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作文写作的修辞方法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修辞本义就是修饰言论,也就是在使用语言的过程中,利用多种语言手段以收到尽可能好的表达效果的一种语言活动。小编收集了语文作文写作的修辞方法,欢迎阅读。
什么叫修辞呢?
所谓修辞,就是对言论的修饰,我们的说话及行文所用的语言表达了我们思想,修辞,就是对这种语言的包装,目的是让我们的语言更生动,所表达的效果更好。
简单的理解“修辞”我们以如下语言做表述——修辞,狭义上就指语文字修辞;广义上包括文章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的全过程,同时也包含语文字修辞。
诗词乃文之精粹,其对语言的修饰要求、对诗文的谋篇布局的要求、以及对遣词造句的艺术要求,都是最高的。所用,“修辞”对与往往们创作以及欣赏诗词都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严重点说,没有修辞,就没有诗的存在。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加以修炼。
修辞的概念不多做阐述了,我们今天就近体诗对修辞的要求及方法,做一大致介绍,抛砖引玉,主要和大家相互切磋,共同学习。
我先对一些修辞手法(也叫“修辞格”)做一简单介绍,已知修辞手法大致有如下几种:
比喻{其中又分为:
1明喻、 2喑喻、 3借喻、 4博喻(复喻)、
5倒喻(逆喻)、 6反喻、 7互喻(回喻)、
8较喻(强喻)、 9譬喻、 10饰喻、 11引喻};
白描,比拟(比体),
避复,变用,层递,衬垫(衬跌) ,
衬托(反衬、陪衬),
倒文,倒装,迭音,叠字复叠,顶真(顶针、联珠),
对比,对仗(对偶、队仗、排偶),
翻新,反复,反问,反语,仿词,仿化,飞白,分承(并提、合叙、合说);
复迭错综,复合偏义,共用,合说,呼告,互体,互文,换算,回环,回文,降用,借代,设问,歧谬,排比,拈连,
摹绘{又分为:1摹形,2摹声,3摹色},列锦,连及,夸张,警策,示现,双关,重言,重叠,指代,用典,引用,移用,须真(联珠),谐音,歇后,象征,镶嵌,析字,
委婉{又分为:1迂回语、2谦敬语、3避讳语],婉曲,通感(移觉、移就),跳脱,转文。
看着眼花缭乱吧?呵呵太多的。
其实,我们日常行文常用的只有这几个:
比喻、比拟、借代、拈连、夸张、双关、映衬、移就、对偶、排比、错综、仿词。
还嫌多吗?那么,我们就只关注如下这几个吧,这些与近体诗关系比较密切:
1,比喻、2,映衬、3,示现、4,联绵、5,转品、6,双关、7借代
其实,在近体诗中,关于音韵、对偶以及用典占有很大的比例。在造句方面,我们常用到的是关于“倒装、设问、呼应”(有关造句常识,我们另行开课讲座)。我们这里仅对上面几个与近体诗写作关系比较大的进行分析,其余的关联不多的,在此忽略。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行找资料深入研究。
(一)比喻——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简单的说,就是用已知的材料去说明未知的事物。比喻有个前条件,那就是比喻者与被比喻者必须有共同点,但其本质又是不同的。这样形成的比较才是比较好的。
举例如下:
1,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庄子)
把交情的浓淡,与酒水相比较,很形象。重在浓淡的意味上,而交情和酒水,又是不同性质的事物。
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飞花之轻盈,比如梦境之虚幻。丝雨之连绵,比如愁绪之不断。比喻之句,可见一斑。还有些例子大家自己参详:
3,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
4,年来愁与春潮满,不信湖名尚莫愁。(王渔洋)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孔雀东南飞)
6,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论语:颜渊篇)
关于比喻的运用,我们在写作也要有创新。你的比喻是别人没有过的,既形象生动,又新意有趣,那就是佳的。如果前人用过的,你却一再的使用,味同嚼醋,终属无趣。比方说,有个人把漂亮的女人形容成花,花一样的女人。很新颖,再来一个人,还是说女人象花,大家就觉得他的话没意思了,不予理睬。那第三个人再去说这女人象花,我们只好去给他一顿老拳了,太没新意了,太可恶了。
(二)映衬——用相反的两种事物互相引用,做出强烈的对比,目的是加深读者的印象,这叫映衬。
举例如下:
1,全家白骨成灰土,一代红妆照汗青。(吴伟业)
“白骨”和“红妆”对比够鲜明吧?一红一白,反差强烈,在色彩上,在蕴意上,也是截然相反的。同样在这句,“灰土”和“汗青”也形成了映衬的关系。在这句里还应注意到,上下句的关系是映衬的,而上句“白骨”和“灰土”却是协调的,下句“红妆”和“汗青”也是协调的。我们写诗时,切切要注意意象的协调关系。同时,“白骨”和“红妆”本也是一类事物,有其共同点,那就是人,只是相反的两个形象。
2,记取僧楼听雪夜,万山如墨一灯红。
同上一例一样,我们注意到这句,也是在颜色上做一比较---黑(夜)和红。曾有诗评如是说:“末句以数字及颜色作对衬,意境之美,令人神往”。我们可以多做借鉴哦。
3,劝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
这里,不是上下句的映衬了,而是一句之中的反差对比。“一”和“万”在数量上的巨大反差,功成和枯骨的反差。强烈的反差,当使人印象深刻。
4,百里骊山一炬焦,劫灰何处认前朝。诗书焚后今犹在,到底阿房不耐烧。
这里用什么来映衬的呢?我们会注意到“诗书”很易燃烧,但传经千古而犹在。而“阿房宫”很坚固吧?却灰飞烟灭了无踪迹。这就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这种对比,也阐述了一种道理,仁义和*,哪个更坚固!
5,事去千年犹恨速,愁来一日即知长。
“千年”和“一日”对比明显,“速”和“长”又起到的是这种对比的深化作用。
(三)示现——就是带领读者走进你想象的那种空间。
这种将过去或者未来或者无法亲自到现场看到的事物,用绘画一般的构图手法,用文字的描述,来呈现在读者面前,这种手法,甚至可以穿越时空,走进梦境,把不可能变为可能。这就是所谓的“示现”。象杜牧的《阿房宫赋》,庄子的《逍遥游》、《齐物论》等,都是通过这一手法所完成的。甚至我们看到的《西游记》也是这样性质的哦。这种手法,在文学与艺术之创作上,占有极重要之地位。善于使用,当成就精彩神来之笔。诗贵想象,那就把你的想象展现出来,示现哦!示现,是诗词创作的重要手段。
先看李白的一首诗:
风动荷花水殿香,姑苏台上见吴王。
西施醉舞娇无力,笑倚东窗白玉床。
凭想象,把过去的事情写出来,这叫“追述”的示现。李白写啥呢?写西施呢,比他可早N多年了。他看不到,但他可以享受想象的快乐。那就追述一番吧。
看完老李再看小李的一首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和上一首想法,不去追述过去的时光,而是想象未来的情景。这叫“预言”的示
我们再看一下王维的诗: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偏插茱萸少一人。
很远的地方我们也看不到,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啊,把远处的给想象过来,这叫“悬想”的示现。前面两个是时间尺度上的想象拉伸,这个却是在空间尺度上的拉伸。我们的想象力,是可以穿越时空的,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