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拼音aa
雪糕刺客
不堪重負
弃车保帅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A
B
C
D
E
F
G
H
J
K
I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中国式养老

拼音:zhōng guó shì yǎng lǎo

基本解释

中国式养老是指中国步入老龄化社会后,国家和个人面临的种种养老问题。

中国式养老-背景

养老

截至2008年底,全国老年人口已经增至1.69亿,现正以年均近1000万的增幅“跑步前进”。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呈持续加剧之势,到本世纪中叶,老年人口将从现在9个人中有一个发展到3个人中就有一个,且高龄化“空巢”化日益严重。

1999年中国进入国际公认的老龄化社会,60岁以上老年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10%,短短10年,中国老年人口就增加了5000万,超过江西省的总人口。目前全国除青海、新疆、西藏外,均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加剧,老年群体中的高龄化、“空巢”化问题严重。随着老龄化的持续加剧,老年群体中的高龄化、“空巢”化问题严重。据全国老龄办测算,目前全国80岁以上老人正在超高速增长,约为老年人口增速的2倍,预计到2050年5个老年人中就有1个是80岁以上老人。

与此同时,“空巢”老人增多。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调查显示,全国城市地区有近一半的老人没有子女相伴,而农村“空巢”老人的比重也占到四成左右。如果考虑农村大量劳动力外出打工因素,农村“空巢”化更加严重。

此外,老龄化程度城乡倒置情况也十分突出。目前,农村老龄化程度远高于城市。农村老年人口占老年人口总数的七成以上,农村老龄化程度高于城镇1.24个百分点,预计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2040年。

中国式养老-安享晚年的要素

“拥有健康身体”当作首要保证,与“有充足的金钱储备”、“有适合自己的地方养老”、“有家人陪伴”、“生病了有人照顾”等,构成了养老必备的五大条件。

中国式养老-面临问题

老了以后,“没有足够的金钱看病”、“养老保障制度不完善”、“生病或不能自理时,没人照顾”,是国人最担心的三大问题。

医疗保障

一是有些人没有养老或医疗保险;二是有保险却对其内容不了解;三是目前医保还做不到完全保障,比如进口药和有些医疗器材不报销。而且各地政策有别,做得好的地方能报销慢性病用药,有的地方就得让老人自己负担,造成较大生活压力。

养老保障制度

过去人退休后,知道自己每个月固定能拿多少退休金,心里有底。但现在的养老保险计算特别复杂,分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两部分,自己退休后能拿多少钱,大家心里没底。相对于在职的人来说,退休人员这十几年来的收入却一直呈下降趋势,对于已退休和没退休的人来说,看到这种情况,都会有一定的担心。

老年照顾

老了之后,难免有一天生病或不能自理,上哪儿找有人照顾又让自己满意的养老地点,成为不少人担心的问题。目前国际上对养老有两种理论:一是脱离理论,就是把老人放在养老院,剥夺他们对社会事务的参与权,这是一种消极的养老方法,老人会衰老得更快。第二是参与理论,让老人待在家里或社区,积极参与社会和家庭生活,对他们的健康更有利。

中国式养老-养老准备

理财

养老

养老就质量来说是有层次的,具体到退休生活来说分为三种层次,基本的退休生活;优质的退休生活;富足的退休生活。基本退休生活只靠社保,解决基本的温饱问题;优质退休生活则需要资金用于老友人情交往、国内旅游、养车用车、学习、一般健康检查等;富足退休生活需要提前积攒大笔的退休生活准备金,以应对高消费、请佣人、做慈善、海外旅游、高规格身体检查等。

如果按照3%的通货膨胀率来测算,要过上富足的退休生活,想要在退休后每年花10多万元进行消费,就需要从30岁开始规划,每年应该拿出6万元用于投资,退休时可以达到500多万元。即便是对于差一个档次的优质退休生活,他认为也需要从30岁开始规划,每年应该拿出2万多元用于投资,退休时可以达到170多万元。

想要退休以后过富足生活,可以选择比较进取一点的投资方式,选择让每年40%的投入资金达到9%的收益产品;如果满足于退休以后过优质生活的市民,则需要选择稳健一点的投资产品,可以考虑把每年用于投资资金的40%获得4%的收益。退休准备金也不能放在一个账户中,市民最好准备七个账户应对不同的退休生活需求:生活账户、医疗账户、安全账户(预防活得太老)、旅游账户、个性化需求账户、援助子女账户、紧急预备金账户。

对儿女说不

俗话说“养儿防老”,但现在不少年轻人就像蚂蚁一样,把父母的资产一点一点搬完。在对待子女的问题上,父母应该大胆地多讲“拒绝”二字。“养儿防老”已在慢慢失去作用,可能会逐渐变成“养老防儿”。父母对子女讲拒绝其实用不着考虑“自己是不是太自私”这个问题。如果一个成年子女还把各种问题甩给父母,那么应该是这个子女太自私。

社会上出现了“啃老族”,他们虽然年龄不小已经成人,却仍未“精神断奶”,许多人或不愿吃苦受累赋闲在家,或收入微薄不够挥霍,便依靠父母买单。在这种“啃老”人群中,有些已经成立家庭,甚至为人父、为人母,但仍然不遗余力地啃父母。从这个角度看,真的有些“养老防儿”的感觉。

养老金准备

提出“1000万不够养老”说法的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表示,写这篇文章的初衷是考虑自己的养老问题,“公众的感受和专业人员的研究有差距,我只是推导出我的观点。”钟伟提出“千万难养老”的本质是对于极速货币化造成人民币购买力下降的担忧。2009年,他曾撰文指出各口径货币供应量的极速增长,仍然巧妙地、不知不觉地取走了居民财富的大部分,这种进程就是所谓的货币化。极速货币化的一个表现是货币购买力不断下降。

钟伟估算,上世纪80年代购入昂贵的彩电、冰箱、录像机,提前消费,则这些资产今天的残值为零。买黄金保值,到今天,增值不到五倍。买不会变质的大米,增值七倍。选择储蓄或国债,损失2/3。不管买入什么,积累的速度都赶不上工资增加的速度。北京城镇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从1988年的2000元,上涨到2008年的56328元,20年间工资上涨近28倍,年均复合增长率约为18.2%。正是在这一逻辑下,钟伟作出了20年后一线城市居民退休1000万元养老金未必够的判断。

20年里为何人均工资出现如此快的增长,钟伟将原因归结于发钞过快导致币值不稳定。但显然,在未来的20年间仍保持如此高的货币投放量并不现实,1000万元的数据也就失去了真实意义,更会带来“如何准备养老金”无解的答案。

中国式养老-未富先老

“人口红利”这个词通俗的解释就是说因为一个国家的人口中适龄劳动力比较多,有助于经济的增长。直观的看来,充足的劳动力带来低价格,劳动力低价格使得我国在劳动力密集产业中获得比较优势,我国也因此博得了制造业大国之名。老龄化社会又被称为“人口负债”,它是“人口红利”的消减,届时适龄劳动力的减少将促进劳动力成本的上升,这对劳动者来说这并非坏事,一方面可以提高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体现劳动力价值;另一方面,劳动力的减少使得充分就业也成为可能。

人口红利造成的低劳动力成本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产生了无往而不利的“中国制造”,另一方面,产业升级的标志就是资本对劳动力的替代,而由于劳动力成本的低廉企业没有动力更新设备,经济增涨由此持续依赖于劳动力的扩大供给。

而且,低工资有着自我加强的能力,因为劳动力成本较低,企业用劳动力替代资本,那么产品成本中劳动力成本所占比例扩大,劳动力价格的变动对产品价格的影响更加强烈,企业主则更加不愿调整员工工资,面对加薪要求宁愿选择解雇老员工雇用新员工。中国“人口红利”带来的只是在经济增长面具之下的为世界各国提供廉价劳动的实质,一国经济增长的目的是人民福利的增加,GDP的增长而福利原地踏步甚至后退,这种增长无足夸耀。

西方经济学家把“人口红利”是分作两个时期,第一红利期和第二红利期。第一个就是我们所熟悉的中国提法,或者是印度提法,也就是说人口的比例是两头轻,中间重,适龄劳动人口众多。一般认为第一红利期会经历六十年左右,它不仅是退休人数少。同时出生人口也少,所以整个社会的负担都不重,劳动力充足,并且负担很轻。

而第二人口红利期恰恰是随着老龄化社会一起到来的。随着大批劳动者开始进入退休年龄,人口会呈现出两个特点,第一是可能人们的退休时间会推后,工作年限会提高,第二是进入老龄生活的人也更多,这样的人口结构对增加资产会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因为退休者的养老金将发挥作用,除开政府或家庭为他们的养老提供保障,他们的个人积蓄也将进入投资和消费领域。不管是这些年老者的个人投资放在哪里,都会对经济增长有所贡献。第二次红利期,一般被看作是把第一次红利期的红利扩大,它是人口红利稳定的持续发展。世界各国经验是,第二人口红利期对经济的贡献比第一人口红利期更大也更稳定。

毫无疑问,老龄化并不等于衰退,甚至在统计学意义上而言,老龄化是经济发达国家的“专利”。问题是,中国的老龄化社会属于典型的“未富先老”,与对“第二个人口红利期”的畅想比起来,萧条的老龄化也许更接近我们真正的现实。

发达国家在进入老龄化社会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基本上在5000美元至1万美元,目前平均达到2万美元左右,08年,中国人均GDP也突破了3000美元,似乎差距不是很大。但真正的差距在于,中国的工资总量只占GDP的13%左右,约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接受超低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老龄化到来的时候,个人养老能力可想而知。

中国经济发展严重依赖于劳动者低工资,低保障的成本优势,中国这一轮的人口红利主要来自于是70年代人口高峰期出生的农民工,他们大多只受过初中教育,大多从事体力劳动而不是技术劳动,经验的增长对这种劳动的益处赶不上体力衰败的坏处,他们在体力劳动岗位上难以延迟退休,中国针对这一社会群体的社会保障也严重缺失,因此他们退休之后不会有多少的积蓄和稳定的养老金收入。

尽管今天的人们有总量数额巨大的个人存款,但是教育,住房,医疗正在源源不断的从中吸取,而且由于缺乏保障,剩下的根本不敢用于投资和消费。因此,最现实的结果是,人口红利期结束后,人们没有多余的钱用来投资,拉动第二次人口红利。

中国式养老-儿女赡养面临的困难

养儿

防老中国绝大多数人依靠子女来赡养晚年,但是由于当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可以想象,随着老年人更长寿,独生子女们成人后可能要赡养他们的父母以及他们父母的父母,人口学家称之为“421”(4个老人、2个年轻人、1个孩子)问题。

80后称自己无法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责任,主要原因来自二方面:

一是面临的生活压力过大。

其次,就是来自工作的压力。面对竞争激烈就业市场,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已实属不易,而找到一份高薪水又稳定的工作更加困难,很多80后为了经济独立等现实问题,只能被迫从事着高投入低回报的工作。

中国式养老-国家养老面临的问题

中国老人抚养问题不能只依靠家庭抚养,应逐渐转向社会抚养,即由家庭责任主体过渡到国家或社会责任主体。然而,现行社会保障体系及政策制度的不完善,导致赡养负担加重。

“35年前,中国有赡养老人能力的成人与老年人的比率是6比1,但按照目前的人口变化趋势,再过35年,这一比例将锐降为1比2”,劳动力的相对减少和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对中国带来的直接后果是:中国的退休金制度将受到严重挑战!

在中国社保体系中,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较优的养老金制度对于赡养老人来说无疑至关重要。然而,养老保险覆盖面广、成本高,在许多国家已经成为公共财政的一大负担。在中国,光凭征缴养老保险税的收入并不能满足养老保险支出,财政每年都必须向养老保险基金进行补贴,并且这种补贴还在逐年增长。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不得不面对这一世界性难题。

再分配功能是养老金制度的一个重要功能,中国养老金制度虽然实际上是一个现收现付制度,但并没有起到应有的再分配功能。

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后,贫富差距日益扩大,中国的基尼系数1991年为0.282,到2000年已达0.458,增长幅度较大,目前已经超过国际公认的警戒线0.41。中国养老金制度没有起到缩小收入差距的功能,相反存在逆向补偿的倾向。

中国养老金制度原来主要局限于国企和公共部门,采用现收现付制。1997年改革后,国家把私营部门的员工包括到基本养老保险中,新制度主要包括现收现付制和个人退休账户。

个人账户是1997年改革后建立的一个非常好的解决养老金的途径,体现的是“自我积累、自我保障”的原则。但它在中国并没有很好地发挥作用。私营企业主、包括不少新参加工作的职工都不愿意为这部分账户掏钱。原因是他们不愿意为没有资金的旧制度付账。

中国式养老-养老解决方案

以房养老

2010博鳌房地产论坛上,中房集团理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执行副会长孟晓苏力推以房养老。孟晓苏建议通过反向抵押贷款启动房产金库,补偿老年人生活。他认为房子并不一定要传子女,而且将来实行遗产税后,可以依法避税。

孟晓苏介绍说,目前很多国家包括发达国家都存在“住房富人、货币穷人”。有很多老年人有了房产,但却没有多少资金来源养老。现行制度下房子只传给子女,但是如果老人把房子卖了,就没有房子住了。有没有办法让老人住着房,又能够领到房子的销售资金?有办法,这就是欧洲起源的反向抵押贷款。最近这10年,美国有100多万老人采取以房养老的方式。这种方式操作方式是:根据房屋品质评估,确定每个月给老人多少钱,老人活着又住房又领钱,可以住到去世。这是一个人生资源的好配置,老人把未来的房屋卖给了保险公司,他得到了现世的钱。这种产品在日本也得到了发展,日本已经有1/3的老人通过反向抵押贷款实现了以房养老,而中国还在原地踏步。

在孟晓苏看来,实行反向抵押贷款有五大利好:第一是启动房产金库,补偿老年人生活;第二是解除经济顾虑,愉快延长生命;第三是增强生活自信,保持社会尊重;第四是保护弱势群体,有利于社会稳定;第五是实现遗产税后,可以依法避税。他分析说,房子传给子女行不行?但是不要忘记了,全世界144个国家都有遗产税,西方征税收高达35%-65%的遗产税,这是一笔很大的支出。孟晓苏认为,反向抵押贷以后,中国老人自己可以获得经济能力,这样房屋也多一种功能,即有养老功能,更有利于更好地构建和谐社会。

虚拟养老院

兰州城关区虚拟养老院由三部分构成:呼叫指挥中心,主要任务是汇总老年人服务需求,组织企业为老年人服务,同时进行评价计费。呼叫指挥中心由信息管理系统、语音管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接入号码为965885;接待中心,主要任务是建立老年人信息库,开展心理和法律咨询服务,管理为老服务志愿者,开设心理咨询和法律援助热线;金色晚年服务中心,负责协调有关政策的落实,考察确定服务企业并建信息库,考核加盟企业服务质量,确定服务项目价格,拨付政府有关补贴,与加盟企业结算等。

运营

老年人通过注册纳入虚拟养老院,由加盟企业为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物业维修、应急救助等9大类400多项服务,并确定了每项服务的收费标准。目前已注册入院老人40066人,加盟服务企业13家,专业服务人员560人,通过遍布全区的16处服务网点,以及两处托老服务站向老人提供服务。

虚拟养老院采取分类服务方式,对入院老年人按照ABC三类给予补贴。A类为空巢老人、三无老人、没有经济收入的老年人,并将这些老人细分为A1至A4类,由政府给予每月700元至50元不等的服务补贴;B类为重点优抚对象老年人、90岁以上高龄老年人、市级以上劳模以及为社会做出较大贡献的老年人,享受每月50元政府补贴;C类是有经济收入或生活条件较好的老年人,购买服务价格优惠20%左右,优惠部分由政府补贴给服务企业。

最新收录词语

词语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