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检索
- 汉字识
- 识的拼音shí,zhì
- 识的首字母s
- 识的部首讠
- 识的注音ㄕˊ,ㄓˋ
- 识的部首笔划2
- 识的总笔画数7
- 识的繁体字識
- 识的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识的造字法形声
- 识的86五笔YKWY
- 识的98五笔YKWY
- 识的UniCodeU+8BC6
- 识的四角号码36780
- 识的仓颉IVRC
- 识的gbk编码
识的书写笔顺
识的基本解释
● 识 (識) shí ㄕˊ ◎ 知道,认得,能辨别:识辨。识破。识相(xiàng )。识途老马。 ◎ 所知道的道理:知识。常识。 ◎ 辨别是非的能力:见识。远见卓识。
识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识 識 shí 〈动〉 (1) (形声。从言。戠( zhí)声。善于言谈,表示有知识,故从言。本义:知道;懂得) (2) 同本义 [know;realize;be aware] 識,知也。——《说文》 君子是识。——《诗·大雅·瞻卬》。笺:“知也。” 壹宥曰不识。——《周礼·司刺》 草荣识节和,木衰知风厉。——陶潜《桃花源诗》 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孙子·谋攻》 不识有诸?——《孟子·梁惠王上》 苟有险,余必下推车,子岂识之?——《左传·成公二年》 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清· 袁枚《祭妹文》 (3) 又如:识味(知味);识空便(知趣;识相);识道(知圣道);识义(知义理) (4) 认识 [know;recognize] 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孟子·告子上》 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 王安石《伤仲永》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唐· 高适《别董大》 (5) 又如:识路(认识道路);相识(彼此认识);识丁(认识字);识认(认识) (6) 赏识 [recognize the worth of;appreciate] 林识拔同郡 王经于民户之中,卒为民士。—— 陈寿《三国志》 (7) 又如:识鉴(赏识鉴别);识举(赏识并举用);识遇(赏识知遇) (8) 感觉;识别;辨别 [distinguish] 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何用识夫婿?白马从骊驹。——《乐府诗集·陌上桑》 独其为文犹可识曰“花山”。——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9) 又如:识宝太师(受贿的贪官);识主(识货的买主);识真(识别真相);识理(辨认和理解)词性变化 ◎ 识 識 shí 〈名〉 (1) 见识;知识 [knowledge] 贾生志大而量小,才有余而识不足也。—— 苏轼《贾谊论》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清· 刘开《问说》 识者固知元政紊驰而变兴自下之渐矣。——明· 高启《书博鸡者事》 (2) 又如:常识;才识(才能和见识);胆识;才益多者其识远;识略(见识与谋略);识面(世面);识野(个人一瞬间在内心中意识所及的范围或所能觉知之意念的范围);识断(具有见识,并能判断);识远(见识远大) (3) 佛教用语。思维、认识、判断等精神活动的主体 [sense]。如:识神(心识,心灵) (4) 相知的朋友 [bosom friend] 异乡无旧识,车马到门稀。——唐· 刘禹锡《元日感怀》 (5) 思想或意识 [thought] 阮公虽沦迹,识密鉴亦洞。—— 颜延年《五君咏》 (6) 又如:识想(思想;意念) (7) 姓 ◎ 识 識 shí 〈副〉 (1) 通“适”。刚才 [just now] 识见不谷而趋。(刚才看见我却很快躲开了。)——《左传·成公十六年》 (2) 另见 zhì 基本词义◎ 识 識 zhì 〈名〉 (1) 旗帜。后作“帜” [flag] 京师闻青徐贼众数十万人,讫无文号旌旗表识,咸怪异之。——《汉书·王莽传下》 (2) 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 [raised words on a bell] 广西土中铜鼓…周围款识,其圆纹为古钱,其方文如织簟。——《岭外代答》 (3) 通“帜”。标记 [mark;sign] 以龙熊鸟雀为识。——《宝刀赋序》 (4) 又如:标识(标志)
识的汉语字典
[①][shí][《廣韻》賞職切,入職,書。]“识1”的繁体字。(1)知道;了解。(2)认识;识别。(3)赏识。(4)知识;见解。(5)思想意识。(6)知觉。(7)相识的朋友;知交。(8)通“適”。刚才。[②][zhì][《廣韻》職吏切,去志,章。]“识2”的繁体字。(1)旗帜。后作“幟”。(2)标志;记号。(3)做记号,加标记。(4)记住。(5)记载。(6)特指古代钟鼎上凸出的文字。(7)通“職”。职掌。(8)通“職”。相爱怜。(9)通“蘵”。草名。
音韵参考
[上古音]:职部审三母,sji?k[平水韵]:去声四寘·入声十三职[粤 语]:sik1[闽南语]:sek4,pat4
识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酉集上】【言字部】 識; 康熙笔画:19; 页码:页1188第18〔古文〕𧨺【唐韻】賞職切【集韻】【韻會】設職切,𠀤音式。【說文】常也。一曰知也。【長箋】訓常無意義。【玉篇】識,認也。【增韻】能別識也。又見識也。【詩·大雅】不識不知,順帝之則。【左傳·襄二十九年】吳公子札聘于鄭,見子產如舊相識。【老子·道德經】前識者,道之華而愚之始。【莊子·繕性篇】道固不小行,德固不小識。【揚子·法言】多聞見而識乎正道者,至識也。多聞見而識乎邪道者,迷識也。 又草名。【大戴禮·夏小正】三月采識。識,草也。 又州名。【唐書·地理志】識利州屬高麗降戸州。 又姓。見【姓纂】。 又【廣韻】【集韻】【韻會】𠀤職吏切,音志。與誌同。記也。【易·大畜】君子以多識前言往行,以畜其德。【書·益稷】書用識哉。【論語】女以予爲多學而識之者與。 又【韻會】器之款鏤爲識。【史記·孝武紀】鼎文鏤無款識。【註】韋昭曰:款,刻也。師古曰:識,記也。楊愼曰:三代鐘鼎文,隱起而凸曰款,以象陽,中陷而凹曰識,以象隂。 又【韻會】通作志。【周禮·春官】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變動。【鄭註】志,古文識字,記也。 又【讀書通】通作幟。【後漢·虞詡傳】以采綖縫賊裾爲幟。【註】幟,記也。 又【集韻】【韻會】𠀤式吏切,音試。義同。又【韻會】表識,謂有所標表,令異日可識知也。【左傳·宣十二年杜註】楚以茅爲旌識,謂以旌旗爲表也。【前漢·劉向傳】不可不識也。【師古註】墓須表識。俱音試。 又【集韻】【類篇】𠀤昌志切,音熾。義同。又【釋名】識,幟也。有章幟可按視也。【前漢·王莽傳】旌旗表識。【師古註】識讀與幟同。 又叶式列切,音刷。【崔駰·達旨】傳序歷數,三代興滅。大庭尚矣,赫胥罔識。 又叶施灼切,音爍。【蘇軾·毛長官詩】宦遊逢此歲年惡,飛蝗來時半天黑。羨君封境稻如雲,蝗自識人人不識。 【集韻】或書作𧬣。
识的字源字形
识的成语
- 爱口识羞
- 碍口识羞
- 博闻强识
- 博识多通
- 博闻多识
- 不识大体
- 才多识寡
- 才蔽识浅
- 才识过人
- 才高识远
- 戴头识脸
- 短见薄识
- 多见广识
- 凡才浅识
- 肤见谫识
- 高识远见
- 高明远识
- 高见远识
- 高才卓识
- 高才远识
- 寒腹短识
- 闳识孤怀
- 老马识途
- 略识之无
- 默而识之
- 目不识丁
- 蒲元识水
- 强识博闻
- 识途老马
- 识微知著
- 素不相识
- 通元识微
- 学识渊博
- 有眼不识泰山
- 有识之士
- 有胆有识
- 远见卓识
- 卓识远见
- 见多识广
- 博文强识
- 大长见识
- 高识远度
- 卓见远识
- 不识好歹
- 浅见寡识
- 顾大局,识大体
- 不识之无
- 识微见几
- 相识恨晚
- 无知无识
- 短见拙识
识的组词
- 阿罗耶识
- 阿黎耶识
- 阿赖耶识
- 碍口识羞
- 爱口识羞
- 哀识
- 谙识
- 跋识
- 拔识
- 八识田
- 八识
- 八合识
- 百科知识
- 拜识
- 保识
- 饱识
- 被识
- 鄙识
- 辩识
- 辨识
- 标识
- 表识
- 别识
- 博学多识
- 博闻强识
- 博闻彊识
- 博闻多识
- 博识洽闻
- 博识多通
- 博识
- 不学无识
- 不识之无
- 不识一丁
- 不识相
- 不识闲儿
- 不识泰山
- 不识擡举
- 不识抬举
- 不识时务
- 不识时
- 不识人间有羞耻事
- 不识窍
- 不识起倒
- 不识面
- 不识马肝
- 不识庐山真面目
- 不识局面
- 不识好歹
- 不识高低
- 不识东家
- 不识丁
- 不识得有
- 不识大体
- 不识不知
- 不识
- 不打不相识
- 不打不成相识
- 材识
- 才识过人
- 才识
- 才高识远
- 才多识寡
- 才蔽识浅
- 藏识
- 测识
- 察识
- 常识
- 朝识
- 聪识
- 粗识
- 搭识
- 达识
- 戴头识脸
- 胆识
- 道德意识
- 道德认识
- 德意志意识形态
- 的识
- 定识
- 洞识
- 东不识
- 短见薄识
- 断识
- 多识
- 多见广识
- 恶知识
- 恶识
- 耳识
- 法律意识
- 发生认识论
- 反眼不相识
- 反眼不识
- 凡识
- 凡才浅识
- 防空识别圈
- 蜂识莺猜
- 疯癫识倒
- 封识
- 符识
- 肤见謭识
- 肤见谫识
- 附识
- 感性知识
- 感性知识
- 感性认识
- 感性认识
- 高考潜意识餐厅
- 高考潜意识餐厅
- 高识远见
- 高识远见
- 高识
- 高识
- 高明远识
- 高明远识
- 高见远识
- 高见远识
- 高才卓识
- 高才卓识
- 高才远识
- 高才远识
- 公公知识分子
- 共识
- 公共关系意识
- 故识
- 故封识
- 寡识
- 贵识
- 寒腹短识
- 含识
- 合作意识
- 嘿识
- 闳识孤怀
- 宏识
- 徽识
- 魂识
- 积识
- 纪识
- 记识
- 舰船知识
- 鉴识
- 鉴机识变
- 谫识
- 见识
- 见精识精
- 见经识经
- 见多识广
- 教一识百
- 交识
- 解识
- 结识
- 谨识
- 近识
- 精识
- 九二共识
- 究识
- 旧相识
- 旧识
- 巨识
- 镌识
- 眷识
- 觉识
- 俊识
- 开放意识
- 考识
- 刻识
- 款识
- 朗识
- 老相识
- 老马识途
- 理性认识
- 理识
- 练识
- 量识
- 冷知识
- 灵识
- 六识
- 陋识
- 略识之无
- 漫识
- 茂识
- 迷识
- 妙识
- 敏识
- 铭识
- 明识
- 名识
- 默识
- 默而识之
- 模式识别
- 陌面不相识
- 谋识
- 目识
- 目不识书
- 目不识丁
- 脑识
- 牛识字
- 盼识
- 朋识
- 姘识
- 评识
- 企业识别
- 器识
- 旗识
- 气识
- 七识
- 洽识
- 潜意识
- 潜识
- 钤识
- 前识
- 前六识
- 浅识
- 强识博闻
- 强识
- 乔相识
- 亲识
- 情识
- 穷识
- 趣识
- 圈识
- 诠识
- 人脸识别
- 人类的知识
- 仞识论
- 认识论
- 认识
- 睿识
- 善知识
- 赏识
- 社会意识
- 深识
- 神识
- 审识
- 沈识
- 身识
- 身后识方干
- 省识
- 生识
- 识藏
- 使见识
- 识字知书
- 识字班
- 识字
- 识擢
- 识准
- 识主
- 识致
- 识职
- 识知
- 识真
- 识者
- 识照
- 识远
- 识遇
- 识宇
- 识有
- 识用
- 识诣
- 识议
- 识艺
- 识义
- 识业
- 识要
- 识学
- 识羞
- 识性
- 识心
- 识想
- 识相
- 识习
- 识悉
- 识悟
- 识务
- 识文谈字
- 识文断字
- 识味
- 识微知着
- 识微知著
- 识微见远
- 识微见几
- 识微
- 识途老马
- 识途
- 识涂马
- 识涂老马
- 识透
- 识体
- 识锁
- 识水性
- 识熟
- 识视
- 识事
- 识时务者爲俊杰
- 识时务者为俊杰
- 识时务
- 识时通变
- 识时达务
- 识时达变
- 识时
- 识神
- 识赏
- 识认
- 识人
- 识却
- 识趣
- 识取
- 识曲
- 识窍
- 识器
- 识起倒
- 识破
- 识念
- 识明智审
- 识灭
- 识面台官
- 识面
- 识眄
- 识略
- 识虑
- 识履
- 识量
- 识力
- 识理
- 识礼知书
- 识窥
- 识窟
- 识空便
- 识考
- 识俊
- 识具
- 识举
- 识局
- 识荆恨晚
- 识荆
- 识解
- 识鉴
- 识见
- 识检
- 识记
- 识几
- 识机
- 识货
- 识会
- 识韩
- 识二五而不知十
- 识多才广
- 识断
- 识度
- 识丁
- 识吊头
- 识得
- 识道
- 识大体
- 识达
- 识穿
- 识乘除
- 识察
- 识裁
- 识才尊贤
- 识才
- 识别
- 识辩
- 识辨
- 识变从宜
- 识变
- 识本
- 识拔
- 史识
- 熟识
- 似曾相识
- 素不相识
- 所识
- 特识
- 题识
- 体识
- 天识
- 通材达识
- 通才练识
- 图识
- 王夷甫识石勒
- 亡识
- 唯识
- 伟识
- 未识一丁
- 闻识
- 我认识季叔
- 物识
- 吴人不识越境
- 五识
- 无意识
- 无识
- 无般不识
- 习识
- 下意识
- 贤识
- 先识
- 相识
- 晓识
- 小识
- 新识
- 信识
- 心识
- 性识
- 形识
- 悬识
- 玄识
- 学识渊博
- 学识
- 训识
- 雅识
- 眼识
- 眼不识丁
- 淹识
- 阳识
- 遥识
- 业识
- 意识障碍
- 意识方程
- 懿识
- 疑识
- 意识形态
- 意识
- 忆识
- 一日不识羞,十日不忍饿
- 一日不识羞,三日不忍饿
- 一面之识
- 一丁不识
- 一般见识
- 阴识
- 印识
- 颖识
- 有意识
- 有眼不识泰山
- 有识之士
- 有识
- 有胆有识
- 渊识
- 远识
- 远见卓识
- 元识
- 杂识
- 战略知识分子
- 沾识
- 甄识
- 真识
- 知识焦虑症
- 知识折旧定律
- 知识节
- 知识混子
- 知识爆炸
- 知识经济
- 指纹识别市民卡
- 智识者
- 智识欲
- 智识阶级
- 智识分子
- 智识
- 指识
- 知音识趣
- 知羞识廉
- 知书识字
- 知书识礼
- 知识青年
- 知识阶级
- 知识分子
- 知识产权
- 知识
- 知情识趣
- 知高识低
- 志识
- 至识
- 中华语文知识库
- 中华语言智识库
- 缀识
- 卓识
- 资识
- 自识
- 自觉性,自我意识性
- 祖识
- 做相识
- 理性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