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胡晓炼
拼音:hú xiǎo liàn
基本解释
胡晓炼,女,1958年8月出生,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1981级,研究生毕业,研究员。现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 2009年8月免去胡晓炼(女)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职务。
详细解释
基本信息
胡晓炼,女,1958年生,湖北省广水市人,198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经济学硕士,研究员。
1984.12——1999.07,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历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外汇储备管理司副司长、司长;
1999.07——2001.03,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成员;
2001.03——2004.07,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2004.07——2005.03,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行长助理;
2005.03——2005.08,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2005.08——2009.07,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2009.07——,中国人民银行专职副行长、党委委员。
中共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
生平简介
胡晓炼,研究生毕业,研究员。1981年秋,北京海淀区五道口东升公社尚未启用的一个卫生院,几栋再简陋
不过的小楼里,人民银行研究生部正式成立。1982年3月,胡晓炼成为81级中的一位。与另外17人来到京城西北角的五道口,共同学习3年,打下了扎实广厚的学术功底。首批18名学员毕业后,由于具有扎实广厚的学术功底,几乎所有的人都进入了金融机构。这批人后来大多成为当今金融业的风云人物,比如现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外管局副局长魏本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等,而“五道口”在23年后的今天也被称为中国金融业的“黄埔军校”。
胡晓炼是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的首批学生,她的同班同学几乎都进入金融机构,且有些已经成为中国金融界的重量级人物。现任央行副行长吴晓灵、外管局副局长魏本华、央行国际司司长金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夏斌等,都是该班学生。
当时年仅23岁的胡晓炼是全班年龄最小的一个,与其他同学相比,少了上山下乡的复杂社会经历,谦虚而有些内向,并不算抢眼。1985年毕业后,她直接进入外管局工作,直至2004年8月升任央行行长助理之前,在外管局工作将近20年而没有离开过。她几乎有外管局内部所有主要部门的工作经历,从政策研究到政策制订,以及外汇储备具体管理,无一不涉。“在这期间,胡晓炼已经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外汇管理理念,对外汇储备运用、人民币资本项目开放、外汇市场建设方面等问题均有不俗见解。”胡晓炼以前在外管局的一位同事说。
工作经历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研究生部毕业。
1984年12月,在国家外汇管理局工作,历任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主任;政策法规司副司长;储备管理司副司
长,司长。
1999年7月,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党组成员。
2001年3月,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
2003年12月,任中央汇金公司总经理。
2004年,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党委委员。
2005年3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
2009年8月,免去胡晓炼(女)的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职务;
个性风格
胡晓炼平时亦十分谨慎,行事低调,不事张扬,但在研讨问题时却少有“空话”、“套话”,思维敏捷。
“如此性格,再加上长期的外汇管理领域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使其接任外管局局长成为顺理成章之事 。”这位官员评价道。
“ 她外表斯文,话很少,即便是做报告,也言简意赅。”曾与胡晓炼打过交道的一位央行中层这样形容她。
“学者型官员 ”、“外管能手”、“低调而不失改革意识”,这些都是外界对于胡晓炼的评价。
胡晓炼的工作经历比较简单。研究生毕业后便进入国家外汇管理局,一干就是20年。在外汇管理局工作的20多年时间里,胡晓炼的笔,似乎只写外汇管理,胡晓炼的性格通常被人评价为“沉着”、“镇静”。
“她有着深厚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外汇局局长的工作对她来说应该是驾轻就熟。”胡晓炼的老师、原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副所长甘培根,坦言对这位女学生了解不多,但他印象中的胡晓炼是沉着、镇静且非常有能力的。
在国际上人民币升值呼声越来越高、国内人民币币值稳定被视作金融领域重大问题的这个紧急关口上,胡晓炼是现任金融高官中曝光度最低的一位官员了。在此之前,几乎没有记者拍摄到她在公开场合露面的照片,
发表公开言论的纪录也仅有寥寥数次。
与其他同级别官员常常被媒体追逐、照片资料随处可见的情况完全不同的是,强大的google最终只找到胡晓炼的两张标准照片。一张来自外管局,是她2001年担任外管局副局长时由本人提供的简历照片,图片上的胡晓炼年轻而书卷气十足;另一张出自中国人民银行网站,已担任行长助理的胡晓炼此时显得更加严谨沉稳、学者风范。
1997年,在回忆五道口而写下的短文中,胡晓炼提到:“我不敢苟同关于五道口学位是通向成功的通行证的说法。每一个从五道口毕业的同学能否在事业上取得成功不单单靠头顶上五道口的光环,扎实广厚的学识、谦虚诚恳的为人、干练务实的作风、坚忍不拔的精神等等,都是成功必不可少的要素。”“我们当年毕业的时候想法很单纯,那是一个理想主义盛行的年代,每个人都怀着创业的冲动和对国家整体发展的责任感。” 在这篇深情回忆研究生时代的文章里,胡晓炼5次提到“创业”这个词。2005年3月28日,时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的胡晓炼再一次迎来了创业机遇,出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党组书记。一直在外汇管理阵营中深耕,胡晓炼对走马上任新职只有一句相当简单的评语:“这是一份富有挑战的工作。”
改革意识
与胡晓炼共事的一位人士对胡有如此评价:“比起她的前任们,胡晓炼的改革意识可能更强烈 。”2004年6月,时任国家外汇管理局副局长的胡晓炼在一次汇率体制高级研讨会上发言完整阐释了其外汇管理思路,这是她为数不多的公开演讲之一。当时她说,与国际上成熟发达的外汇市场相比,中国外汇市场发展尚不充分,突出表现在外汇市场深度和广度有限,市场功能未能充分发挥,因此特别要为“外汇市场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使之在投融资和风险规避方面的作用得以发挥。
胡晓炼提出,要改进强制结售汇体制,积极促进贸易投资便利化;改革银行结售汇头寸管理政策,充分发
挥银行在外汇市场交易中对产品、定价、流动性等方面的关键作用;逐步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有序开放中国的资本市场。
对于外汇市场的自身建设,胡晓炼认为,首先要放宽市场准入限制,增加市场交易主体,让非银行金融机构、大企业集团等逐步直接进入银行间市场参与交易。
胡晓炼呼吁尝试做市商制度,允许有实力的银行利用自身优势为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同时,培育外汇经纪人、外汇交易所等市场中介机构;建立有效的电子化监管系统;加强市场信息披露机制。还要大力进行产品创新,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外币间交易,为国内中小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服务;扩大银行远期结售汇业务,研究人民币对外币的掉期、期货、期权等衍生品交易。
困难与挑战
胡晓炼接掌国家外管局,首先面对的挑战就是人民币币值稳定问题。现在的困境是,一方面是如何在保持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的情况下,防止国外热钱豪赌人民币升值;一方面,人民币币值稳定存在很大的潜在压力,当前相当大的隐形财政赤字以及经济泡沫过大,都是影响币值稳定的潜在因素。目前在中国,除了股市和房地产泡沫问题不可忽视外,经济泡沫还可能出现在制造业、原材料工业或其它加工工业等方面,主要表现在生产能力的严重过剩,一旦经济泡沫破裂,银行产生大量不良资产,影响币值稳定。
与此同时,如何为不断膨胀的外汇储备获取稳定的投资收益,是摆在胡晓炼面前的另一大挑战。在过去的一年,中国外汇储备净增逾2000亿美元。至2005年2月底,国内外汇储备余额为6426亿美元,比今年初增加327亿美元,增速不减。同时由于央行必须通过外汇公开市场操作,用投放基础货币的方式来购买这些新增外汇储备。近两年来国内的通货膨胀与外汇占款大量增加与基础货币投放大量增加有关。在通货膨胀压力尚未减轻的时候,如何通过改变结售汇方式等多种手段,减轻外汇储备的急剧增加,从而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也是前几任外管局局长都不曾面对的新挑战。
改革成果
从2005年5月起,胡晓炼提出的这些建议已经在逐步实施。“强制结售汇体制”正在逐步被改变,2006年2月,外管局发布《关于调整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管理办法的通知》,将境内机构超限额结汇期限由现行的10个工作日延长为90日,并扩大了按实际外汇收入100%核定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的企业范围。这成为继2004年3月,外管局提高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将企业可保留经常项目现汇的比例由20%提高到30%或50%之后,进一步放宽经常项目外汇账户限额限制的政策调整。上任4个月后,由她操刀的人民币汇率改革方案出台,好评如潮。
此外,胡晓炼所建议的“在银行间外汇市场开办外币间交易”也已经成形。由央行直接管辖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3月敲定了“扩大国内外汇市场外汇交易品种及交易办法”的最终方案,而方案中最大的亮点就是同时一口气新增八大类外汇交易,并首度较大范围引入“做市商”交易制度。
其实上述两项政策调整都是在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大背景之下的调整,而人民币汇率改革正处于当前的风口浪尖,在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中,外管局的角色以及此次外管局的人事变动也成为市场的焦点。胡晓炼在中国的汇率机制改革中的角色以及现在汇率机制改革的思路尤其令人关注。
相关新闻
2010年05月26日,人民银行党委委员、副行长胡晓炼就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赴辽宁、湖北和广东省进行专题调研,与人民银行部分分支行和31个县(市)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的负责人座谈,沟通交流前期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工作的总体进展情况,研究探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思路和政策建议。
胡晓炼指出,前期农村信用社改革已取得显著成效。治理结构初步建立,经营健康状况明显改善,服务和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农村金融业务成倍增长。2010年3月末,全国农村信用社的各项存贷款分别达到7.6万亿元和5.2万亿元,比2002年末分别增长2.8倍和2.7倍,其中,涉农贷款3.4万亿元,占比为66.3%。
胡晓炼表示,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要坚持“三农”服务方向不动摇。农业是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支持“三农”发展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农村信用社改革的出发点就是要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各项事业进展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服务“三农”、面向“三农”、弥补“三农”金融服务空缺和不足、提高“三农”金融服务质量,是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应坚持的最重要原则。
胡晓炼强调,要适应农村金融服务需求变化,与时俱进地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近年来,农业、农民、农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对金融服务的需求量进一步扩大,金融服务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特别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金融服务既要满足农民基本信贷需求,又要适应农村产业结构、生产方式提升的新特点、新变化。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较好地发挥了农村金融服务主力军作用。同时,应当看到,农村金融市场的格局正在发生大的变化,各类金融机构逐渐进入农村金融服务领域。农村信用社在资金实力、集约化管理、产品设计和推广方面都面临着新的竞争和挑战。因此,必须要与时俱进地推动全面深化农村信用社改革工作,以适应农村金融服务需求的新特点、新变化,全面提升涉农金融服务水平。
胡晓炼提出,改善农村金融服务,既要健全农村金融组织体系,也要解决好政策扶持和制度保障问题。解决贴近农民贴近农村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强财税、监管、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在资金引导、风险补偿、市场准入与退出等方面采取综合性配套措施,建立健全引导金融机构将更多的资金向“三农”倾斜的体制和机制,促进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胡晓炼要求,人民银行要继续做好农村信用社改革和发展的相关工作。一是扎实做好资金支持政策实施后期专项票据兑付考核工作。自改革试点之初,按照国务院的统一部署,人民银行会同银监会就及时制定并发布了资金支持政策,并以县(市)为单位考核农村信用社改革成效。采用专项票据和专项借款两种方式及时安排落实改革试点资金支持,对充分调动各有关方面参与和支持改革的积极性,支持和推动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了重要的正向激励作用。要以加强专项票据兑付后续监测考核为抓手,督促和引导农村信用社进一步深化改革。二是要加强对农村信用社改革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及时提出进一步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布局、城镇化建设速度和进程,提出符合辖内农村信用社改革发展实际的意见和建议。三是要充分发挥货币政策、金融服务、最后贷款人等央行职能,统筹运用好有差别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贷款、再贴现、支付结算等政策工具的正向激励作用,推动农村信用社在进一步深化改革中,坚持“三农”服务方向,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