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热爱方言,保护方言的故事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2015年7月5日,在湖南工作了近20年的电视节目主持人汪涵出资465万元,正式启动湖南方言调查“響應”(响应)计划。 项目计划用5到10年的时间,对湖南方言展开调查研究,被誉为“社会力量参与语言资源保护的开端”。今天小编就来分享汪涵热爱方言,保护方言的故事,希望读者喜欢。

汪涵热爱方言,保护方言的故事

汪涵经常在主持节目时候,用穿插方言的方式来调动气氛,现今,他又以总策划的身份推出了国内首档方言歌唱真人秀《十三亿分贝》,用年轻人喜欢的音乐的方式,嫁接上方言,打破现有音乐节目的模式想象和边界,以网综的方式呈现,来传递方言文化,对于汪涵来说,做这档方言节目可以算是他长期以来的心愿。

在《十三亿分贝》节目录制现场,记者采访到了汪涵,尽管刚刚做完5个小时直播,汪涵依然精神奕奕,回到化妆间,便直接进入访问状态。汪涵笑称为方言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但实际上他为此付出的努力与收获的成果是人所共见的。

说起节目,如今的音乐综艺市场内容细分升级,各类层不出穷的想法与创意,让节目制作者越来越难找到突破口。而《十三亿分贝》就是利用了方言成为题材上的入口,谈到做这档节目的初衷,汪涵说:“我一直都很希望自己能够为保护方言做一些事情,除了在自己的本职岗位上,想一些办法之外,还希望能通过一些其他的平台能让更多的年轻朋友关注到一点一点在我们生活中消失的方言。年轻人比较容易接受方式的就是歌唱,所以我们就想了个把方言和音乐结合到一起的节目。”

中国流行音乐中有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就是粤语歌曲,曾经占据了几代人的青春回忆,而对于大众似乎没有太感觉到粤语的方言属性,汪涵表示“我们从来没有把粤语歌曲说成是方言歌曲,包括闽南语,既然粤语歌可以有这么好的流行度,那么把其他片区的方言谱上非常好的曲子让充满活力的年轻人来演唱,应该也会有这种流行起来的可能,而这种流行就会势必让这个方言片区的年轻人就关注歌曲中的方言。做的这个《十三亿分贝》,意思就是说让原本属于非常区域性的小的方言,能够听到原本属于他们的十三亿分贝的掌声。”

做网综玩心大发,方言魔性勾连美好回忆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汪涵频繁接触网络综艺,《火星情报局》的成功让他打开了这个新的市场,而《十三亿分贝》则更加放开的展现出他的“网综水准”,在节目中汪涵除了以“方言守护者”的角色普及各地方言外,还各种放得开,在直播中对着镜头卖萌斗嘴,玩心大发。

对于为何要选择网络平台推出这个节目,汪涵说:“因为本身网络平台对节目的制作审核时间相对稍微短一点,我们做快速反应调整的时间把握性会强一些,还有一个就是作为电视媒体,毕竟是一个普通话传播的大平台,所以我们试图在其他平台上先去尝试这样的一种方式。”

对于已经非常习惯并擅长在荧屏上做节目的汪涵来说,网络平台虽然新鲜,却也“没什么区别,因为在电视上做节目和在网络上做节目,都是为观众服务,都是做观众喜闻乐见的节目,那我们为什么不能通过我们自己包容的状态把新媒体传统媒体朝着一个方向搭成一个更大的平台呢?所以我觉得对我个人而言,没有太多的差别,你只要心里想着做这个节目希望大家能够喜欢就好。”

魔性和网感是这个节目的两大标签,虽然汪涵已不是第一次接触网络,但他依然声称对“网络上的东西不是很了解”,比如说魔性,汪涵说“我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但我们在节目里说过谁的笑声充满魔性,魔性应该就是说不清道不明的对别人有吸引力。”

具体说到方言的魔性,汪涵认为“就是方言本身对每一个从小在方言环境里生活的人那种思绪中非常美好的东西的勾连,我们经常会想起自己的童年,童年的味道、童年的晚饭,大量的都跟语言有关系的。因为你生活在一个城市中,构成这个城市的整体印象的就是城市里特定的建筑、然后就是这个城市的语言,还有就是让你流连忘返的早点、或者是宵夜这种美食。所以如果有所谓的魔性的话,就是这种让你非常熟悉,小时候母亲就是用这种声音呼唤你回家,这种温情的东西都在你记忆深处。虽然说我们现在平常工作都用普通话,我经常说普通话就是让我们走的更远、走的更宽,但方言是让你不要忘记你是从哪里走出的第一步,每个人脑子里都有第一步出发的这个点,所以当这样的方言出现的时候,自然会勾连起你很多很美好的儿时的回忆,所以这个应该是它的一种魔性吧。”

保护方言任重道远,甘坐冷板凳不惧付出

实际上,用方言演唱歌曲来制作一档节目是个挺冒险的事情,毕竟并不是每一种方言都能被全国的观众听得懂,因此节目的受众相对来说就受到了局限,但汪涵并不这么想,“每一个方言片区都有很多的人,比如粤语歌的流行是有局限性还是没有局限性?我想只要好听的东西,它会穿透所谓的语言的阻隔的,所以方言不会成为所谓音乐传播上的一个阻碍。”

谈到方言的目前生存状况,汪涵直言“不是非常好,我们之所以做这样的工作,是我们有个所谓的‘阳谋’,我希望能够通过保护方言、了解方言,把它像非常宝贵的历史切片一样来保护起来。因为方言的消亡我个人觉得是一个趋势,现在孩子都讲普通话,是为了我们能够更好的沟通,大家讲普通话才能走的更远走的更快。我们保护方言是把它像历史切片一样保存下来,让若干年之后大家还能听到自己的祖先曾经就是用这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内心的爱、喜欢、愤懑、忧郁,诸如此类,就好像我们在博物馆能看到一千年的青铜器五百年前的绘画,但你可以听到一个清朝人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他的生活吗?你能听到汉代的人用什么样的语言来描述他们的的中正平和吗?你都听不到,这种语言的东西是很珍贵的。”

说起来方言的保护和传承,汪涵便进入了滔滔不绝模式,“全世界的历史都是用语文来记录的,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语还在文前面,所以我希望把它赶快收录下来,然后保存。保存的最好方式就是用,每个人都是语言的一个很活的载体,你只要愿意讲方言,你就是一个方言的保护。方言中也有很多古汉语的引申,很多康熙字典里已经沉睡几百年的字,但在方言中还活泼泼的存在着,这是很有趣的。但这种大的趋势不是说我们个人通过一档节目就可以改变的,我们只是尽可能的让他们在我们身边多回响那么十年二十年,能够让我们抓紧时间去做好这个切片,这个保护工作,所以我自己才在这方面做相应的努力,但的确很难,非常难,要做大量的田野调查工作,极其繁琐。做方言研究是个很大的冷板凳,但既然已经认定你可以在这上面做一些事情,甚至是可以获得一些欢乐的话,那就努力的通过各种手段去做吧。”

汪涵在节目中展现出了极高的语言天赋,他说:“这跟我从小生活的环境有关,我父亲从苏州毕业后分到了湖南,那时候有一大批的全国各地的大学生都集中在了湘潭,我们那个片区就有四川人、湖北人、上海人等等,所以我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经常听到各种方言,长大了后就比较感兴趣,一听就觉得很亲切,一听就会想起来这不是赵大妈么这不是刘阿姨吗,再加上做主持人,和全国各地的嘉宾在台下沟通的时候,如果你能够跟他讲他的家乡话,他就很容易放松。所以后来兴趣就越来越大,然后自己就觉得自己可以做方言方面的研究了,就看些专业的书籍,然后相应的语言学家去接触,慢慢的就走上了这条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