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学哲理故事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1:古鲁的三位老师

在印度,有一位德高望重的古鲁即将去世,一弟子向他求教:“先生,您的老师是谁?”

古鲁微闭双目,沉思片刻,缓缓答道:“在我的一生中,曾有过无数个老师。即使给我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我也难以将他们一一说出来。不过,真正让我受益终生的,是这样三位老师。

”我的第一位老师是一个乞丐。有一次,我在山中迷了路,眼看天色已晚,不知何处得以容身。黑夜中,我在崎岖的山路上徘徊,遇到一位乞丐。我向他请教,我到什么地方可以借宿一夜。乞丐对我说,‘这里是荒郊野外,方圆几里都没有人家。如果你愿意和一个乞丐住在一起的话,你就跟我走’。于是,我就跟了他去,一待就是一个月。每天早上,我随他一起上路乞讨。乞丐的生活漂泊不定,常常食不果腹、居无定所,可他总是非常快乐,从未有过失望。每天晚上睡觉前,他总是对我说,‘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我都在坚持冥思苦修。我的生活就像那位乞丐一样,时常陷入困顿之中。于是,我开始感到绝望,失去信心,甚至要放弃自己的功课。每每在这样的时候,我都会想起那个乞丐,想起他每天晚上对我说的那句话,‘感谢上天的眷顾,相信明天会更好’。

”我的第二位老师是一条狗。有一天,我因为口渴来到河边,碰巧,有一条狗也来到河边喝水。狗朝水中望去,突然发现水里也有一条狗——它自己的倒影。那条狗感到非常恐慌,它狂吠着落荒而逃。可口渴难耐,那条狗又不得不回到河边。尽管非常害怕,它还是一跃,跳进了水里,立刻,水中的那条狗不见了。由此我感悟到这是上天给我的一个启示:尽管你会感到害怕,可你一定要跳到水里去。

“我的第三位老师是一个小孩。一天傍晚,我在一个小镇上遇到一个小男孩,他的手里捧着一根点燃的蜡烛,他要到寺里去敬献他的蜡烛。我对小男孩说,‘这蜡烛是你自己点的吗’?小孩回答,‘是的,先生’。我又问他,‘点燃的时候,蜡烛就会发出光,而在未燃之前,蜡烛却不会发光。你能告诉我,这光是从哪里来的吗’?小男孩咯咯地笑着,并不急着回答,而是一口气吹灭了蜡烛,然后问我,‘你看,我现在把蜡烛吹灭了。你能告诉我,那蜡烛的光跑到哪里去了吗’?让我自视渊博的学问顿时化为乌有。那一刻,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无知浅薄、愚蠢迟钝。”

其实,人无常师,可这并不意味着我们没有学习的机会——世间万物皆为吾师。学习乃人生之常道,然师常师者未若师自然也。天上的云朵,地上的树木,自然万物皆可为我师。

如果说一个老师是一座游泳池,那你可以在此学会游泳。而一旦你学会了游泳,整个海洋就都是你的。

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2:寂静的天空

返程前,手机已没电。所有的牵绊,不得已都要放下。独自登上列车,从成都到郑州,一个昼夜轮回里,孤单是我唯一的盛宴。

火车穿过城市与村庄,穿过山涧,穿过荒原。我坐在窗前,无喜亦无忧,看长长的河流,看野外桐花半落,也看见一只鸟,安静地停在墓碑上。

我的面前,放着一杯可冲饮奶茶。是她送的,我不忍拆开包装。这么想,又觉得矫情,可我真是喜欢她——那样温婉而高洁的女子,又是庄严而慈悲的法师。

她是成都高山寺的主持,法名一晴。自幼体弱多病,三岁入了空门,方渐渐好了。这么说,我想起妙玉。“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用来形容她,真一点也不为过。

知道一晴法师很久了。一位作家朋友采访高山寺归来,感慨不已:“要复兴那样一家寺院,谈何容易!真是难为她了,年纪轻轻,竟有如此悲心!”她的确年轻,刚过三十周岁。研究生毕业后,她可以留校任教,也可以到市中心的寺院常住,她却选择来到偏远的高山寺—— 一座在地震中严重毁坏的观音禅院。

我对重建寺院没有概念,却对一晴法师心生好奇。读过她的文章,文思灵动,悲心如月。我中红楼的毒颇深,从来偏爱女子,何况是这般脱俗高才的人儿?

五一时,朋友告知,高山寺正组织佛法班活动,若去倒是好时机。我便只身前往了,并不潇洒,手机上关怀或担忧的短信,自登车便不曾停止。

初见她,是在后山的瓦砾堆里。她身材娇小,穿着宽大的僧袍,正和工人商议事情。不便相扰,我正欲绕行,她却远远地合掌,微笑。心中一凛,似在哪里见过这般情景?忙点头问好,再转身急急离去,有些仓皇。对她,竟是心存敬畏。

寺院规模不大,却极雅致,飞檐交错,文竹相映。朋友说,能发展到此真不容易,一年前都是废墟,全凭法师和她仅有的一位弟子里外操劳!我点头道:“幸而已接近尾声,以后可尽享清闲了。”朋友看我一眼,深叹口气:“世人哪知她们的悲心?这才是开始啊!”

晚上,终于和法师聚在一处。谈及经历,她坦言,自幼随香港师公长大,性格孤僻,除了出家,似乎也无别路可走。我无声地笑了,黛玉妙玉,哪个不是孤僻的性子?

问及寺院规划,她的弟子轻问:“师父,我来说吧?”她微笑着点头。她的弟子说,寺院建设困难重重,以后任务更加艰巨,但不管多难,她们都会坚持下去。以后要定期开办佛法班,同时发展慈善事业,援助贫困老人和儿童,还要开展义诊活动,带动当地形成良好的民风。说这些时,一晴法师安静地坐在旁边,手捻佛珠,偶尔做些补充。

我在寺里住了两天,由于工作缘故,不得不提前离开,遂向一晴法师辞行。她知我乘车要一昼夜,再三叮嘱小心。整理好了行囊,临出寺院,又见她匆匆赶来,特地赠我一如意,还有一杯奶茶,并无多话,只说:“以后要常来啊!”我点头,再点头,心中满溢感动。

火车在轰隆中前行,我在听一首蒙语民间歌曲,《ongmanibamai》,出自专辑《寂静的天空》。歌词并不懂,却极喜欢歌里意境。移目苍穹,云来了,又去了,雾霭漫漫,尘埃散尽,千百万年来,所有的一切都在改变,唯有虚空依然。人呢?在这缤纷多变的尘世间,什么是你永恒的守护?

这一世,注定是红尘中人,为情痴,为爱困,奔波劳碌是宿命。而在人生旅途中,庆幸认识了这么一个女子,她选择山居,守着清贫,守着晨钟暮鼓,只为实现心中的大愿。

佛学经典哲理小故事3:为什么很多善良的人一生痛苦?

曾经向一位德行极高的师父请教:“为什么善良的人还会经常感到痛苦,而那些恶人却活得好好的呢?”

师父很慈悲地看着我说:“如果一个人的内心有痛苦,那就说明这个人的内心一定有和这个痛苦相对应的恶存在。如果一个人的内心已经没有任何恶,那么这个人的心灵是根本不会感到痛苦的。所以,根据这个道理,既然你还经常感到痛苦,说明你内心还有恶存在,还不是纯粹的善人。而那些你认为是‘恶人’的人,未必就是真正的恶人。一个人能快乐地活着,至少说明这个人还不是纯粹的恶人。”

我不服气地说:“我怎么会是一个恶人呢?我一向心地很善良的!”

师父说:“内心无恶则无苦,你既然内心有痛苦,说明你的内心就有恶存在。请你将你的痛苦略说一二,我来告诉你,你内心存在着哪些恶!”

我说:“我的痛苦很多!我有时感到自己的工资收入很低,住房也不够宽敞,经常有‘生存危机感’,因此心里常常感到不痛快,并希望尽快能够改变这种现状;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什么文化的人,居然也能腰缠万贯,我感到不服气;像我这样一个有文化的知识分子,每月就这么一点收入,实在是太不公平了;我的家人有时不听我的劝告,我感到不舒服……”就这样,我向师父述说了一大堆自己的痛苦。

师父点点头,不停地微笑,而且笑得更加慈祥,他和颜悦色地对我说:“你目前的收入足够可以养活你自己和你的全家,你们全家也有房屋住,根本不会流落街头,只是面积小了一点而已,你完全可以不必要为这些感到痛苦的。可是,因为你内心对金钱和住房有贪求心,所以就有苦。这种贪求心就是恶心,如果你已经将内心的这种贪求恶心去除了,你就根本不会因为这些而痛苦。”

“社会上一些根本没有文化的人发财了,你感到不服气,这是嫉妒心,嫉妒心也是一种恶心;你认为自己有了文化,就应该有高的收入,这是傲慢心,傲慢心也是恶心;认为有文化就应当有高收入,这是愚痴心,因为有文化根本不是富裕的因,前世布施才是今世有钱的原因。愚痴心也是一种恶心!”

“你的家人不听你的劝告,你感到不舒服,这是没有包容心。虽然是你的家人,他们却有自己的思想和观点,为什么非要强求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和你自己一致呢?不包容就会心量狭隘,心量狭隘也是一种恶心!”

师父继续微笑着说:“贪求心也好,嫉妒心也好,傲慢心也好,愚痴心也好,心量狭隘也好,这些都是恶心。因为你的内心存在着这些恶,所以你就有和这些恶相对应的痛苦存在。如果你能将内心的这些恶彻底去除,那么你的那些痛苦也会烟消云散。”

“要用快乐和满足的心态看待你的收入和住房!你应当想想你根本不会饿死和冻死,而那些富人虽然也有钱,其实也只是没有饿死和冻死。你应当看到,人是否快乐,不取决于外在的财富,而是取决于自己的生活态度。把握生命的分分秒秒,用乐观、安详和勤勉的生活态度来代替原来的贪求心,你的心就会渐渐快乐起来。”

“社会上没有文化的人发了财,你应当为他们高兴才对,要希望他们能够具有更多的财富、拥有更多的安乐才对。别人得到,要像自己得到一样开心;别人失去,要像自己失去一样难过。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善人!而你现在的心是别人的财富和安乐超过自己就不高兴,这是嫉妒心,嫉妒心是一种很恶的心,要坚决去除!要用随喜心代替嫉妒心!”

“认为自己在某个方面超过别人,就自以为了不起,这是傲慢心。常言说‘傲慢高山,不生德水’,人一旦有了傲慢就会对自己的不足熟视无睹,因此根本不可能看到自己内心的种种恶,从而改过迁善。所以,傲慢者自己堵塞了自己的进步之门。此外,傲慢者常常会有失落感,渐渐会有自卑感。一个人只有从自己内心深处培养起虚怀若谷的胸怀,心甘情愿地永远将自己放在谦卑的位置,内心才会感到充实和安乐。”

“虚空能够包容一切,所以广大无边、融通自在;大地能够承载一切,所以生机勃勃、气象万千!一个人生活在世界上,不要随随便便就对别人的行为、言语看不惯,即便是自己的亲属,也不要生起强求心,要随缘自在!永远用善良的心帮助别人,却不要贪图或强求什么。如果一个人的心胸能够像虚空一样包容万物,这个人怎么会有痛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