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中医针灸
拼音:zhōng yī zhēn jiǔ
基本解释
中医针灸 - 简介
中医针灸:针法和灸法的合称。针法是把毫针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体内,用捻、提等手法来治疗疾病。灸法是把燃烧着的艾绒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肤,利用热的刺激来治疗疾病。针灸是中国古代常用的治疗各种疾病的手法之一。
中医针灸 - 作用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客于背俞之脉坝u脉注(涩),脉泣(涩坝恤虚,血虚则痛,其俞注于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则热气至,热气至则痛止矣”。这一段古代经典医书说明外来寒邪侵犯了人体背部腧穴之后,而导致了经络的涩滞不通,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因故造成背部疼痛,甚至诱发心痛,推拿后可使经络疏通、气血流畅,并使局部温热,通则不痛,热则痛缓,能驱寒止痛。也可以说推拿就是通过经络穴位来调节脏腑各组织器官间的平衡,加速新陈代谢,修复各种损伤,以达到防病治病之目的。下面从不同的方面对推拿治病原理作些探讨。
作用于皮肤组织
皮肤是直接接受推拿治疗的人体组织,然而皮肤具有调节机体温度和保护皮下组织不受伤害的功能。推拿手法能加强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清除衰亡脱落的上皮细胞,改善皮肤代谢,软化疤痕,增强机体的防卫功能;同时还能增强皮肤的光泽和弹性,延缓皮肤的衰老。摩法、揉法、擦法、拍打法等手法都很容易使皮肤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温度升高。手法功力好的推拿医师其手法的深透力亦强,他不仅使表皮温度升高,而且还能使局部深层组织的温度升高。所以能软化和松解皮肤和皮下粘连的组织。
作用于肌肉组织
在高强度的运动后,由于代谢的中间产物乳酸的大量产生,沉积在肌肉组织中,出现肌肉痉挛疼痛和疲劳现象。若对疲劳肌肉进行推拿治疗,就能促进乳酸的消散和排出,使疼痛缓解,疲劳消除。所以运动员在比赛前采用保健推拿以消除疲劳,迅速进入竞技状态。推拿又能增强肌肉的张力和弹性,使其收缩机能增强和肌力增加,常用于废用性肌萎缩和小儿麻痹后遗症等肌肉萎缩的治疗;亦能提高肌肉和肌腱的弹性、松解肌肉、肌腱与周围组织的粘连。
促进骨关节损伤后的康复
当骨关节损伤后,由于肌肉和关节的不活动,局部血液循环缓慢、淋巴郁滞,组织发生水肿,浆液纤维素性渗出物的纤维原所形成的“胶汁”,从而就发生了粘连,造成关节功能障碍,肌肉出现废用性萎缩。正确的推拿治疗,可使血液、淋巴液循环加速,水肿消退,粘连松解,功能障碍的关节能逐渐增大活动范围,达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功能。所以推拿有利于骨关节损伤的康复。
纠正异常解剖位置
凡关节错位、肌腱滑脱等有关组织解剖位置异常而致的病症,均可运用推拿手法得以纠正。例如:小儿桡骨小头半脱位,患肢活动障碍处于强迫体位,只要手法运用正确,真可谓是手到病除。对于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腰痛难忍的病员,手法亦能起立杆见影之功效。再则,推拿手法还可以使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突出物——髓核与神经根的关系得到改变,使腰腿痛症状消除或减轻等。
改善血液循环
某染化工厂内部分生产工人因与有害化学物品接触,出现疲乏和全血下降。经四花穴、足三里按揉和担脊等推拿治疗一阶段后疲乏现象明显好转,血象普遍回升。实验证明,推拿能增加毛细血管的数量,增大管径,使血液循环大大改善。同时还能促进病变组织血管网的重建,恢复血管壁的弹性,改善管道的通畅性能,降低血液流动的外摩擦力等。由于推拿手法能够改善血液和循环系统,所以在临床上对高血压病、冠心病、脑供血不足等疾病作为一种辅助治疗手段还是很受欢迎的。
帮助消化
有实验证明,对背部脾俞、胃俞穴推拿约l~2分钟后大多引起胃蠕动增强;足三里穴推拿后则大多引起胃蠕动减弱。值得提出的是,推拿足三里穴对消化系统具有兴奋和抑制的双向调节作用,在胃蠕动增强时,推拿足三里穴往往使胃蠕动减弱,而当胃蠕动减弱时,推拿后则增强。也有实验证明,推拿后可降低胃泌素的分泌和增强小肠的吸收功能等,所以对消化系统功能性病变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调节神经系统
推拿可降低周围感觉神经末梢的兴奋性,故常用于止痛,如神经炎、神经痛等。较轻手法也可以刺激运动神经,提高肌肉兴奋性;重手法则用来治疗肌痉挛,亦能促进损伤的功能恢复。腹部推拿可通过植物神经的作用,刺激消化腺分泌,增进消化吸收和调节胃肠蠕动功能。背俞穴的推拿治疗,可通过神经反射,影响脊髓和大脑的调节功能,从而使相应脏器的功能发生变化。如肺俞对呼吸系统,脾俞、胃俞对消化系统,八髎穴对泌尿生殖系统等的作用。
改善心理
轻柔的推拿手法能使患者情绪放松、稳定,可减轻或消除心理上对疾病的不良反应,如抑郁、焦虑等。随着推拿治疗效果的积累,患者能逐步增强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因此推拿不仅对器质性病变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而且也是心理治疗的一种手段。综前所述,推拿治疗确实是一种简便、实用、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但关键的问题是要正确掌握推拿手法、穴位、解剖部位,临床上要运用恰当。要达到得心应手的境界,应认真学习,刻苦练习,反复体会、实践,逐步摸索和掌握推拿治疗的规律。
中医美容
针灸减肥是通过针灸使人体多余的脂肪减少的一种方法,那么,针灸的原理是什么呢?我们知道,肥胖症患者不仅存在物质代谢与能量代谢的异常,而且还存在着许多重要器官功能及神经、内分泌功能改变。针灸通过对患者神经及内分泌功能的调整,一方面能够抑制患者亢进的食欲,减少进食量,同时抑制患者亢进的胃肠消化吸收功能,控制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配合控制饮食,从而减少机体能量的摄入与储存;另一方面,针灸可促进能量代谢,增加能量的消耗,促进体脂动员及脂肪分解,最终实现减肥效果。该疗法突出辨证施治原则,采用耳针与体针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明显的近期和远期疗效。针灸减肥不仅安全,疗效显著,而且不产生厌食、腹泻、体力下降等副作用,符合国际上对减肥方法的最高要求。
针灸减肥10次治疗为一个小疗程。前三天患者每天接受治疗,体针行针30分钟,以后可隔天治疗一次。患者积极配合,第一个阶段10次治疗通常可减5—10斤左右,30次治疗为一个大疗程,一个疗程可减10—30斤左右。通过对200例患者观察,1疗程(30次)治疗有效率为97.8%,2疗程治疗有效率达99.6%;停止治疗1年后随访1疗程和2疗程治疗有效率仍分别达到89.8%和92.8%。
气血是人体生理活动的根本,气血并行脉中,充润营养全身,都依赖于气血正常的运行。而耳部作为人体的反射区,通过耳针挑割,可以起到行气血、营阴阳、活血祛瘀、疏通经络的作用,从而祛除面部的痤疮和色沉。耳针挑割一般10次为一疗程,中间休息一周,可继续下一个疗程,三个疗程观其疗效。
刺络拔罐也称刺血拔罐,是针灸领域里的一种传统针灸疗法,即用三棱针或其它针具刺入络脉,使血液适量流出或挤压流出,以达到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的外治方法,此法具有疏通经络、调和气血、泻热、止痛、急救消肿、镇静的作用。
刺血疗法的作用机制与针灸疗法一样,不能离开经络学说,中医经络学说认为,经络具有由里及表,通达内外,联络枝节的作用,是气血运行的通道,针刺放血,可以疏通经络中壅滞的气血,协调虚实,调整脏腑的功能紊乱,使气滞血瘀的一系列病理变化恢复正常,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灵枢 脉度篇》又云“盛而血者急诛之”明确提出了刺血疗法的治疗原则。
刺血疗法的功用是通过泻热解毒,调和气血,活血祛瘀,通经活络、消肿止痛、泻热定惊、请热开窍等途径来调整人体的脏腑,使脏腑和谐,经脉畅通,气血和调,阴阳平衡。
刺血疗法对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良好的效果。近年来在治疗痤疮、色斑方面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一般10次为一疗程。价格500元。
耳部就象一个倒立的人形,是人体的体表和内脏的投影,因此,耳朵和人体有密切的关系,人体任何一个部位在耳朵上都可以找到反应点,耳豆压穴减肥就是通过刺激耳朵上的穴位,来调节内分泌、增强饱感,增强人体兴奋性和排泄,以减少脂肪的合成来达到美容和减肥的目的。耳穴减肥更为简便,易行,可操作性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此外,月经不调、痤疮也是耳豆的适应症。同时还可调节肥胖病人的并发症,如失眠、便秘、高血压、动脉硬化、糖尿病等,效果也比较显著。耳豆一般辅助针灸进行,也可单独进行,辅助针灸是免费贴豆, 10次为一疗程。
背部闪罐不但可以疏经通络,活血祛瘀,还可以根据闪罐部位的颜色变化判断其相应脏腑的虚实盛衰。临床常用于调理亚健康和保健治疗。10次为一疗程。
中医针灸 - 申遗
2010年9月12 上午,国家中医药发展论坛“珠江论坛”在广州举行。卫生部副部长王国强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中医针灸已经作为申遗对象向联合国提交了申请,有望成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韩医已申请申遗,为何历史悠久的中医没有动静?对此,王国强解释,由于中医是一个非常大的体系,还有不同的流派,如果将中医整个打包申遗,会因“解释不清”而增大申遗难度,因此要将其一个个分解开来。
王国强表示,这次进行申遗的项目是中医针灸。因为中医针灸已为人熟知,同时中医针灸不同于一般的针刺,而是结合了中医的诸多理论,所以成为申遗对象。据他透露,目前中医针灸申遗的申请已提交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申遗成功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2010年11月16日在内罗毕审议通过中国申报项目《中医针灸》和《京剧》,将其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