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检词语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拼音aa
雪糕刺客
不堪重負
弃车保帅
大家都在找的词语:
A
B
C
D
E
F
G
H
J
K
I
M
N
O
P
Q
R
S
T
W
X
Y
Z

桑美

拼音:sāng měi

基本解释

 2006年8月10日17时25分,第8号超强台风“桑美”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登陆,登陆时中心底层最低气压920百帕(中国气象局数据),近中心最大风速60米/秒(中国气象局数据),创下了多个中国第一,堪称中国大陆的“台风之王”。

详细解释



 简介

日本气象厅国际编号:0608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编号:08W

持续日期:2006年8月5日—2006年8月11日(以日本气象厅的数据为准)

最大强度:超强台风(中央气象局) 五级台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台风【猛烈な】(日本气象厅) 超级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登陆强度:超强台风(中央气象局) 四级台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台风【非常に强い】(日本气象厅) 超级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登陆地点: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马站镇(官方说法,实际马站并不临海)

主要影响地区:浙江、福建、江西、台湾、冲绳

中心底层最低气压:915hPa(中国气象局最终修订的数据)925hPa(日本气象厅的数据)

登陆中心底层气压:937hPa(实测数据)

最大十分钟平均风速(日本气象厅):195km/h (105kts)

最大两分钟平均风速(中国气象局):60m/s

最大一分钟平均风速(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60km/h (140kts)

登陆最大瞬间风速:81m/s(温州鹤顶山风力发电站测得,非海平面风速)

经济损失:194.42亿元人民币(中国大陆) 25亿美元(总计,以当时汇率计算)

确认死亡人数:458

主要特点

强度大

据历史资料显示,“桑美”登陆时的中心气压低于1956年第12号热带气旋“Wanda”(温黛)登陆时的923百帕,成为50多年来登陆我国大陆最强的台风。同时,“桑美”也成为我国台风强度重新分级后登陆的最强台风。

“桑美”强度大,因此它登陆后,周围的风力特别大,它带来的区域性大风强度打破历史记录,登陆前后17级风圈半径达45公里。8月10日至12日,浙江沿海、福建北部沿海以及浙江南部和福建北部内陆大部地区出现了8~10级大风,其中浙江东南沿海和福建东北部沿海部分地区的风力有11~12级,局部地区风力达14~17级;福鼎市8月10日17~20时连续3小时阵风风速超过40米/秒。浙闽两省观测到的最大风速均打破了两省极大风速的历史记录。另外,江西东北部(包括鄱阳湖湖面)也出现了6~8级大风,局部地区风力达9级。

后来,温州鹤顶山风力发电站测得的81m/s的阵风记录被中国气象局承认,这也成了有确实记录来中国大陆地区的最大风速,足以可见超强台风“桑美”的强度。

雨量大

浙江省从10日5时开始降雨,,暴雨区主要集中在温州、台州地区,累计雨量大于100mm的站点有33个,大于200mm的有13个站点,大于300mm的有9个站点,大于350mm的有4个站点:分别是苍南昌禅466mm、金乡379mm、玉苍山377mm、矾山369mm。截止10日20时,100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3512平方公里,200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为509平方公里,300mm以上降雨笼罩面积为113平方公里。10日晚上,在“桑美”登陆时,温州有记录的过程最大增水是3.58米,实际最高的潮位是6米出头,与最后的潮位预测相差60厘米左右!

最“标准”的台风

“桑美”的移动路径在地图上能画出一条几乎笔直的斜线,直扑闽北浙南而来。它一路“疯长”,迅速发展成为风力不小于17级的超强台风,近中心最大风速达到惊人的60米/秒。“桑美”有几个特点:强度强,移动速度快,结构紧密,“个头”小但台风眼十分清晰。“桑美”具备了台风的一切显著特征,是十分“标准”的台风。

移动速度快

“桑美”于5日晚上在关岛东南方的洋面上生成之后,以27.3km/h的速度快速移动,并且成为超强台风后移速增大到30km/h。在整个台风生命史中,始终保持这种快速移动的台风并不太多见,特别是如此强的超强台风一直持续如此快速移动更为少见。

转移人数多

“桑美”登陆前,各地政府都进入了紧急状态。浙江省全省灾前转移989937人,其中温州转移509708人,台州转移285606人,丽水转移17216人,舟山转移25820人,宁波转移89480人,绍兴转移29409人,金华转移25002人,嘉兴转移1744人,湖州转移5952人。沿海地区回港避风船只共34313艘。温州市委书记王建满透露,“桑美”登陆点所属地温州此次人员转移人数已达到历年最多,远远超过2005年台风“麦莎”前转移的33万人。但是还是有很多渔民坚守着自己的家园,而这些渔民最后几乎全部遇难。

据了解,福建省安全转移人员56.9万人。

第一次进入一级气象应急响应状态

为了更好的做好“桑美”气象服务,减少损失,中国气象局副局长郑国光于8月10日上午9时30分签署了《中国气象局台风应急响应命令》,宣布浙江、福建省气象局和国家气象中心、国家卫星气象中心、中国气象局影视宣传中心进入台风一级气象响应状态。据了解,这是我国气象部门第一次进入一级气象应急响应状态。

按照规定,在一级气象应急响应状态下,以上各单位将实行24小时重要负责人领班制度,全程跟踪台风状态;浙江、福建气象局每日4次向中国气象局报告工作情况;国家气象中心每1小时报告台风定位、警报预报消息,每3小时组织与有关省(区、市)气象局会商。

形成历程及路径

生成

2006年8月初,西北太平洋海洋上几乎遍布着热带扰动。最早发展起来的是位于日本列岛东南硫磺岛以东近千公里的扰动90w,紧随其后的是位于关岛东南的99w和台湾以东海域的91w。其中99w就是后来的台风“桑美”。这3个扰动早在8月2日后就先后发展,其中99w早期活跃于近赤道海域,并在发展中向西北移进。

8月4日,90w与99w率先发展,并在当天相继被日本气象厅(简称JMA)升格为热带低压。联合台风警报中心(以下简称JTWC)则在8月5日上午就将99W升格为热带风暴。而后JMA在当天20点做编号处理,其中90w被命名为“玛利亚”(Maria),编号0607;99W迟半小时,编号0608,命名为“桑美”(Saomai)。第二天(8月5日)下午,91W被命名为“宝霞”(Bopha),编号0609,三台追逐正式开始。

发展

背景

桑美的形成时,西北太平洋洋面上还有两个热带气旋—“玛利亚”和“宝霞”。因为这几个风暴各个仅相距1000km左右,极有可能发生藤原效应,而当时的“玛利亚”早已加强为强热带风暴,而“桑美”和“宝霞”才刚刚达到热带风暴。通常来说,较强的风暴极有可能让距离较近的较弱的风暴发生大转向且强度减弱。但当时“桑美”所处的大气环境是很好的,较弱的风切变,良好的大气辐散,再加上早期的低层环流中心较为完整,使它得以加强,这样它不至于受“玛利亚”影响而减弱。而这时,日本以南海域的水温高达29度以上,而在长江三角洲附近的海域水温竟高达30度以上!副高的支离破碎也帮助了“桑美”,这时“玛利亚”突破了一个副高弱点朝西北偏北方向移动,让“玛利亚”和“桑美”发生藤原效应的机率大大的降低了,而“宝霞”则在“桑美”的影响下转向西南偏西方向靠近台湾。在两个稳定的单体副高的引导下,一直保持着西北的走向,桑美当初是在季风槽中生成的,这很不利于它的发展,但是飞快的移速使得“桑美”很快离开了季风槽。

过程

“桑美”形成后12小时,大致都稳定向西北方向移动,偶有向北偏西方向移动。8月6日凌晨,“桑美”以热带风暴强度横过关岛,上午8点位置在13.8°N 144.2°E。8月7日凌晨,“桑美”逐渐横过北马里亚纳以西,并向琉球群岛移动。8月7日5时,“桑美”达到强热带风暴。之后“桑美”对流日益强盛,并有发展中心密集云区的趋势。8月7日14时,桑美增强为台风,在之后的1天多,“桑美”的强度被中国气象局一直定在35m/s,发展比较缓慢。

8月8日,“桑美”开始出现向西北偏西移动迹象,进逼琉球群岛。“桑美”的增强速度虽然没有明显提升,大体维持气候平均值,但依然在当天被JTWC升格到二级台风。“桑美”环流开始紧缩,同时低层风眼开始显现,对流日益强盛,核心区紧密,眼墙进一步巩固,是一股环流半径在300~400km的中型热带气旋。

8月8日夜间,“桑美”逐渐进入130°E线,此时“桑美”的环流进一步缩紧,眼墙结构建立完整,低层风眼清晰。良好的环境使得“桑美”在进入8月9日后高速增强。8月9日凌晨到上午,“桑美”风眼逐渐打开,随后中国气象局提升了“桑美”的强度,达到40m/s。之后“桑美”风眼继续清晰化。8月9日11时,中国气象局将“桑美”升格为强台风。9日中午“桑美”进入24小时警戒线,中国气象局以及浙闽两省气象台开始改发强台风警报,。就在台风消息发出仅仅几个小时后,8月9日18时,“桑美”被发出紧急警报,此时“桑美”已经成为一股55m/s的超强台风。两省三防办发出紧急通知,气象台在晚上不断发出紧急警报,提示沿海渔船回港避风,并对海上渔排人员强制撤离,两省撤离了过150万的位于危险的人员,其中浙江撤离了近99万人口。

登陆前不久

8月9日夜间,“桑美”被中国气象局认定为60m/s的超强台风,JTWC也给出当年度的封顶强度140kts--五级台风。“桑美”在9日夜间以西北偏西的移向从琉球群岛南部通过,9日21时,桑美位于中国钓鱼岛以东近百公里的海面,强度处于巅峰强度。8月10日14时以后,“桑美”趋于减弱,但由于“桑美”环流直径小,巅峰环流直径大约只有450km,减弱相对较慢。

8月10日16时30分,距离“桑美”登陆50多分钟,苍南霞关录得68m/s(破浙江省极大风速历史记录为59.5m/s,由2005年第15号强台风“卡努”造成),气压938.2hPa,平地福建台山录得70.8m/s,而福鼎合掌岩8月10日17时10分录得风速75.8m/s,成为了福建最高风速,中国第二风速,仅次于1962年9月1日香港大老山测得78.9m/s的台风极大风速值(由另一热带气旋“温黛”造成)。

登陆

在8月10日17时25分登陆苍南马站的那一刻,“桑美”暴怒了!

她将在海上所积蓄的能量全部爆发出来了!当天是农历七月十七,适逢农历七月天文大潮期,“桑美”在这天登陆,很有可能出现我们常说的风、雨、潮“三碰头”,破坏力极大。(最大潮出现在12点,桑美在5点25登陆,风暴潮威力没有完全的体现出来)昏天暗地,此时的苍南俨然成为了一个地狱!风在天地间呼啸着,雨从四面八方打来,温州鹤顶山风力发电站测得的81m/S阵风!海军护卫艇遭遇“桑美”,测风仪超出强度全部失灵,所有的测风仪都到达了上限75m/s!“桑美”很小的环流意味着巨大的气压梯度,苍南霞关16时左右录得气压963.6hpa ,16时30分录得气压938.2hpa, 那么半小时至少降压25.4hpa!海浪在狂风的推动下也变得疯狂,此时的避风塘在“桑美”强大的风暴潮的攻击下显得不堪一击,人们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在渔船上的人们纷纷逃离,避风塘内的渔船象一张纸那样被风所撕碎,一艘接一艘的沉没,很多人甚至在没来得及逃离的情况下随着渔船一起沉没!

狂风不单单让避风港里的渔船沉没,而且还让浙江省的沿海地区的电网完全瓦解!已知华东全网共出现四回五百千伏线路跳闸,六回二百二十千伏线路跳闸,三十二回一百一十千伏线路跳闸,浙江、福建各有一座二百二十千伏变电站全停。温州的苍南、泰顺、平阳三个县较大范围停电。

鳌江水位已达7.8米,超过警戒水位1.8米!南麂岛掀起十米巨浪!所谓的防风设施被狂风暴雨一件件的剥下,所有楼房都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损坏,福鼎倒塌房屋8万多间,损坏房屋12-15万间。

“桑美”过后,苍南一片狼藉。在人们信赖的避风塘,近23%的船只沉没,树木被连根拔起的多不胜数。全市7万多口渔排网箱全部被毁;福鼎沿海20公里之内没有一间房屋幸免于难。

消散

登陆后不久,“桑美”减弱为强台风,8月10日19时移入福建省福鼎县境内,10日21时减弱为台风,10日23时穿过福建北部,7级风暴圈半径100公里,10级风暴圈半径30公里,11日2时减弱为热带风暴并进入江西省,11日5时中心气压为995百帕,近中心最大风力8级,即20m/s,11日9时减弱减弱为热带低压(弋阳县境内),11日16时移到新建县,12日凌晨从江西瑞昌移至湖北省阳新县,8月12日早上8时中央气象台停止编号。

影响

台湾

台湾中央气象局于8月9日凌晨2时半发布海上台风警报,并于同日早上11时半发出针对台湾北部与东北部之陆上台风警报。傍晚扩大范围(包括苗栗以北、宜兰以北、马祖)但因桑美快速移动,预测带来的风雨威胁时间不长,而且云团紧密且集中在暴风圈内,只有掠过圈内的台湾北端8月10日早上有较大强风阵雨而已(台北7级阵风、雨量76毫米;新竹8级;基隆6级、雨量31毫米),于下午2点半解除本岛陆上台风警报(只余马祖)并在晚上11时半解除所有警报。

航空影响方面,港龙航空延迟8月9日的3班香港─台北航班,长荣航空8月10日台北起飞的航班有不同程度的变动,而马祖8月10日的对外航班全日暂停。

福建省于8月8日下午发布沿海台风蓝色预警信号,8月10日清晨5时改发橙色信号并在同日上午10时20分发布红色信号;截至8月10日12时,全省海上3万6千多艘船只已回港避风,全省安全转移人员62万人。

桑美中心8月10日16时15分到达福鼎市台山岛,中心附近最大阵风达19级,24小时降雨量达250至300毫米,局部雨量超过350毫米。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新闻中心记者梵荣采访时需抱树并声嘶力竭地作现场播报。

福建省气象台于8月11日早上解除台风警报。

浙江省

浙江省气象台于8月8日下午发布沿海台风黄色预警信号,晚上发出橙色信号并在8月10日晨7时发出红色信号;11时省防汛办基本确定在温州(苍南霞关—乐清湾两地间)登陆。

温州市已在8月10日早上分别发出台风(7点)与风暴潮(11点)红色预警讯号;截至8月10日17时,宁波、温州、台州、丽水、舟山、嘉兴、金华、湖州等9个沿海地区已转移危险地带人员989,937人,回港避风船只共33,727艘。温州开往深圳、海口、重庆等往南方向的部分飞机航班停飞。

桑美下午5时25分在浙江省温州苍南县登陆,省气象台称这是1949年以来登陆中国大陆的最强台风(超过1956年8月1日午夜登陆象山石浦的5612号热带气旋“Wanda”【温黛】),在苍南县霞光测得最大阵风68米每秒(破全省最高阵风纪录),但温州市区风势并不大。截至8月10日20时统计数据,温州三个检测站点24小时降雨量超过200毫米,其中苍南县云岩为357.4毫米,昌禅为466毫米。

浙江省气象台于8月11日早上6时05分解除台风警报。

上海市

受台风与天文大潮结合影响,市防汛资讯中心在8月10日上午10时半历史首次发布本黄浦江苏州河口潮位蓝色预警信号。黄浦江沿线8月11日再出现较高潮位,上游米市渡潮位超过3.5米的警戒线0.17米;由于沿江单位提前关闭挡潮闸门,上海没有发生潮水倒灌。此大潮汛将持续至13日,但期间气候与民生影响甚少。

江西省

10日10时开始24小时统计,省内有6个县市出现7至8级大风,上饶、鹰潭、抚州三市出现小到中雨,局部大到暴雨,金溪、资溪出现大暴雨。同时间雨量以抚州市金溪县何源140.2毫米最大,全省有15个站点6小时雨量超过50毫米。

8月11日统计全省各水运港口(上饶、南昌、九江等湖滨市县)共停运航班482艘次,回港避风船只4423艘;转移人口3万余人。

日本

冲绳县在8月9日早上在热带风暴“宝霞”过后再次发出大浪警报,警报扩展至本岛、久米等大部分冲绳岛屿与鹿儿岛县奄美南部,并预计带来100毫米雨量。当天早上那霸机场有161班国内外航班取消,约22500名旅客受影响,并有旅客滞留,晚上8时8分,在暴风圈内的宫古岛录得阵风24.9米每秒,浪高10米,至8月10日早上9时解除所有警报。

损失

死亡、失踪人数以官方公布(新华社、中新社新闻稿件)为准。

浙江

桑美登陆温州市苍南县,为该县带来重大破坏,18日晚省防汛防旱指挥部统计死亡193人,失踪11人。18个县(市、区)的325个镇受灾254.9万人,倒塌房屋3万9千间,经济损失127.37亿元。

苍南县平均雨量超过300毫米,千多间屋倒塌,四成乡镇(大部分为沿海城镇与苍南、泰顺等登陆地区)电话通讯中断,影响地区并出现大面积停电,30万亩稻田淹浸。其中金乡镇河尾洋村一幢钢筋混凝土两层房10日下午5点左右塌下,屋内47名村民41名死亡。

陆路交通方面,56条公路因水淹、塌方、结构损坏和局部路基冲毁而一度中断,集中在温州及丽水地区。截至8月11日11时仍有48条仍未恢复交通。

苍南县的供电服务于8月31日全面恢复正常。

福建

据福建省防汛抗旱指挥部8月23日18时统计,省内14个县市、164个乡镇受灾,死亡233人,失踪144人,受灾人口145.52万人,倒塌房屋3.27万间,农作物受灾6.88万公顷,成灾4.423万公顷,直接经济总损失63.57亿元,其中水利设施7.86亿元。

福鼎市17个乡镇普遍受灾,受灾人口43.5万,转移15万人口;有1万多间民房被摧毁,另8万多间民房部分受损,全市7万多口渔排网箱全部被毁,全市损失31亿元;全市2600多艘渔船沉没600多艘。

福鼎、霞浦、柘荣、福安、宁德市区因线路跳闸引致大面积停电,福鼎市、柘荣县供电全停。福鼎市内建于唐朝咸通元年之佛教名寺资国寺,其20多间木结构建筑几乎全部倒塌。

陆路交通方面,同三高速公路福州通往福鼎段已关闭,宁德市对外交通停止。航空方面长乐机场13个进港航班、12个出港航班被迫取消,直到11日上午航班才全部恢复。海航方面,福州港、福州马尾琅岐码头停航,马尾─马祖“两马”航线停运。

沙埕港死亡、失踪人数问题

据沙埕镇镇长廖天生介绍,在台风来临前,沙埕港共有万多艘在近海作业的外地与本地渔船避风。然而很多渔民仍留在进港避风的渔船上。这里的许多渔民都习惯守在船上开机避风。桑美登陆时风力达到17级,出乎很多人意料,故造成数以千计的渔船沉没和毁坏,许多人因此死亡或失踪。

沙埕镇镇长在8月13日中午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是次风灾有1万多艘船在沙埕镇所属的沙埕港避风,1000多艘船只被损坏,留在船上的船员和渔民死亡、失踪较多。截至8月13日22时在沙埕港海难发现97具遗体,其中27具属外地无法确认身份。

省防汛抗旱指挥部表示从8月12日上午开始,在沙埕港海域进行海上大搜救,并组织沿岸群众协助观察,要求一旦有搜救对象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8月14日开始驻闽海军派出四艘舰艇主动配合福鼎市政府参与搜救工作,至8月14日22时统计,在沙埕港海域搜救到148具尸体,其中福鼎籍57人,霞浦籍22人,外地无法确认身份的69人。但在8月14日中午新华社发的稿件称:同一截止时间,福鼎市遇难人员上升到178人,其中打捞上岸的海上遇难人员155人,另还有94人失踪,并声称“这是福鼎市政府对外公布的最新资料”此稿件的海上遇难人数与早上中新社之口有些微出入;该稿件并引述福鼎市副市长、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蔡梅森介绍说,仅8月14日一天在沙埕港海域就打捞出59具遗体。

而香港、美国部分媒体报道沙埕港死亡数字远超过官方公布之数字,内地网民在一些主要论坛如百度的“台风吧”、“桑美吧”或其他讨论区皆留下不少声讨贴子。据8月14日香港《太阳报》引述不愿透露姓名之福鼎市政府官员昨(13日)午透露死亡人数已过200人,而综合相关报道称不少网民指出沙埕镇已有近千艘渔船被打沉,已捞出500多具尸体,死亡人数很早就该达1000多人,与现在新华社公布的死亡(尤其是失踪)数字有很大差距,官方更新数字的速度也变慢之下,直指有官员与官方串通隐瞒实情,地方媒体也不敢说真话引致当地灾情不被关注。

网民指沙埕港在风暴登陆前已集附近八个镇的渔船前来避风,自风暴登陆的翌日在小白鹭沙滩上已有尸体浮出;尸体能被认领的才能打捞上岸,未能认领的只能用绳子系在海边处,或在附近草草埋葬;码头发臭堆满的尸体也未获处理,并直斥当地官员把前来检查之上级领导与央视记者请到酒店大吃大喝,8月15日《太阳报》引述防汛指挥中心官员回应并无此事,并指省委书记在救灾现场以面包充饥。

而需注意的是:新华社8月15日早上一份讲述福鼎沙埕港灾区的特稿中提到:“而据遇难者亲属的自发的统计,遇难人员保守估计也有1千左右”但没有广被引述。

而至8月21日20时,福鼎市政府表示死亡人数已提升至219人,其中打捞上岸的海上遇难人员190人(其中福鼎籍76人,外县和未确定身份的114人),陆上遇难28人,另有72人失踪,仍有94具尸体无人认领。

而宁德市民政局截至17日12点的死亡人数是227人(其中已确定为本市身份的128人,无法确定身份的99人)宁德市因灾失踪人口157人。要注意的是同稿中还称据宁德市下辖的福鼎市提供截至8月16日22时,福鼎市海难遇难人数是208人,其中打捞上岸的海上遇难人员180人。

江西

南昌进贤县因灾2人死亡1人伤。商品粮生产基地的抚川市临川区、金溪县、资溪县等5县与南昌市遭受了严重洪灾。临川区11日9至13时雨量达200毫米,南昌县广福镇6小时高达218毫米,为数十年未遇暴雨。抚川市几乎所有陆地被水淹没,周边200万亩中晚稻都被淹,金溪几乎所有水库渠道被冲毁。

8月11日不完全统计,全省抚州、宜春、南昌、上饶等4市18个县(市)161个乡镇受灾,受灾人口98万人,倒塌房屋566间,农作物受灾70万亩,绝收57000亩,直接经济总损失3.48亿元。

后记

“桑美”(Saomai)这个名字来自越南,意为“金星”。因2006年的超强台风“桑美”严重影响中国东部沿海地区,共造成了25亿美元的巨大损失。因此2006年12月4日至9日的第三十九次世界气象组织台风委员会会议中决定把“桑美”这个名字退役。

“桑美”这个名字现由“山神”替代。

以“桑美”为题材的电影

片名:超强台风

出品:浙江省委宣传部、温州市委宣传部、台州市委宣传部、浙江广电集团、浙江影视集团

类型:灾难片

导演:冯小宁

编剧:冯小宁

主演:巫刚、晓英、刘小微

上映时间:2008年10月24日

剧情

由于地球气候变暖,引发了一场18级超强台风在海面形成,横扫台湾后突然转向大陆袭来!百万人口的城市面临巨大的危险……台风到底会在哪里登陆?水库大坝能否顶住?百万人口是否紧急撤离?人们面对着38亿财产损失与民众安危的两难抉择,万分紧急时刻,偏偏又有一艘小船向滔天巨浪驶去!孤岛上传来紧急呼救,一个孕妇突发大出血,生命垂危……

它终于来了!以史无前例的超强风力正面登陆!排山倒海的巨浪冲入城镇,横扫一切!击碎一切!嚎叫的龙卷风中,汽车被贴在墙上、一艘艘巨轮在空中飞舞,然后砸向房屋!巨浪涌入破洞,竟然将一条鲨鱼抛进人群!身陷绝境的人们到了最后的生死关头……

影片中一个个急速闪回的精彩镜头,把现场观众再次带进那并不遥远的浙江大地所发生的那一场大灾难。导演冯小宁用先进的电影手法,向观众一一再现了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军民在超强台风面前科学决策、以人为本、众志成城,在短时间内组织百万人员大转移的惊险历程。

在片中,台风“蓝鲸”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主角,表现它肆虐的镜头几乎占了片长的一半。不论是“霸气十足”的龙卷风,还是看似平静的“台风眼”,影片用各种镜头再现了台风登陆时的场景。当“蓝鲸”在登陆时受冲撞而形成超强龙卷风,并“卷”起一艘海船还有海船上的小狗这一幕,成了影片中最让人印象深刻的镜头。

事件回顾

2007年夏秋交替 摄制组赴浙江沿海追踪台风,拍摄大量素材。

2008年

1月3日 人民大会堂举行发布会。

1月14日 浙江苍南拍摄影片中“千人大转移”的镜头。

1月15日 浙江乐清取景拍摄。

10月15日 CCTV-6《首映》节目录制。

10月16日 导演冯小宁做客新浪,揭秘《超强台风》的幕后故事。

10月18日 第21届东京电影节角逐金麒麟。

10月24日 浙江卫视首映式,全国同步上映。

10月26日 放映三天全国票房意外破千万人民币。

11月29日 北京研讨会,专家详解影片成功要素。

相关新闻

1、 国内首部灾难大片

冯小宁:“《超强台风》绝对是中国首部灾难大片,不只我说,广电总局领导也这么说。”为什么说是首部呢?“以前中国影片特技镜头从来没这么多,时间也没这么长过,张建亚之前有个《紧急迫降》,特技镜头也就几分钟吧,我这里有50分钟之多,这是绝无仅有的。”

2、《超强台风》叫板《后天》

“震撼!过瘾!意外!”看完在首映式上播放的精彩片段,许多人发出了这样的感叹。其实,许多浙江老百姓对台风来临的场景并不陌生,而《超级台风》正是根据2006年17级台风“桑美”登陆浙江的真实故事改编,真实再现了中国大陆50多年来最强台风“桑美”登陆浙江的恐怖15小时。

在浙江卫视首映式上,冯小宁透露此部影片是他转型商业片的处女作。为了此番的转型创作灾难片,冯小宁更是出手不凡,请来了具有国际水准的一流特技师和制作班底倾力打造,坦言“投入了前所未有的精力”。

据悉,影片50%以上镜头都是台风肆虐的大场面。信心十足的冯小宁说,在《超强台风》之前,还没有一部纯国产影片能做到这样的水平。为了在影响上呈现逼真的自然灾害全貌,剧组在去年夏秋交替时节专门到浙江沿海追踪台风,拍摄了大量素材,同时还在影片中加入了很多浙江卫视报道台风时的真实新闻素材。“大家会看到上百万民众紧急撤离,价值数百亿的一座城池如何被自然灾害毁于一旦。” 按照导演冯小宁的说法,《超强台风》的视觉效果完全可以和好莱坞大片《后天》、《完美风暴》叫板。

灾难片是最具视听魅力、最能吸引观众的影片类型。纵观中国电影史上的灾难片,故事多为正面宣传,人物塑造多为高、大、全,场景视觉效果比较落后,几近走入千篇一律的窠臼。冯小宁说,中国导演拍摄灾难片需要更多的想象力和实现力。他认为《超强台风》将创出中国灾难片的新貌,而《超强台风》也将成为真正开创中国灾难片历史的电影。

3、《超强台风》登陆东京国际电影节

《超强台风》不仅填补了中国灾难大片的空白,还冲上国际电影舞台。

该片正式入围于10月中旬开幕的第21届东京国际电影节,他们将代表中国角逐本届的国际电影“金麒麟”奖”。

4、《超强台风》未拿奖在意料中 故事胜《后天》

10月27日晚上,结束了东京电影节之旅的冯小宁导演携新片《超强台风》女主角刘小薇一起在北京的首都时代影城参加媒体见面会,对于《超强台风》未能在东京电影节获奖,冯小宁坦言早在自己预料之中。

商业片很难在国际性的电影节上获奖,这已经成为了惯例,在本届参展的15部片子中,《超强台风》是唯一一部商业片,因此冯小宁在带着《超强台风》参加东京电影节之前就已经做好了不能获奖的准备,不过在他看来,能够在国际平台上展示自己的电影就已经是最大的收获。

《超强台风》是电影节评委会主席极力推荐的影片,这部片子放映后观众的反响很不错,很多日本观众看过这部影片后都表示很喜欢,15分钟的见面会结束后还有大批影迷追到门要求与冯小宁合影,并表示这部电影让自己很感动。

《超强台风》除了在特技制作上的三大特点之外,故事情节更胜一寿,冯小宁称这部电影的故事是来源于真实事件,故事中高度的人性化的体现也让他自信这部片子能够超越美国灾难巨作《后天》,东京电影节上对这部片子做了影评的俄罗斯评审给出的评语让冯小宁感到和欣慰,他称《超强台风》是对本届东京电影节最大的贡献。

事实上,像《后天》乃至《泰坦尼克号》这样的灾难巨作都未曾在国际性的电影节上拿过任何奖项,风靡全世界的《泰坦尼克号》拿到的奥斯卡奖也是仅限于美国国内,但是这些并不妨碍两部影片创造的巨大票房收入,因此,周末两天就超过500万的《超强台风》也有理由让冯小宁期待一个国产灾难片的票房神话。

5、浙江卫视首映式“抗台七姐妹”电影“追风”

10月24号当天,本色出演的浙江卫视记者张宏也到现场,“一两分钟的镜头整整拍了一天,回来后,好几天耳朵里一直嗡嗡作响,比真实报道时还厉害。”作为浙江卫视“抗台七姐妹”的大姐,张宏透露,电影里的台风有18级,比“桑美”还要大一级。

“抗台七姐妹”由浙江卫视台风报道组中的7个女记者组成,她们在台风来临的第一时间冲入台风灾区第一线,为全国观众报道来自前线的第一手报道。每年台风来临的时候,老百姓都能够在最危机关头、最紧急要塞,看到“抗台七姐妹”的美丽身影。她们在真实报道的同时体现出最温暖人心的人文关怀,让所有观众津津乐道。把“抗台七姐妹”请到电影中来,冯小宁表示,“这不仅增加了电影人物的真实感,还能够让观众产生极大的共鸣。”

在这次的《超强台风》浙江首映式现场,浙江卫视品牌新闻栏目《寻找王》还找来了一位特别来宾:一个刚满周岁的小男孩——“陈韦帕”。

据“抗台七姐妹”张宏介绍说,2007年台风来袭时,台州临海市有一名孕妇正值分娩却遭遇到了台风眼的袭击,在各方人员的协力帮助下,一名男婴在台风眼中顺利出生。浙江卫视的镜头真实纪录了这一切,而这个故事也被冯小宁采用,成为影片中最感人的画面之一。

如今这个遭遇大难却幸运存活的孩子在父母的带领下来到了首映式现场,他们的到来不仅给整部电影增添了温情的一面,还引发了大家对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关系的深层思考。

精彩评价

1、中国式灾难大片《超强台风》带来的启示

人民网2008年12月11日:近日,一部中国式灾难大片《超强台风》引起国内外观众普遍关注,成为这一年度国产主流影片的重要收获。这是一部根据真实事件改编而成的现实主义风格电影,讲述在一场18级台风来临时,浙江沿海某城市从市长到普通老百姓共同与前所未有的自然灾害作斗争的故事,形象地刻画出人类在灾难面前所表现出的大无畏勇气和集体的力量。影片着力在思想主题上打造亮点,在艺术制作上形成特点,在市场营销上抓住卖点,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给人们带来许多有益启示。

启示之一,我们说文艺创作弘扬时代主旋律,不是主题先行,更不是空洞口号。只要尊重创作规律,注重题材的深度开掘,注重典型形象塑造,完全能够以艺术的方式诠释宏大主题、昭示时代精神。《超强台风》通过一个个真实感人的故事情节,成功塑造了市长这一性格丰满、鲜活生动的人物形象,深刻地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尊重科学、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影片将今天与50年前迥然不同的执政理念进行了鲜明对比: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台风灾难,在不同的执政理念支配下,产生了完全不同的效果,非常值得人们深思。影片回顾,1956年曾有一场百年不遇的强台风登陆,当时几千人秉着“人定胜天,人在堤在”的信念,跳入洪水中以血肉之躯斗台风、战洪水,转瞬之间,几千条生命被吞噬。这种不尊重规律、不尊重科学的蛮干,后果必然是失败和死亡。影片又展示,当50年后的今天又一场空前灾难来临之际,市长不是只听从上级的命令,而是处处以科学为师,充分听取气象专家的意见,在关键时刻作出了“科学避台,以防为先”的正确抉择。影片中,当38亿元可强化政绩的开发工程与120万群众安危之间产生冲突时,市长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因为“财富有价,生命无价”,“任何时候,人的生命是第一位的,永远是第一位的!”当得知某海岛有位孕妇危在旦夕时,市长立即请部队派飞机前往营救,他说“就是一个人的生命我们也要管”;甚至在小偷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市长也冒着生命危险带头前去营救,因为他相信“在生命面前人人平等”。正是这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的行为,才使得更多的生命在大灾之后安然无恙,历经波折的孕妇才转危为安。当手机里传来新生婴儿的啼哭声,银幕上的人群响起了一片掌声,也给剧场的观众带来了温暖,带来了感动。50年前后面对灾难的不同态度、不同结果,充分昭示出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执政为民”这一执政理念的巨大进步。

启示之二,国产大片在特效制作上完全能够发挥自身优势与特色,产生良好视听效果。《超强台风》中的特效场面所达到的逼真效果和视觉冲击力,在国内影片中并不多见。尤其是台风来临时,排山倒海的巨浪袭击小镇,吹飞的汽车贴到墙上,旋转飞舞的驳船一头扎进仓库等场景,给人带来强烈的视听震撼,使观众仿佛置身于风暴之中,身临其境地体会到紧张、恐惧与危险。与国外灾难大片相比,这部影片尽管在电脑特技制作投入方面远远不足,但特效场面丝毫不亚于国外投资上亿美元制作的大片。这是因为该片80%以上的特效镜头,都是摄制组花费3个多月时间追逐台风踪迹进行十分艰苦的实景拍摄,从而产生出更为真实可信的灾难效果,大大增强了艺术表现力,使影片成为名副其实的首部国产灾难大片。

启示之三,富有思想内涵和艺术特点的优秀国产影片只要注重营销,加强推广,完全可以占领市场、赢得观众。一段时间以来,一些国产主流影片尽管也做了些宣传,有的宣传规格很高,首映式出席领导级别也很高,但由于影片与市场相脱节、宣传与营销相脱节,虽然制造了一次性的舆论效应,但并没有真正引起公众的关注,影片上映后往往票房少得可怜,甚至卖出零拷贝。而《超强台风》制片方从创意阶段就找准市场定位,对影片进行了大量的商业化包装,开展全方位的宣传。他们不仅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宣传,而且在上映时机、票价制定、场次安排、信息反馈等方面都做了精心策划,形成了较为完备的一整套发行放映方案,并派专人跟踪负责市场营销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阶段。在各院线影院并不看好的情况下,影片上映首周即取得500万元票房,并在第二周夺得国产影片票房冠军,以近2000万元票房佳绩位列国产主流影片票房前列。

《超强台风》的成功充分说明,只要认真组织策划,优化资源配置,调动各方因素,切实抓好创作、生产、营销各个环节,就完全能够创作生产更多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力量并受到广大人民群众喜爱的优秀文艺作品。

2、《超强台风》创新受肯定 请业内专家把脉问题

11月29日,中国首部灾难大片《超强台风》研讨会在京举行。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中宣部文艺局影视处处长王强、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天行、导演冯小宁以及杜高、贾磊磊、尹鸿、王一川、饶曙光、郭运德、沈卫星、张卫、陈晓云、陈航、高军等业内专家出席会议。

1800万制作成本追赶2亿视效

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宏森表示冯小宁是个有特色的导演,能够借鉴国外灾难片、类型片的模式拍摄这样一部主旋律的影片,这种意识值得肯定。以1800万的制作成本追赶国外2亿成本大片呈现效果,做出了超预算的成果。影片体现了“人道主义情怀”,汇集了改革开放30年以来许多富有成果的理念和思维方式。目前要拷问的是如何有一个漂亮的故事以及戏剧主体和永恒形象。

剧组玩命追风三个月80%是实景

中宣部文艺局影视处王强处长对影片的三个亮点提出表扬。首先是主题的表达,故事体现了“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科学执政”。另外,影片呈现出来的台风镜头有80%是实景拍摄的,这是剧组在浙江沿海连续追风3个月,相当“玩命”。主演巫刚把一个市长冷峻、果敢、机敏的特征表现很到位。不足之处在于影片的主题开发可以更加深入,一些场景和镜头衔接不够顺畅,影片结局无人员伤亡似乎不太真实。

研讨会不走过场专家直言不足

多位专家们提到小白狗和鱼缸中红色小鱼是影片中最温暖的设计,这种艺术的表达让人感觉到希望。这次汇集和众多业内专家的研讨会不再是走过场念表扬信,嘉宾们直接提出了影片存在的不足,希望给主旋律影片和中国灾难片进步带来帮助。例如:拍摄中抓细节不够,两辆道具车重复使用造成穿帮、鲨鱼制作不真实;市长在码头为渔民下跪场景设计,英雄崇拜痕迹太模式化,引起观众笑场;特技效果苍白,自然和人的转换太生硬;人物表达不够饱满。

新浪娱乐追踪《超强台风》受专家肯定

据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吴天行介绍,由冯小宁执导的电影《超强台风》创作背景是2006年8月在浙江和福建登陆的17级超强台风。剧本通过公开招募,五选一最终确定。自今年10月24日上映以来,票房上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其中在浙江地区创造国产影片票房第一,观影人数和放映场次第一。专家陈航从宣传发行方面称赞制片方将主旋律影片商业化成功运作,取得了首周500万票房。特别提到,新浪娱乐跟随《超强台风》远赴东京电影节,贴身记录行程和观众反应,为扩大影片影响做出不少努力。

3、《超强台风》与金鱼男孩

在《超强台风》这部电影的开头和结尾,都有一个男孩坐在台阶上守护着一条金鱼,他似乎是一场人在大自然灾害面前所作所为的见证人和凝望者。

我们通常在看灾难片的时候,总会有一种惊叹,惊叹龙卷风、大地震、冰风景这类超常态的破坏力刹那间扑面而来的奇观,摧枯拉朽,势不可挡又往往转瞬即逝。经电影特技、电脑合成之后的集中放大,构成一种富有观赏性的自然界暴力美学的具象体验,而人类往往显得惊恐万状,无能为力,唯有刻意加进去的某些情感戏份给人一丝温暖,主角还是自然暴力。

浙江制作的新片《超强台风》不一样,它的主角始终还是人,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历经考验的新人。虽然人所共有的那种在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面前惊恐、焦灼以及心存侥幸因而大意鲁莽的弱点都有,但负责任又能担当的市长身上,充分凸显了以人为本的超强执政能力,不仅给人温暖的情怀,还向人展现了尊崇科学的理性魅力。我们可能忽视片中穿插的几段黑白资料,几千人投身怒海筑成血肉长城抗击台风的悲壮,那可是我们曾经的真实情景再现。从“抗台”到“防台”,一字之差,是执政理念向科学发展观的大踏步迈进。所以,影片《超强台风》作为一部带有显著灾难片特征的结构中,恰当地揉入了政论片的元素,这无疑是类型片的突破。

在《超强台风》中有许多动情的情景,象神奇的台风眼,诡异的暴风线路,拍岸巨浪横扫渔港的惊心动魄,贯穿全片的难产孕妇以及部队快艇和直升机临危出击的振奋,都让人动容,也有市长与小偷的几次遭遇的谐趣,好比是未经串连好的一把珍珠,由一位金鱼男孩下托上盖端到了我们面前,这或许是导演的良苦用心,亦或许是一次形而上的勉为其难。看过的人才会有各自的观感。

幕后花絮

冯小宁导演的作品《超强台风》讲述人们成功抗击海啸的故事。为了逼真再现2006年超强台风“桑美”登陆浙江沿海的真实情景,同时又能少花钱多办事,小宁导演想出了几个“土招”。

在一些大成本电影中,大风暴的场面多数依靠电脑合成,特技制作费用动辄上亿,冯小宁打了打算盘,决定用土招。

冯小宁:用我们有些传统的办法,土招的方法来同样营造出银幕上的那种气氛。

土招一:台风登陆

你瞧,这个演员被台风吹得飘了起来,可他既没有吊威亚,也没让人从旁抬他的脚,是怎么飘起来的呢?咱们看这里。

原来特技人员在空中拉了一条绳子把人抬住,这样就形成了空中飘人的效果,大冷天的,这滋味肯定不好受。

冯小宁:拿着水枪水龙往身上浇,还有鼓风机往身上吹,造成台风,在拍摄中最后(有人)等于神经麻痹,整个半边脸都瘫了,现在才恢复。

土招二:海啸来袭

台风来袭有时会引发海啸,冯小宁发明了一种洪水发生器,就是这个布满红锈其貌不扬的铁家伙,它的威力你可看好了。

土招三:海中取景

如果嫌这样的海啸规模效果不理想,还可以直接把各种模型道具搬到海里。而这些模型道具在制作上很有意思,这路灯是毛笔做的,而制作这些房屋瓦片的材料更是创意十足。

道具师:这些厨房用的水管,经常见到的那个水管,就是把它剪开以后做的瓦片。

这些袖珍模型足够省钱,模拟效果也还不错,唯一的缺点是不结实。工作人员冒着严寒把模型抬到海水里,精心制作的轮船一下就被撞坏了。

冯小宁:你们今天看到的是模型特技,但我们还拍了很多真实的场景,再加上我们最后用数码修饰,我估计在少数镜头上达到国际水平。

花小钱办大事

冯小宁导演曾荣获中国环境大使和2007年度“绿色人物”的称号,对一个导演来说,这些称号是一个殊荣。从20年前冯小宁拍摄电影处女作《大气层消失》开始,他就一直关注人和环境的关系。这一次的《超强台风》让他实实在在地过了一把特技瘾。

CS:影片中一共用了多少个特技镜头?

冯小宁:《超强台风》一共用到的特技和特效镜头是400到500个,占镜头总数的一半。其中长时间三维数字制作的三个,数字合成的有10多个,另外90%的是实景拍摄经过后期处理的。我们主要是秉承花小钱办大事的原则,通过自身的脑力劳动,发挥想象力,再动手做出让观众震撼的效果来。

CS:实景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是什么?

冯小宁:知道冬天的海风有多冷吗?(笑)我们就是站在去年雨雪冰冻时期的海水里进行实景拍摄的,因为演员的戏份拍摄完成后,就已经进入冬季了。当时非常苦,我们穿着羽绒服站在齐胸深的海水里工作,一站就是一天。搭建的场景只能用一天,每天只能拍三潮浪,三潮浪过后,场景已经不能用了,如果要恢复就要一个多星期。剧组的工作人员包括演员都是在玩命的境况下工作的。

CS:鲨鱼的那一幕让人非常惊讶,导演怎么看?

冯小宁:这是我的一个想象力,也是我拍这部影片的初衷,我先想到这么一个镜头,然后通过这个镜头将它幻化成一个故事。我写剧本不是从文字出发,而是从画面出发,这是我比较特别的一点,几乎我的每一个故事都如此,我走的是从影像到影像的创作道路。

CS:观众也非常好奇鲨鱼是怎么拍的?

冯小宁:电影艺术是想象力加上实现力的结晶,鲨鱼这个镜头想象力我们有了,那么要如何实现?这有点揭秘的感觉了,我们就造了一条鲨鱼,这模仿的是斯皮尔伯格的《大白鲨》,这条鲨鱼能动,最后拍完了,也把鲨鱼给折腾“死”了,最后就分尸了(笑)。本来应该捐给中国电影博物馆珍藏起来的。

CS:灾难片在中国是比较少见的,冯导为何情有独钟?

冯小宁:我就是不喜欢跟别人走一样的路,别人不拍什么,我才玩什么。20年前,我拍《大气层消失》,那就已经是灾难片,只是鉴于当时特技的局限,我感觉没能把自己的想象力完全发挥出来,所以就一直想再拍一部灾难片。当时浙江有这个意向的时候,我就说服领导,必须把这部影片定位在灾难片的片种上,因为灾难片符合商业规律,有利于商业运作。

CS:一般观众会认为,灾难片需要巨额投资才能创造出视听震撼,这是美国大片的优势,冯导怎样弥补这个差距?

冯小宁:我们不能拿自己的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所以要另辟蹊径。这次主要将重心放在了实景特技的探索上,但是我们做出来的成品绝对代表了中国特技的顶峰,至少是这个阶段的顶峰。中影韩三平董事长看完之后,由衷地说,光特技就得1000多万哪,其实我们没花这么多钱(笑)。我是运用20年来自己摸索出的经验,把生活中的真实加上艺术的想象力最终变成了艺术的震撼。影片的每一个道具,每一个场景,都是我亲自做出来,绘制出来的。角度是什么?俯还是仰?用什么镜头,长还是广?都是我提前设计好的。

CS:最让你满意的是哪一段特技?

冯小宁:我觉得还是惊涛骇浪,这种冲击力是之前没有过的。超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当代电影的要素,美国大片为什么好看,就是因为他们有自觉为观众服务的意识。要没有这一部分,观众还不如在家看电视。科技是推动当代电影发展的原动力,而我们之前的特技都是非常脆弱的,甚至有些导演都回避了特技的制作,原因是做一分钟的特技合成就要花去三分之一的投资,但是如果没有这部分,观众就不会买账。所以我们才要自己动手去做,用的方法不是简单的叠加,而是做出了让观众怎么看怎么不可思议的效果。在实景特技的探索上,我们是成功的。在数字特技的制作上,可以看我们的台风眼,不亚于好莱坞的《后天》,这就是我们华龙电脑特技做的。

CS:你希望中国观众看完《超强台风》之后收获到什么?

冯小宁:首先要让观众觉得中国也能拍出不亚于美国大片的灾难片;第二,要让观众从灾难片中感觉到人的生命高于一切,要让观众感动于人性的关爱;最后,希望观众领悟到善待大自然、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级超级台风桑美(2000年)

简介

日本气象厅国际编号:0014

联合台风警报中心编号: 22W

持续日期:9.2—9.16(以日本气象厅的数据为准)

最大强度:五级台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超强台风(依据我国现行台风等级) 超级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登陆强度:一级台风(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 台风(联合台风警报中心)

登陆地点:韩国

最大十分钟平均风速(日本气象厅):175km/h (95kts)

最大两分钟平均风速(中国气象局):60m/s

最大一分钟平均风速(联合台风警报中心):260km/h (140kts)

中心底层最低气压:920hPa(中国气象局最终修订的数据)925hPa(日本气象厅的数据)

移动及发展

2000年第14号台风“桑美”于2000年9月3日14时在关岛以东大约1000公里的洋面上生成,“桑美”生成后,开始缓慢的向西北方向移动,移动过程中强度不断加强,9月9日加强为强台风,9月10日成为超强台风,9月12日夜间穿过琉球群岛进入东海区域。台湾北部和东部沿海、浙江沿海、上海市、长江口、江苏沿海、山东南部和东部沿海等地出现大风天气,开始对我国近海海域的航运造成影响。

从9月13日14时至14日20时,“桑美”台风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向偏西方向移动,此时台风中心离上海大约450多公里,台风中心气压955hPa,近中心最大风力14级(45m/s),给我国上海、浙江、江苏沿海地区带来了局地暴雨的天气。9月14日夜间“桑美”突然转向,移动方向由西北方向转为东北方向,且移动速度明显加快,随后强度逐渐减弱,后登陆韩国。

重要事件

在“桑美”的同时,西北太平洋洋面上还有当年第15号热带气旋“宝霞”。由于两风暴距离较近,两台风发生了双台风效应。而当时“桑美”的强度接近巅峰,而“宝霞”的强度还不及一级台风,结果“桑美”使“宝霞”在台湾东部海面发生大转向并于随后迅速减弱。最终,“宝霞”的云系被“桑美”的环流吸收。

最新收录词语

词语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