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紫菜薹
拼音:zǐ cài tái
基本解释
紫菜薹zǐ cài tái
概述
紫菜薹,别名红菜薹、红油菜薹,它与广东菜心是属于同一变种,为十字花科芸薹属芸薹种白菜亚种的变种,一二年生草本植物,是原产我国的特产蔬菜,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一带,以湖北武昌和四川省的成都栽培最为著名。紫菜薹以柔软的花薹供食,品质脆嫩、营养丰富,仅就维生素C而言,比大白菜、小白菜、塌菜等都高。紫菜薹的食用方法很多,无论是素炒、荤爆,或用开水烫后做凉拌菜,风味皆鲜美,在主产区也被视作珍品,尤其春节期间,以紫菜薹炒腊肉,或炒香肠招待宾客,或以鲜紫菜薹馈赠亲友,销往各地。现北京冬季市场所销售的紫菜薹,大都从武汉运来,但经远途运输后,菜薹变糠心老化,多纤维,失去了原有的优良品质。为满足北京市民对鲜菜的需求,北京郊区应当发展紫菜薹的生产。同时,由于紫菜薹适于在冷凉的气候生长发育,在武汉生产的只作秋冬栽培,供应期从10月至来年3月,在北京早秋及春季气温较武汉低,使用适当的品种可以提早及延后播种栽培,冬季虽不能在露地越冬,但可利用改良阳畦或日光温室栽培,延长供应期,而且因昼夜温差较大,有利于植物营养的积累,风味更佳。
详细解释
植物学特征特性
1. 形态特征和特性
(1) 根系根系较浅,主根不发达,须根多,再生力强,育苗移栽成活率高。
(2)茎营养生长期短缩,能发生很多基叶和腋芽。苗期经低温春化后,在适温为15~25℃和良好的光照、充足的矿质营养下抽生花薹(即为食用器官)。腋芽可萌发侧花薹,菜薹形成期约需40~60天。
(3)叶茎基部长出的叶椭圆形至卵型,绿色或紫绿色,叶缘波状,基部深裂或有少数裂片,叶脉较突,紫红色,叶柄长,紫红色。花薹的叶片较细小,倒卵形或近披针形,基部抱茎而生。叶片生长适温20~25℃。
(4)花完全花,花冠黄色,总状花序。
(5)果实长角果,内含多数种子。种子近圆形,紫褐至黑褐色,千粒重1.5~1.9克。发芽力可保持3~4年,发芽适温为25~30℃,约需5~7天。
主要品种
(1)早熟类型品种 早熟,较耐热,适于在温度较高的季节栽培,根据叶形不同而分为圆叶和尖叶两大类。圆叶紫菜薹
A. 武昌红叶大股子:植株高大,开展度大,基叶椭圆,叶柄和叶脉均为紫红色,主薹高约50厘米,薹横径2厘米,皮紫红色,肉白色,腋芽萌发力强,每株可收侧薹20多根,单株薹重约0.5公斤,从定植至初收约40~50天。亩产菜薹1 500公斤,品质好。
B. 十月红一号和二号:比红叶大股子的植株略矮小和早熟,腋芽萌发力强,侧花薹多。品质细嫩,甜脆。定植后40天左右开始采收。尖叶类型。主要品种有成都尖叶子红油菜薹,植株矮小。基叶近披针形,顶端稍尖,深绿色,叶柄和叶脉紫色。主薹较小,腋芽萌发力强,侧芽多,品质中等。播后60天左右开始采收,一般亩产750~1 000公斤。
(2)中熟种代表品种 有二早子红油菜薹,植株生长势旺盛,分枝力中等,抽薹力强。叶片卵圆形,绿色,叶面光滑。叶柄及叶脉紫红色。薹较粗,鲜紫红色,主薹摘后侧薹生长整齐。品质好,一般可采收3批菜薹。较耐热。定植后70天开始采收,亩产600~750公斤。
(3) 晚熟品种 主要有胭脂红和阴花油茎薹。耐寒力较强,耐热力较弱。冬季在有雪覆盖下,气温在-1 ~2℃时,植株都不致受冻害;但若无雪覆盖,0℃时间稍长即受冻害。
胭脂红紫菜薹。主薹高约40~50厘米,横约1.6厘米左右,腋芽萌发力较弱,侧薹较少,品质细嫩优良。单株薹重约0.4公斤,亩产约1 500公斤。阴花油茎薹。为成都市地方品种。植株高35厘米左右,开展度50厘米,分枝力弱。叶近圆形,大而平滑,呈紫绿色,无茸毛。叶长15厘米、宽13厘米左右,叶脉粗大显著,叶柄及叶脉紫红色。茎薹粗壮,肉白色,皮紫红色。品质细嫩,味清甜。耐寒力强。从播种至采收约100天,亩产1 500公斤左右。 春不醒。是一个极晚熟的品种,目前已很少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