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检索
- 汉字阬
- 阬的拼音kēng
- 阬的首字母k
- 阬的部首阝
- 阬的注音ㄎㄥ
- 阬的部首笔划2
- 阬的总笔画数6
- 阬的繁体字阬
- 阬的字体结构左右结构
- 阬的造字法
- 阬的86五笔BYMN
- 阬的98五笔BYWN
- 阬的UniCodeU+962C
- 阬的四角号码70217
- 阬的仓颉NLYHN
- 阬的gbk编码
阬的基本解释
● 阬 kēng ㄎㄥˉ ◎ 同“坑”。
阬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阬 kēng 〈名〉 (1) (坑的异体字)(形声。从阜( fù),表示与地形地势的高低上下有关。亢声。本义:洼地,土坑) (2) 同本义 [hole;pit;hollow] 阬。虚也。——《尔雅·释诂》。注:“谓阬堑也。” 弥纶阬泽。——《后汉书·马融传》。注引《苍颉》:“阬,壑也。” 在谷满谷,在阬满阬。——《庄子·天运》 刘玙兄弟少时为 王恺所憎,尝召二人宿,欲默除之。令作阬,阬毕,垂加害矣。——《世说新语·仇隙》 (3) 又如:阬阱(深坑);阬谷(沟壑溪谷);阬泽(沟壑与大泽);阬岸(坑堑,沟壑) (4) 掘地采矿之洞穴 [pit] 弛邕州金阬禁。——《新唐书》 (5) 姓词性变化 ◎ 阬 kēng 〈动〉 (1) 活埋 [bury alive] 已拔,皆阬之。——《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阬儒(秦始皇于咸阳活埋儒生460余人)
阬的汉语字典
[①][kēng][《廣韻》客庚切,平庚,溪。](1)同“坑”。洼地。(2)同“坑”。沟;池。参见“阬岸”、“阬谷”。(3)同“坑”。活埋。(4)姓。春秋时鲁有阬氏。见《左传·哀公十四年》。[②][kàng][《廣韻》苦浪切,去宕,溪。]通“抗1”。对抗。参见“阬2衡”。[③][gāng][《集韻》居郎切,平唐,見。]大山坡;土冈。
音韵参考
[广 韵]:客庚切,下平12庚,kēng,梗開二平庚溪[平水韵]:下平八庚[粤 语]:haang1
阬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戌集中】【阜字部】 阬; 康熙笔画:12; 页码:页1346第14【唐韻】客庚切【集韻】【韻會】【正韻】丘庚切,𠀤音砊。【說文】閬也。【玉篇】埳也,池也。【爾雅·釋詁】阬,阬虛也。【註】阬阬,謂阬壍也。【疏】阬阬者,坎陷之虛也。【史記·貨殖傳】馳阬谷。【廣韻】同坑。亦同硎。 又【增韻】陷也。【史記·秦始皇紀】秦王之邯鄲,諸嘗與王生趙,時母家有仇怨,皆阬之。 又長阬,地名。【前漢·趙充國傳】出鹽澤,過長阬。 又姓。【左傳·哀十四年】司馬牛卒於魯郭門之外,阬氏葬諸丘輿。【註】阬氏,魯人也。【釋文】阬,苦庚反。或音岡。 又【集韻】居郞切,音岡。地名。 又【莊子·天運篇】在谷滿谷,在阬滿阬。塗郤守神,以物爲量。【楚辭·九歌】高飛兮安翔,乗淸氣兮御隂陽。吾與君兮齊速,導帝之兮九阬。 又【揚雄·甘泉賦】𨻰衆車於東阬。【註】師古曰:阬,大阜也,讀與岡同。一曰東阬,東海也。 又【廣韻】苦浪切【集韻】口浪切,𠀤音抗。【廣韻】門也。【集韻】坑也。
阬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