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名人小传
时间: 11-06 来源:王俊杰
摇曳的灯光下,有一白发苍苍的老叟,而在他的心里,有一日新月异的南通,他就是南通一人”,轻工业的巨人张謇。
张謇自幼聪颖好学,不论何时何地,都带上一本书。有一年夏天,蚊虫滋盛,小张謇一心想要读书,可没多久腿上就布满了红包,怎么办呢?他就让家人取来两个盛满水的大瓮,将脚插入其中,蚊虫就无法干扰他了。只见他抚平书页,仔细阅读,那红扑扑的小脸上露出了笑容,好像比吃了蜜还要快乐,竟连晚饭都忘记吃了,经过书香的熏陶,小张謇的才华突飞猛进,并在科举考试中锋芒毕露,高中状元。
高中状元不久后,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张謇与老师翁同龢之间书信来往频繁。在信中,他坚定地说: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主权”,并亲自在战后赴日本,经过七十余天的考察,他充分体会到日本明治维新带来的社会发展,呼吁清政府进行效仿,不幸失败。
仕途走不通,张謇便回到家乡,施展他的政治抱负。那里要新建学校,那里要疏作文通江水,哪里要开垦种田,哪里要安置流民,他都亲力亲为。白天他跑地方,了解民情;夜晚,他铺开地图,进行规划,并安排第二天一天的工作。在他的努力之下,南通形成了一城三镇”格局,达到老有所养,幼有所育,病有所医,残有所学”的理想状态。
在做讲解服务的过程中,有人曾这样问我:张謇为什么要这样为南通卖力?”我说:张謇追求的不是名与利,而是百姓安居乐业;他所希望的也不是钱和财,而是国家繁荣昌盛。”濠南别业二楼大厅悬挂的《荷锄图》就是最好的证明:退出政坛的张謇甘当一名农夫,在江海大地上经营他的实业救国事业,想要探索出一条救国救民的可行道路,以此示范全国。所以怀有如此抱负的张謇,怎能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呢!
是啊!张謇的一生为民着想,为国分忧。面对国难,他义无反顾地在南通试点,躬身实践,以便让全国效仿。他是南通的农民”,是人民的衣食父母,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座丰碑,更是我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