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坚守而美

时间: 11-06  来源:李星原

到河北北部的塞罕坝,看到一望无际的林海,绿色前呼后拥般扑向眼帘,让人不由得心旷神怡。塞罕坝的美,不是小家碧玉般的清秀,而是自有一种阔大的气象。杜甫有诗云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或许正适合描述这里。

在塞罕坝,不难看到这样一条简介:水的源头,云的故乡,花的世界,林的海洋,珍禽异兽的天堂。”今天的塞罕坝,游人如织。林海湿地、百草千花,莫不可供流连赏玩。然而翻出近60年前的照片,却是一副大漠风尘日色昏”的样子,草木稀疏,沙漠广布,一派萧条景象。

塞罕坝经历了怎样的沧桑巨变?或许来此一游的旅客,未必能了解这前因后果。唯有了解了塞罕坝的历史,我们才能对塞罕坝的美有一种更为立体的认识,才能重新感知塞罕坝美景的厚重。

清末,国势衰微,内忧外患,为了弥补国库空虚,塞罕坝附近开围放垦,树木被砍伐殆尽,加之山火不断,原始森林荡然无存。这个昔日美丽的高岭”变成了林木稀疏、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

直到1962年2月14日,林业部下达相关通知。自此,塞罕坝开始了持续至今的生态修复工程。

在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时候,塞罕坝林场寸草不生,黄土一片,但是这个时候从祖国各地来了三百多个年轻人平均年龄就只是二十四左右的年轻人。朝气蓬勃的,带着一片赤心来到了这个荒漠,他们就是第一代塞罕坝人。

曹国刚是他们当中的一个。当时没有太多先进的工具,只作文是锄头铲子,工作都是自己亲手做,自己锄地,自己种树,自己取水

曹国刚平生最大的心愿是把油松引上塞罕坝,丰富林场的树种结构。于是,他半辈子的心血就花在这件事上。善于借助外脑”的他,还邀请北京林业大学的专家一道联合攻关。

可惜,身体不由人。他咬紧牙关攻克技术难题,疾病却紧紧咬”住他不放他患上了肺心病,呼吸困难,心肺衰竭。说话都成了问题。他就用笔写,写自己获取的经验,写进一步的设想,写内心的愿望,写到满头大汗还是不肯停歇。

妻子了解他的脾性,哭着喊:你放心吧,我还让孩子搞林,把油松引上塞罕坝!”

在塞罕坝林场中,他们已经有三代人在为此付出自己的心血了。有一句话说得好:每一个青春都饱经风霜,每一个生命都来之不易。就是因为他们三代人的不懈努力,让塞罕坝林场从之前的第一棵树到现在的120万亩的靓丽风景线,这个林场的景观让世界上是所有人有惊叹不已,为之佩服。也正是因为塞罕坝人,才让整个世界看到了人类创造绿色文明的奇迹。

在塞罕坝林场职工说:这里有多少树木,也就有多少故事。”这里的一草一木,都由塞罕坝人亲手种下,都凝结着汗水与青春,我们已难以想象在当年的极端条件下,他们是如何打赢这浩大的生态攻坚战的。

最美的青春”这部电视剧就是演绎塞罕坝人,他们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正像林区的松柏一样,他们因坚守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