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怀念

时间: 11-06  来源:刘智瑾

落叶凋零,秋风萧瑟。秋天到了,都说自古逢秋悲寂寥”。多感伤的秋天啊!食堂里那昔日难得的红薯勾起了我对太公的怀念

我的太公,知书达理,且写的一手秀丽端庄的好字,是这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他的一生可以说饱受煎熬,新中国在发展中的那些磕磕绊绊,他几乎全都经历过。幸运的是他有一群孝顺的子女,让他有了个安逸的晚年。

每年春节我都会回老家,这时天寒地冻的,大家都在屋子里享受着来自于小灶的温暖。屋外寒风呼啸,夹杂着漫天的雪花,撕扯着天地万物。只有几棵枯树,无助地在风中颤抖着。即便如此,屋里还是如春天般温暖,灶里只有那烧得通红的煤块发出嗞嗞的声响。那时只有传统的小灶,一家人都围着这小灶取暖,每个冬天,都是如此过去。

我就喜欢跑去隔壁太公住的土砖房。他取暖的工具,也不过是一方小盆盂,点了火,放上些干柴罢。我对这种老旧的东西似乎情有独钟,只是,静静地,看着火舌舔舐着空气,看着柴草烧得噼啪作响。那暖意弥撒在空中,我的作文心底也升起一阵阵感动。

太公总会给我焖一个热乎的红薯。那是刚从柴灰中刨出来的,香甜可口,原始朴素。咬一口,便芳香四溢,占据了鼻腔。现在的街上也可以见到卖红薯的人,同样很美味,可是却不知怎的,总觉得缺了原来的那种感觉。太公给我焖的红薯的味道,至今还清晰地印在我的脑海里,让我久久不能忘怀。

我一边吃红薯,便一边听太公讲故事。那一年,是大饥荒。大片大片的土地结不出一粒麦子,人们个个面黄肌瘦,营养不良,因饥饿而惨死街头的人不在少数。这座小村庄的居民得以生存,全靠的是后山那深藏在地里的红薯。以前的日子多苦哇!太公说着说着,眼泪便滑下眼眶,我也入了迷,呆呆地凝视着手中的红薯。似乎土砖房里空空的,只剩我们二人,天地间仿佛也空空的,只剩我们了。

秋天!太公在半夜突发急病,卒然长逝,我们没能见上他最后一面。他的一生如此劳累,也该休息休息了。叶落归根,人老,也要还故乡。

我吃着饭堂的红薯,在泪光中,幻出太公的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