影基本上都是跨类型的影片,常常是科幻、恐怖、音乐、动画、喜剧的大杂烩。科幻片的反乌托邦传统,末世情结、对机械的恐惧、人际之间的冷漠,还有摇滚乐中的叛逆思想、颓废美学、华丽风格、社会批判意识,恐怖片中强烈的视觉刺激,动画的自由表现力,黑色幽默带来的消解……这些往往被充满想象力的、随意的组合在一起,调成一杯滋味难言的鸡尾酒。

邪典电影-表现

邪典电影

文明一词(culture)即来源于cult。邪典电影可以看作是一种另类的、个人化的文化表现,描写得多是边缘人群,如同性恋者、瘾君子、易装癖、虐恋或者精神上有偏斜倾向的人(例如痴迷于性与暴力)。通过与社会禁忌对抗,邪典电影获得了一种解放与力量,而那些观众则获得了一个确认自己身分的机会。这种群体认同就跟古代的秘密教派有很强的吸引力是一个道理。邪典电影潜在的会提供一种狂欢的情绪。西方的邪典电影迷们总会模仿影片中的打扮,在场外表演,展示个性。

邪典电影中一般都有一个完整独立的世界体系,有无数的细节可供引申,这些细节多半具有强烈的暗示意义。那些fans们通过不断的探寻,强化了影片,使它越发的完整准确——就如同真正存在一样。“星战”迷们比卢卡斯更熟悉那个银河系,“大话”迷们能背出周星星早都忘掉的台词。也就是说,邪典电影的观众并不关心影片引申出的话题,他们只关心影片本身。因此,《泰坦尼克号》与《珍珠港》再热闹,人们谈论得也只是当年的泰坦尼克号事件与二战,是爱情、战争或者人性。另外,像《黑客帝国》或者“星战”,虽然有无数观众喜欢看,但是这些观众并不都能算领略到了影片Cult的一面。只有那些无数次地观看,并以品味其中的细节为乐趣的人,才真正是邪典电影的fans。观众选择邪典电影,而邪典电影也选择它的观众。

邪典电影一般都十分炫酷,总能带领起某种时尚风潮。当年的皮衣、长发、金属饰物、文身和易装等潮流,后来《黑客帝国》(又译“黑客帝国”)的黑色服饰,都令人们的审美观念随之变化。虽然不是主流,但往往却会被主流吸收,从另类走向流行。不过,那种特立独行的精神气质,却会随着流行日广而渐渐消失,直到下一次更另类的革命到来。

即使有很多人非常喜欢甚至崇拜塔尔科夫斯基,它的电影也不能算作邪典电影。这倒不是因为不够怪异,只是艺术电影主要精力放在了思想深度以及艺术手法上,多半有明确的目的性,而邪典电影却是玩出来的电影,是不会让你正襟危坐,仰头视之电影。

上面说的并不是什么金科玉律。邪典电影本来就是一个模糊的概念,这也许正是它的活力所在。在这个日益多元的社会里,邪典电影有助于我们用另一种眼光看待一切。它使我们有机会发掘自己内心的真相,同哦一些极端的感觉去唤起真实。你也许能感到,总会有一些片子,用某种方式,在某个时刻,呼唤着你。那就是你的邪典电影。“邪典电影”, 一个电影字典和教科书避而不谈的词语,却是令不少影迷趋之若鹜的电影类型。

根据字典解释,“Cult”有崇拜和迷信的意思,事实上,“邪典电影”虽然某程度代表了粗陋的制作规模和另类口味,但观众对她的反应又从来相当直接,非爱即恨,喜欢她可以是一生一世,此志不渝。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一套“邪典电影”文化和一系列“邪典电影”经典作品,正如美国有《洛基恐怖秀》,英国有《迷幻列车》(The Transpoting)、日本则有寺山修司大量异色佳作,反观香港,一般观众或许对“邪典电影”认识不深,但事实证明,近十多年来,本地影坛却出产了多出扬名国际的“邪典”佳作。当中包括英雄、科幻、武侠和同性恋等元素。如吴宇森导演的《辣手神探》;楚原导演的《爱奴》、《大丈夫日记(1988)》;霍耀良导演的《赤祼羔羊》;徐克导演的《新蜀山剑侠(1983)》、《打工皇帝(1985)》、《刀马旦》、《英雄本色3-夕阳之歌(1989)》和《笑傲江湖》;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 (1987年)》系列、《东方不败再起风云(1993)》;王晶导演的《倚天屠龙记之魔教教主》和《埃博拉病毒》等。

最新收录词语

词语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