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罪爱
拼音:zuì ài
基本解释
罪爱,指的是父母对孩子太溺爱了,几乎像在犯罪。这种罪爱导致个别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逐渐变得性格扭曲、懒惰,甚至失去生存能力。罪爱的特点:是把对孩子的关爱看作是无所不包的代替和无微不至的照顾,极易扼杀孩子的天性和童真,并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罪爱表现危害:特殊待遇、过分注意、轻易满足、生活懒散、祈求央告、包办代替、大惊小怪、剥夺独立、害怕哭闹、当面袒护。父母对孩子的关爱可以给孩子希望、光明和力量。但父母如何来关爱孩子应该是有原则的,它应当是一种理智的爱,有度的爱,也是培养孩子负责行为的爱。爱孩子应当让他们到外边多接受些风雨考验才更健康。
罪爱-概述
罪爱,指的是父母对孩子太溺爱了,都几乎在犯罪。有些孩子在父母的溺爱下逐渐变得性格扭曲,极其懒惰,从而失去生存能力,这些反映了当前部分父母对孩子过度的爱和不恰当的爱,从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以此呼吁全社会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呼吁家长们要对孩子爱得明智、爱得理智。
罪爱-负责的爱
1、父母对孩子的关爱似源泉、如灯塔、像号角,可以给孩子希望、光明和力量。如果能让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时时刻刻处于爱的快乐与满足中,孩子就会以深深的爱意去感悟世界、迎接挑战、健康成长。正是父母的关爱,造就了孩子健全的心理,良好的道德和强壮的体魄,为孩子的顺利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2、但父母如何来关爱孩子应该是有原则的,它应当是一种理智的爱,有度的爱,也是培养孩子负责行为的爱。也可以这么讲,父母如何关爱孩子是一门学问,这个学问很重要,需要父母去认真学习和把握。
3、爱孩子的艺术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只要父母平时多用心是不难掌握的。比如说关爱孩子的冷暖,并不是把孩子关在热屋子里不出去,而应当让他们到外边多接受些风雨考验才更健康。
罪爱-主要特点
罪爱就是把对孩子的关爱看作是无所不包的代替和无微不至的照顾
1、罪爱就是把对孩子的关爱看作是无所不包的代替和无微不至的照顾,那样极易扼杀孩子的天性和童真,导致孩子性格上的缺陷和心理上的障碍。
2、从表面上来看,关爱教育与棍棒教育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方式,前者是正确的,后者是错误的。但是教育专家曾反复地指出过:对孩子过度的关爱与对孩子采取棍棒教育的后果是惊人地相似,可谓如出一辙。只不过后者的伤害是从肉体到心灵,前者的伤害是从心灵到肉体罢了。
3、有些家长关爱孩子的安全也并不是连热水瓶也不让他们摸一下,怕烫伤手,不如让孩子去学会浇水、沏茶,去欣然地接受孩子端来的那杯水,这对他们都是一个锻炼。关爱孩子还要善于包容其缺点,接纳其失败。当孩子有了失败时,要以“失败后面是成功”去鼓励之,一旦有了一点进步,就要及时肯定,充分地让孩子去感受父母的关爱和信任。
4、孩子犯了错误后也应得到父母的关爱,千万不要以怀疑的眼光看孩子。任何一个孩子都是从犯错知错改错的过程中走出来的,可见父母在孩子有了错误时予以关爱和宽容是何等重要。
罪爱-表现危害
1、特殊待遇
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高人一等,处处特殊照顾,如吃“独食”,好的食品放在他面前供他一人享用;做“独生”,爷爷奶奶可以不过生日,孩子过生日得买大蛋糕,送礼物,这样的孩子自感特殊,习惯于高人一等,必然变得自私,没有同情心,不会关心他人。
2、过分注意
一家人时刻关照他,陪伴他。过年过节,亲戚朋友来了往往嘻笑逗引没完,有时候大人坐一圈把他围在中心,一再欢迎孩子表演节目,掌声不断。这样的孩子自认为自己是中心,确实变成“小太阳”了。家里人都要围着他转,并且一天到晚不得安宁,注意力极其分散,“人来疯”也特别严重,甚至客人来了闹得没法谈话。
3、轻易满足
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有的父母还给幼儿和小学生很多零花钱,孩子的满足就更轻易了。这种孩子必然养成不珍惜物品、讲究物质享受、浪费金钱和不体贴他人的坏性格,并且毫无忍耐和吃苦精神。
罪爱
4、生活懒散
允许孩子饮食起居、玩耍学习没有规律,要怎样就怎样,睡懒觉,不吃饭,白天游游荡荡,晚上看电视到深夜等。这样的孩子长大后缺乏上进心、好奇心,做人得过且过,做事心猿意马,有始无终。
5、祈求央告
例如边哄边求孩子吃饭睡觉,答应给孩子讲3个故事才把饭吃完。孩子的心理是,你越央求他他越扭捏作态,不但不能明辨是非,培养不出责任心和落落大方的性格,而且教育的威信也丧失殆尽。
6、包办代替
曾问一些妈妈,要不要求孩子劳动,有的竟说:“我疼都来不及,还忍心让孩子劳动?”也有的说:“叫‘小东西’做事更麻烦,还不如我帮他做了。”所以三四岁的孩子还要喂饭,还不会穿衣,五六岁的孩子还不做任何家务事,不懂得劳动的愉快和帮助父母减轻负担的责任,这样包办下去,必然失去一个勤劳、善良、富有同情心的能干、上进的孩子。这决不是耸人听闻。
7、大惊小怪
本来“初生牛犊不怕虎”,孩子不怕水,不怕黑,不怕摔跤,不怕病痛。摔跤以后往往自己不声不响爬起来继续玩。后来为什么有的孩子胆小爱哭了呢?那往往是父母和祖父母造成的,孩子有病痛时表现惊慌失措,娇惯的最终结果是孩子不让父母离开一步。这些孩子就打下懦弱的烙印了。
8、剥夺独立
为了绝对安全,父母不让孩子走出家门,也不许他和别的小朋友玩。更有甚者,有的孩子成了“小尾巴”,时刻不能离开父母或老人一步,搂抱着睡,偎依着坐,驮在背上走;含在嘴里怕融化,吐出来怕飞走。这样的孩子会变得胆小无能,丧失自信,养成依赖心理,还往往成为“把门虎”,在家里横行霸道,到外面胆小如鼠,造成严重性格缺陷。
9、害怕哭闹
由于从小迁就孩子,孩子在不顺心时以哭闹、睡地、不吃饭来要挟父母。溺爱的父母就只好哄骗,投降,依从,迁就。害怕孩子哭闹的父母是无能的父母;打骂爸妈的孩子会变成无情的逆子,在性格中播下了自私、无情、任性和缺乏自制力的种子。
10、当面袒护
有时爸爸管孩子,妈妈护着:“不要太严了,他还小呢。”有的父母教孩子,奶奶会站出来说话:“你们不能要求太急,他大了自然会好;你们小的时候,还远远没有他好呢!”这样的孩子当然是“教不了”啦!因为他全无是非观念,而且时时有“保护伞”和“避难所”,其后果不仅孩子性格扭曲,有时还会造成家庭不睦。
罪爱-现象剖析
罪爱
1、如果让孩子自然地成长,他就会具有较强的独立性。人的精神就是自由的精神,这是天生的。而孩子的精神还是纯洁的,尚未因野心和陋习而扭曲。但是家长的溺爱却遏制了他们的自然成长。家长的一些做法使孩子感到他们不能独立,或者觉得自己愚蠢。父母溺爱孩子的原因各有不同,但结果却是一样的。
2、失职感,很多父母,特别是那些有工作的母亲,感到自己对孩子没有给予足够时间的关心与照顾。为了弥补损失,她们就在物质上给予孩子很多东西,让孩子生活舒适,尽情享受,从而影响他们的自然成长。
3、感情缺憾,许多妇女想通过溺爱孩子来弥补自己在感情上的缺憾。这种情况在没有工作的母亲身上表现得尤为突出。如果在婚姻上不幸,就更想通过溺爱孩子来弥补。对于她们来说,溺爱孩子是一种需要。这种溺爱的后果只能培养出一个没有独立性的庸才。
4、现实的目标,许多父母不是把孩子看成独立的人,而是当作他们自己的“第二机遇”。他们想让孩子做他们想做而没有做到的事情,想让孩子成为他们自身的延续。要使孩子独立,第一步就要承认他们有这种权利。父母要放弃不现实的目标,如让孩子当杰出的科学家、伟大的钢琴家或永远的好学生,要让孩子成为他自己,成为一个不同于父母的人。
罪爱-公益电影
电影《罪爱》主人公杨锁故居
由国家广播电视电影总局批准,海南影业公司、信阳电视台、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忠诚卫士影视文化传媒中心、深圳市荣真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将联合拍摄的高清纪实公益电影《罪爱》,于2010年8月3日在信阳正式开机拍摄。据了解作为一部反映当今社会家长对孩子溺爱题材的公益电影,《罪爱》以一个农村孩子杨锁在父母的溺爱下逐渐变得性格扭曲,极其懒惰,从而失去生存能力,在父母先后去世后流浪乞讨,23岁时就在严寒中被冻死的故事,深刻反映了当前部分父母对孩子过度的爱和不恰当的爱,从而对孩子的健康成长造成不利影响,以此呼吁全社会采用正确的方式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呼吁家长们要对孩子爱得明智、爱得理智。
《罪爱》剧本取材在信阳市罗山县朱堂镇发生的真实故事,在拍摄中将大量采取纪实手法,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等都是真名实姓,还将展现信阳的风情、民情、民俗。“我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想到了身边朋友的孩子,想到了街上不认识的孩子,想到了整个社会对孩子溺爱已经成为严峻的社会问题。”杨锁的死让《罪爱》的总策划和总制片人陈珊珊想到了很多。“我们要把这个真实的故事拍成电视片,给所有的父母,以及所有将要为人父母的朋友一个警示,希望大家从此不要过分溺爱孩子。”陈珊珊谈到影片的拍摄意图时说。据悉《罪爱》将于8月18日完成前期拍摄,9月份完成后期制作,预计在新中国成立61周年前夕,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部分省级卫视和全国各大院线献映,届时将给观众呈现一部包含信阳民情、民歌、名茶、名景,饱蘸眼泪和反思、具有广泛社会效应的佳作。
罪爱-典型案例
杨锁的堂兄杨德玉在原来杨锁的住处介绍情况
罗山县朱堂乡保安村,一个23岁神志正常的小伙子,居然活活饿死在自己家里,那么大的人了,你给他饭吃,他都想让你直接喂到他的嘴里。当地一位曾经帮过这个小伙子的村民说。追根溯源,正是因为父母的过分溺爱,让一个聪明的孩子成了“天下第一懒人”,最终走向了死亡。还真没见过那么懒的孩子。杨锁的堂哥杨德玉指着一片已经倒塌的房子说,这就是杨锁饿死之前住的地方,他是我们堂兄弟8个当中长得最英俊、最聪明的,也是最懒的。村里人说,杨锁的父母对他十分疼爱,为了把儿子永远留住,专门给孩子起名叫杨锁。杨锁8岁时,父母出门时还把他用担子挑着,不让他走路。杨锁其实挺聪明的,可他根本不学,也不做作业。我们只要严厉一点,杨锁就告诉他的父母,他父母第二天就会找到学校。杨锁上小学时的任课老师说。杨锁有时也试着干活,他父母看见后就说,你到一边玩儿吧,别累着了。杨锁13岁那年,父亲因为肝病去世。杨锁的母亲仍然宠着杨锁,一点农活也不让他干。到后来,杨锁的母亲身体越来越不好,不得不叫杨锁去干活时,杨锁根本不干,一不高兴就打母亲。
杨锁每天无所事事,他母亲承担着一切农活和家务,结果积劳成疾。杨锁18岁那年,他母亲因病去世。杨锁从不洗衣服,母亲去世后,杨锁便搬到堂哥杨德玉那里生活。杨德玉在镇上一个建筑队干活,就让杨锁跟着一起去干活。他到了地方后,说太热了,说什么也不肯干,就自己跑回家了。村里人把他介绍到县城酒店去当服务员,他去了之后什么都不干,还让别人伺候他,最后被送回来了。母亲去世没多久,杨锁便卖光了家里所有值钱的东西,最后就到村里各家讨饭吃。他从来不洗衣服,穿脏了就扔掉,再换一件。村里人给他的肉、菜,他都挂在屋檐上,一直放臭也不做来吃。吃到一顿饱饭后,他就一直睡,有时能睡一两天。饿到不行的时候,他再出门讨饭吃。天冷的时候,杨锁连大便都懒得出门,方便后在堂屋地下刨个坑用土一盖就完事了。为了取暖,杨锁把家里能烧的东西都顺手烧了,连床也被他烧了。 2009年12月,下了几天大雪,我估摸着杨锁好几顿没吃饭了,就提着饭、拿着被子到他家去,结果发现他全身僵硬,已经断气了。杨德玉说,当时杨锁23岁。杨锁死后,村里人议论纷纷:这孩子就是被父母给娇惯的,长这么大什么也不会。真没见过这样的孩子,宁愿饿死、冻死,也不干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