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观察手抄报:老人摔倒扶不扶?
归属:简笔画 时间: 05-25 来源:网络
不久前,武汉88岁老人在离家不到100米的菜场口迎面摔倒后,围观者无人敢上前扶他一把。
1小时后,老人因鼻血堵塞呼吸道窒息死亡。有媒体称,这是道德滑坡。但从深层次来看,这涉及到如何建立抑恶扬善的社会氛围和相应的制度保障,有关制度,无关道德,诚如有关评论所说,“老人摔倒无人敢扶并非道德退步”。
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一文中曾经说过:“我们过去发生的各种错误,固然与某些领导人的思想、作风有关,但是组织制度、工作制度方面的问题更重要。这些方面的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笔者以为,邓小平这一思想,不但适合政治建设,也同样适合法制建设、文化建设、道德建设等等。
实际情况的确如此,“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关于老人摔倒“扶不扶”,大众的第一反应就是“彭宇案”带来的恐惧感。法院判决的模棱两可至今仍为人诟病。彭宇案判决书使用了“从常理分析”、“更符合实际的做法”、“与情理相悖”之类的措辞,主审法官甚至用“ 如果不是你撞得,你为什么要去扶她?”来判断彭宇之责。而许云鹤案则在证据不足的情形下,用了“必然”、“定然”等主观判断,来做过错推定。而颇具戏剧性的是,江苏南通的长途车司机殷红彬、乘务员郁维贞在路上扶起了一位被撞伤的老太太,事后被诬为“肇事者”,所兴车上装了监控探头,才得以自证清白。
一个时期以来,各地频频出现好心助人却反遭讹诈的事例,实际上是相关法规的不完善造成的。我们虽然大力倡导见义勇为,但在道德和法律博弈中,却让全社会出现了“如果没有监控视频和目击证人,就不敢做好事”的窘境。此次武汉88岁老人的不幸遭遇,无疑是最好的例证。在一定程度上说,是相关制度扼杀了人们见义勇为、扶危济困的良知。
众所周知,扶危济困、助人为乐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一定程度上说是人的本能。早在我国春秋战国时期,亚圣孟子曾经说过:“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这就是说,这种“不忍人之心”、 “恻隐之心”、同情心每个人都有。
毋庸置疑,每个人的心里都有颗道德的种子,都有助人为乐、见义勇为的良知,但如何让种子发芽并茁壮成长,要靠整个社会的氛围,更需要有关的法律法规进行“护航”。让救人者解除后顾之忧,扶危济困就会巍然成风。现行法律虽无法超拔于社会习俗存在,但法律对于引导甚至重塑社会文明是可以大有作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