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灯谜的作文八篇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第一篇:猜灯谜

春节一到,红色一下子就笼罩了整个城市,大街小巷看上去全都着了火似的。于是今天我们在作文班里猜灯谜。

老师把六个人六个人的分成四组,我心想老师的盒子里装了什么东西呀?于是,同学们一个个猜,同学们一个个急的抓耳挠腮,突然,吴柯静站起来说:是灯笼。老师一拿出来我们都惊呆了,原来真是灯笼,我心里悄悄的说:吴柯静就是吴柯静,真厉害。

接着老师让选自己组的组长,我们选了任旭阳,然后老师又让组长上讲台随便抽了一个灯谜,我对任旭阳说:选二选二呀!组长听了我的话选了二,任旭阳沮丧着脸回到座位上,我问难不难呀?他说难死了,都怪你让我选二。我问他谜面是什么?他说:站在太阳上打一个字。我们猜了好多,甚至在本上写,也猜不出来,老师说剩几十秒了,我急的上蹿下跳抓耳挠腮,最好我们说了炎热的炎字,老师摇摇头,我们激动的心情好像一下子从天堂掉进了地狱,结果第二组说了是音乐的音字,老师一点头我们惊呆了。

到了公布答案时我们得了0分,他们埋怨我,说都怪你,都怪你。第三组也是0分,我们真是非常失落,希望再比一次,第二组和第四组各得了2分,他们高兴的好像一下子飞上了天堂,蹦蹦跳跳的。

通过这次猜灯谜,我知道了没有做不到的,只有想不到的。

篇二:元宵节猜灯谜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晚上我和爸爸妈妈一起上街玩。

大街上车水马龙,到处张灯结彩。市中心周围四条宽阔的马路上灯火通明,使整个城市笼罩在灯的海洋里,到处洋溢着节日的气氛。我们一家来到商之都门口,那里围着一群人,里三层外三层围的水泄不通。人群中还搭建了一个露天舞台,上面有8个小孩在吹气球看谁先吹炸。别看那些小孩十分瘦小,样子有些弱不禁风,但吹起气球来还是能露一手。在一旁的主持人手里拿着麦克风不停的呐喊加油,使全场的气氛推向高潮。

我们穿过熙熙攘攘的人群来到大厅内。大厅里的大牌子引起了我强烈的好奇心,凑上前一看原来是猜灯谜,猜到了就到总服务太兑现。我看了浑身都是精神,连忙拉着父母上二楼。到了二楼抬头看天花板,哇好多的灯笼,有些灯笼下面还挂着红色的纸条,那上面写的便是谜面。有的是打一个成语,有的则是一个字,有的则是一名球星的姓名,有的还是一本书名、一道菜名。形式各种各样,让人伤透脑筋。到了卖内衣的地方有一个谜面让我一看就知道谜底:水上健儿(打一成语)我猜的是如鱼得水,因为这则谜语曾在电视上播过。正当我兴奋的准备到总服务台报谜底时,爸爸的一句话让我犹豫不决:肯定不对,‘如鱼得水’和‘水上健儿’有什么关系?我想是啊,可我明明记得是对的呀,对,要相信自己。

篇三:元宵猜灯谜

打开我的记忆宝库,令我永远不会忘记的是今年的元宵猜灯谜.。

那天晚上,我吃过晚饭,刘依洋来叫我去会所参加小区的猜灯谜晚会。沿路我看见小区的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地向会场涌去,我和刘依洋也随着人流来到了晚会现场,刚一踏进大门,我就看见会场里人头攒动,人山人海,会场上方挂着五颜六色的彩纸,上面写着一条条的谜语,有的人对着那些五花八门的谜语歪头沉思,有的人不时在自己带来的本子上涂涂写写,有的人拿着自己的手机在上网查阅.

这时雷力满脸喜悦地向我跑过来说:肖俊涛,我拿了两个奖品了。我和刘依洋也激动起来,跃跃欲试,我们在一条条的谜语中间穿梭着,寻找着自己能猜出的谜语,突然我的眼前一亮,看到了一条简单的谜语牛过独木桥,我一看十分眼熟,心想:一个牛,独木桥就可以想像是一,牛加一不就是生字吗!我兴奋地跳了起来,马上把答案写在了本子上,像泥鳅般的从人群里钻了出来,兴冲冲地拿给工作人员看,工作人员向我竖起大姆指并撕给了我一张奖券。刘依洋看到了,也不甘示弱,在谜语中搜索起来,只见她站在一条谜语底下托着下巴思考着,我走过去一看,上面写着二点水打一字,我说:二点水不是偏旁吗?怎么会是一个字呢?刘依洋一副茅塞顿开的样子,在纸上写了一个字,便一溜烟地跑开了,不一会儿拿了一个洗洁精回来了。我急忙问她:是什么字呀!她欢快地说:二点是二点水偏旁,加上一个水不就是冰吗!我恍然大悟。

我用奖券兑换了一瓶洗手液,我还得到了一盒牙膏,刘依洋也颇有收获。

晚上十点钟,在一阵阵的欢笑声中晚会结束了,大家依依不舍地回家了。

篇四:猜灯谜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 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它是一种富有讥谏、规戒、诙谐、笑谑的文艺游戏。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武林旧事·灯品》记载:"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元宵佳节,帝城不夜,春宵赏灯之会,百姓杂陈,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所以称为"灯谜"。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篇五:元宵节猜灯谜

今年的正月十五日,也就是一年一度的元宵节,我们班举行了一个既有趣又有意义的活动——元宵节猜灯谜的活动。

早在放假之前,老师就叮嘱我们开学一定要带灯谜。还必须要是拿彩纸来做的。

很快,一个寒假眨眼间就匆匆忙忙的过去了,就到了开学那天——刚好也就是元宵节。

才是早上有些同学已经迫不及待,蠢蠢欲动了,着急想去猜灯谜。更是在吃午饭时,同学们心急如焚,不停去问老师:什么时候猜灯谜啊?中午睡觉时,我猜同学们的心情肯定是十五个吊桶大水——七上八下的。

下午,我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班门口,顿时就愣住了:几乎是全班的同学都围在墙边,你推我搡,却都没影响各自专注一心的态度。有的望着灯谜仔细思考,有的和同学在一起探讨,有的同学踱步思考极为苦恼……在这热闹的场面里,我庆幸我带了相机,第一时间把这热闹的时刻记录了下来。不过我也在猜灯谜,首先我看见了李思卓的灯谜:石头旁边有块皮(打一字),我马上想到,这绝对是拼字的一个灯谜。我首先想,石头就是石,那么就是石字旁边有一个皮字,绝对就是破字了。我一问李思卓,果然没错!还有一个是邓紫荆的灯谜:所有的甲鱼穿金衣(打一电影名),我想到,这绝对是用意思理解的灯谜。甲鱼穿金衣?那就是金颜色的啊,所以我立即想到:满城尽带黄金甲,一问邓紫荆,果然又对了!

可是,快乐的时间总是过得很快,活动快结束了,同学们都兴高采烈地举着战利品回班了,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真是一次热闹的活动啊!

篇六:猜灯谜闹元宵

今天是元宵节,听说凌江名庭6楼举行猜灯谜活动,妈妈就早早地烧好晚饭,准备让我去大显身手了。

活动开始,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走进大厅,每个人脸上都信心百倍的样子,当然我也不例外,我快速地拿出一目十行的功夫,生怕一眨眼就被别人抢了先,拿着我认为是比较简单的灯谜不放,可我绞尽脑汁,也想不出一个答案,旁边的人是拿走了一条条谜语,我急得满头大汗,可是越紧张脑中就越没思路,最后我只能象一只战败的公鸡败下阵来。唉,只能怪自己知识面太窄了。没几分钟,大厅里的灯谜已经所剩无几,看来今天是一无所获了,正想打道回府时,听到妈妈对着我喊:康康,这里还有一张|||字谜,你看看会不会?真的,在一个最不显眼的地方,还挂着一张灯谜呢,不过我现在可是一点信心都没有。我漫不经心地一看,只见谜面是一个炭字,打一成语。呵呵,我脑中灵光一现,小样的,终于抓到一个我会的了,这不刚好在发下的《语文知识大全》中看到过吗,我马上拿下纸条三步并做二步地去领奖了,小朋友,恭喜你答对了。听阿姨这么一说,我马上猜测到底能得到啥奖品,洗洁精,餐巾纸,乒乓球。。。。。。小朋友,不好意思,奖品已经领完了,这样吧阿姨奖你一把瓜子。这,这跟我想象中的差距也太大了吧,唉,不过瓜子就瓜子,至少这个也是通过我的劳动所得的,嘿,还别说,我真没吃过这么香的瓜子。

元宵活动结束了,大家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回家了

篇七:灯谜会

今天,我迈着轻快的步伐来到了教室。今天下午举行灯谜会!哦!老师万岁!一阵阵欢呼声响彻云霄,震耳欲聋。

上课了,同学们各自提着灯笼,拿着灯谜,兴高采烈地来到了教室。他们个个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准备猜灯谜,拿奖品。随着老师一声令下,安静的教室顿时沸腾起来。同学们有的交流,有的看灯谜,有的观花灯……好不自在。

我看见了小巧玲珑的爱心灯,威风八面的虎灯,活泼可爱的兔灯,栩栩如生的龙灯,还有许多说不出它的名字的。瞧,那只小猪憨厚可爱,一摇一摆的,可爱极了。

我开始猜谜了。两个胖子,打一地名。我想:两个=合,胖子=肥,合+肥=合肥!我找到出题人——卞涵,告诉了她,拿到了奖品。好事成双!于是,我开始寻找下一个目标。一个人照镜子,打一字。人照镜子,就是两个人,人+人=从。我告诉出题人——林子昂,可他却说:错!你是猜不出来的!我不甘心,绞尽脑汁。是人!我对他说,因为照镜子的时候东西会反过来!给你,奖品。太棒了,我有了两份奖品。

环顾四周,同学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抓耳挠腮,有的窃窃私语,个个都沉浸在谜海中了。

灯谜会真有趣!

篇八:谜语课

一时欢喜一时愁,想来想去不对头,要是处处都想到,愁眉一展喜心头,打一活动名称。谜底是什么呢?告诉你们吧,是猜谜语。不错,这堂课我们就要猜谜语。

首先,刘老师拿起粉笔在黑板上写下一道谜语:小小扫帚,一手拿牢,白石缝里,天天打扫,打一生活用品。谁能猜出这是什么?她问大家。刚开始,教室里鸦雀无声,后来,有很多同学举起了手,一位同学说是扫帚,刘老师摇了摇头,拖把,鸡毛掸子。。。。。。同学们纷纷回答。但刘老师始终微笑着摇头。牙刷,一位同学说。猜对了,刘老师终于点了头。有谁见过用拖把和鸡毛掸子刷牙的?没有!同学们哄堂大笑。有的学着刘老师的语气说话,还有的快笑破了肚皮。

接着,刘老师又在黑板上写下一道谜语:汽车一到站,乘客人不见,让同学们猜,大家议论纷纷,有同学说是车,有同学说是站,还有同学说是人,大家绞尽脑汁都没猜出来。最后,刘老师告诉我们,谜底是乖,乘字下面少了个人字,不正是乖吗?哦!同学们顿时恍然大悟。

叮铃铃,下课铃响了。通过这堂有趣的谜语课,我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一时欢喜一时愁,想来想去不对头,要是处处都想到,愁眉一展喜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