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职业高原
拼音:zhí yè gāo yuán
基本解释
所谓的职业高原就是指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中的某一个阶段,在这样一个阶段里,个体所能够获得的进一步晋升机会的可能性非常小。
职业高原-概念
最早提出职业高原(career plateau)概念的是Ference(1977年)。他认为,“职业高原是指在个体职业生涯中的某个阶段,个体获得进一步晋升的可能性很小”。Feldman and Weitz(1988年)则认为,职业高原意味着个体工作上接受进一步增加责任与挑战的可能性很小。企业界一直认为:职业高原是一种个体职业变动的缺失,与个体的工作晋升和变动密切相关。职业高原被看作是个体职业生涯的峰点,是向上运动中工作责任与挑战的相对终止,是个体职业上的一种“停滞期”。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必须经过职业高原期。
职业高原-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
1、个体在职业发展上接受进一步挑战、增加和承担进一步的任务和挑战的可能性很小;
2、个体在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上处于一个职业变动相对缺失的时期,并且与个体的工作晋升和变动密切相关;
3、职业高原一般被视作个体在职业生涯的峰点,是职业发展“向上运动”中工作内容、责任、挑战、压力的相对静止或者终止,是职业生涯发展上的一种“停滞期”;
4、职业高原并非所有人都必须经历。
职业高原-员工类型
Ference(1977年)认为存在四种类型的职业高原员工:
(1)新员工――个体对以后的晋升具有很大的信心,但是他(她)的现有工作绩效水平却低于组织可接受的标准。
(2)明星员工――工作绩效水平极高,也拥有很大的晋升潜力。
(3)静止员工――工作绩效水平很好,但进一步获得晋升的机会很小。
(4)枯萎员工――绩效水平没有达到组织可接受的水平,获得进一步晋升的机会为零。管理的目的在于阻止静止员工成为枯萎员工。
但是,现在企业很少能考虑到这一点,他们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绩效体系的两端,即枯萎员工和明星员工身上,而把静止员工视为一种正常发展状况,不予重视。由于静止员工的绩效水平好,却不受重视,因此成为枯萎员工的可能性最大,同时,静止员工产生离职意愿的可能性也最大。
职业高原-应对策略
就个体来说,当员工认识到他的绩效、对组织的贡献、能力不再重要或得不到承认时,就会发生机能失调。针对这种状况,Rantzw and Feller(1985年)提出了以下的几种解决方案:
(1)平和方法――接受这种状态,并努力压制自己的挫折感和愤怒。
(2)跳房子方法――在原有职位不变的情况下,努力向其它方面发展,以求在其它方面有较好的发展。
(3)跳槽方法――从原来公司辞职,并在其它的公司寻求一个与原来相似的职位,希望环境的变化能解决这一问题。
(4)内部调和方法――通过尝试、创新等途径努力开发他们现有的工作,能成功地与决策者进行互动,而不是被动地接受。Rantzw指出,内部调和的方法对解决员工职业高原问题最有成效和实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