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拼音aa
不堪重負
雪糕刺客
弃车保帅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A
B
C
D
E
F
G
H
J
K
I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血房地图

拼音:xuè fáng dì tú

基本解释

中国一网民制作了一张标注暴力拆迁事件发生地的电子地图,被称之为“血房地图”。点击地图上的电子标识,人们就能追踪每起事件的简要情况和最新进展。

血房地图-事件简介

图中火焰代表有自焚事件发生,床代表有人失去生命,火山代表有群体性事件发生。

中国网民正以一种平和方式表达对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的强烈期盼——制作一张标注暴力拆迁事件发生地的电子地图。

网民“血房地图”于2010年10月8日在新浪微博上线(http://t.sina.com.cn/bloodymap),于9日凌晨正式发布了同名的电子地图(http://is.gd/g59zt),之后不断更新。上线不到两周,这张“血房地图”已经拥有近4万人次的访问量。截至2010年10月21日凌晨,地图共收录暴力拆迁事件50余起,微博“粉丝”超过250个。

血房地图-形成背景

作为主要发起人,35岁的“血房地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暴力拆迁一直深受媒体和公众关注,但是没能对它形成遏制,一个个事件很容易就被淹没在信息的海洋里。所以,需要找到一种新的方式来表达关注,并且努力找到对其形成遏制的可能性。”

他说,“血房”这个名字是和网友在讨论中形成的。发起者们还为地图的绘制明确了几项原则,包括“上榜标准:经媒体公开报道有暴力拆迁事实。下榜标准:经媒体报道,事件完美解决,被拆户获道歉。或媒体公开声称相关报道有误。暂不接受公民直接报案”。

血房地图-舆论影响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共地方官员对记者说,来自网民的舆论监督日益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血房地图”带来的不仅仅是压力,还应该引起地方政府对自己执行“惠民政策”过程中产生问题的审视,中央和群众都期待我们在民生问题上,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面对各方关注,“血房地图”说:“我并没有想通过这个地图向政府传递什么样的信息,我只是相信一个健康的公民社会中,公民应当有所担当。”

分析人士认为,“血房地图”折射了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民众的尊严意识、参与社会生活的意愿得到加强,同时社会更加多元和开放,更加呼唤法治,而拆迁纠纷正成为中国在推进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对的一个比较突出的挑战。

血房地图-开通微博

“血房,就是带血的房子。”网友“血房地图”说。 网友“血房地图”开通了微博,在微博中号召网友提供并添加新的血拆事件,逐一回答网友提问,并征询网友对血房地图的意见。他说:“血房地图的目的,在于将那些已经,或将要淡出公众视野的暴力拆迁案收集整理,一些两三年以前发生的事件,单凭我一己之力不容易找到相关报道,但有了你们的支持会容易很多。那些带血的土地上,新房正在销售,你懂的。”

对于为什么会创建这样一张血房地图,“血房地图”说,这只是在微博和网友们讨论拆迁的时候一时兴起的想法,他认为面对如此多的暴力拆迁事件,人们可能会麻木,可能漠视生命,“对我来说,每个个案都很震撼,放在一起,就是想提醒人们不能忘掉。”他告诉南都记者,他选择了很多种不同的标签标注血房,火焰代表有自焚事件,床代表有人失去生命,火山代表有群体性事件。

“血房地图”在微博上说:“一些正在发生的强拆案件,需要引起更多的媒体关注,血房地图并不是一个适合的平台。不能指望这样的方式能够引起关注,阻止当下的强拆。这个平台的目的,是为消费者提供选择依据。如果有一天,这份小小的地图能让某个拆迁利益链上的人对他们的行为方式有所顾忌,目的就达到了。”

“血房地图”说,现在加入进来的网友越来越多,添加的标注质量也越来越高,他希望能有更多的网友响应拒买血房的号召,他相信市场中消费者的这种选择能产生一定效果,“但是这个利益链条太复杂,消费者的影响还是很有限,什么时候能有有社会责任感的房地产开发商响应这个号召,不再去买有暴力拆迁的土地,那暴力拆迁就差不多要结束了。”

血房地图-相关评论

2010年10月8日,一张网友绘制的“中国血房地图”出现在互联网上,地图通过标签的方式把媒体报道过的发生过暴力拆迁的地方在地图上标注出来。点击标签,就会出现对该起暴力拆迁事件的描述,地图说明上写道:“本地图由网友根据互联网上的公开信息标注中国各地发生暴力拆迁的地点,让消费者团结起来,拒买血房!”。

名字虽然刺耳,标注的却是扎实的历史。从唐福珍拆迁自焚到江西宜黄拆迁事件,从呼和浩特拆迁通知附带子弹到广西北海白虎头村强拆,轰动一时的案例在“血房地图”上都有鲜红的一笔。与暴力拆迁相关的点点滴滴,为“血房地图”提供了鲜活的内容和数据,与其说这是示耻,不如说它是公民社会进程、民众尊严意识与参与意识的彰显。它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注脚,也是醒目的民生图景。

早在2001年,“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的要求首次写进了“五年规划”;本月18日闭幕的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上,中共领导人在继续在全会公报中重申这一原则,并提出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忧患意识,科学把握发展规律,主动适应环境变化,有效化解各种矛盾”。遗憾的是,这样的初衷与意旨在执行层面遭遇的困境是空前的:譬如2007年我国颁布实施《物权法》后,《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由于与该法的有关规定不一致,同年停止执行,但新的“拆迁条例”因利益博弈魅影重重而“目前仍在修改中”;譬如地方行政部门始终坚信“强拆有理”,江西宜黄县官员两次投书财新网,为被免职的书记和县长辩护,文章观点石破天惊,“没有强拆就没有新中国”,此话甚至引发党报的连篇反思。

“拆”当然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拆”字前面的“强”字。“血房地图”的悲怆意味,无非也是“强”字使然。“强”字当前,民生图景可以想见:拆迁成为拆迁者的独角戏,被拆迁的,只有在刀光剑影的协议上签字认命的份儿——至于法规条文,“强拆”的意思,早就不在法治语境的范围内讨论。某种意义上说,“血房地图”是活生生的“政绩”,也是活生生的民生——它展示的是“公共利益”的百变功夫,遮蔽的是民意民生的多舛多难,消解的是民主权益的依法兑现。

至于绘制者倡导的,所谓号召消费者“拒买血房”的说法,在一房难求的背景下,也许很有点堂吉诃德的意思;但这幅特殊的地图,为公众洞见民生,于漂亮的辞藻和华丽的制度之外、提供了难得的真实模本。“如果有一天,这份小小的地图能让某个拆迁利益链上的人对他们的行为方式有所顾忌,目的就达到了”——而要达成这样的目的,眼下而言,“血房地图”必得参考为地方政府的“政绩”,以此关切民生、因应民意。

最新收录词语

词语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