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检索
- 汉字稊
- 稊的拼音tí
- 稊的首字母t
- 稊的部首禾
- 稊的注音ㄊㄧˊ
- 稊的部首笔划5
- 稊的总笔画数12
- 稊的繁体字稊
- 稊的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稊的造字法
- 稊的86五笔TUXT
- 稊的98五笔TUXT
- 稊的UniCodeU+7A0A
- 稊的四角号码28927
- 稊的仓颉HDCNH
- 稊的gbk编码
稊的基本解释
● 稊 tí ㄊㄧˊ ◎ 稗子一类的草,子实像糜子:“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太仓乎?” ◎ 杨柳新长出的嫩芽:“枯杨生稊。”
稊的汉语字典
[①][tí][《廣韻》杜奚切,平齊,定。]亦作“蕛1”。(1)草名。形似稗,结实如小米。(2)植物的嫩芽。特指杨柳的新生枝叶。
音韵参考
[广 韵]:杜奚切,上平12齊,tí,蟹開四平齊定[平水韵]:上平八齐[粤 语]:tai4
稊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午集下】【禾字部】 稊;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854第08【廣韻】杜奚切【集韻】【韻會】田黎切【正韻】杜兮切,𠀤音題。【說文】本作蕛。蕛苵也。从艸,稊聲。【郭璞曰】似𥟑,布地生穢草也。今文作稊。【爾雅翼】稊有米而細。【莊子·秋水篇】稊米之在太倉。【註】稊米,小米。李云:草也,似𥟑。 又通作荑。【易·大過】枯楊生稊。【王弼註】楊之秀也。【鄭註】作荑,木更生也。
稊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