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小学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时间: 11-04  来源:网络

一、单项选择题

1.认为人都有侧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这是( )的观点。

A.孟子

B.朱熹

C.王阳明

D.程颐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2.下列关于作家、作品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一部著名的史学和文学名著,课文《曹刿论战》就选自其中

B.《爱的教育》是英国作家德?亚米契斯为9至13岁的小孩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以日记体形式讲述了一个叫阿廖沙的小男孩成长的故事

C.柳宗元是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著有《柳河东集》

D.莫泊桑是法国作家,被称为“短篇小说巨匠”,《我的叔叔于勒》就是他的作品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德?亚米契斯是意大利小说家,《爱的教育》是一本描写少年生活的特写集,而阿廖沙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童年》里的人物。

3.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东汉末年某一儿童将圆周率背诵至第7位

B.唐代女性以细腰为美,瘦身成为当时妇女中流行的时尚

C.清朝末年中山装开始在国人中流行

D.19世纪末我国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大学教育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A项考查了第一位将圆周率计算到小数点后7位的科学家——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B项巧妙地利用现代人们追求以“瘦”为美的观点,来考查唐朝当时的人体美观点。C项从服饰方面来考查历史文化知识。清朝时人们的服饰以长袍马褂为主,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流行起来的服装。

4.下列儒家经典名句中体现中国传统文化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是( )。

①《尚书?泰誓》:“惟人万物之灵。”

②《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日:‘伤人乎’不问马。”

③《论语?为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④《荀子?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参考答案】C

【名师点睛】本题所涉及的文言经典名句大都直白、浅显,只要有基本的古文阅读能力即可明白其意,不难回答;另外③中语句是关于学习的方法的,不是关于关注人、重视人、崇尚人的价值取向的,拿准了这一点,运用排除法,就可以轻松作答。

5.按文学体裁给以下课文分类正确的是:( )。

①《听潮》②《海燕》③《在烈日和暴雨下》④《故乡》⑤《分马》⑥《济南的冬天》⑦《梅岭三章》⑧《七根火柴》⑨《周总理,你在哪里》⑩《菜园小记》

A.①③⑥⑩

B.③④⑤⑧

C.②⑦⑨⑩

D.④⑥⑧⑩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B项中均为小说。

6.下列诗句和作者搭配正确的是( )。

A.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岑参

B.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杜甫

C.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白居易

D.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陈子昂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D项出自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A项是出自杜甫的《春夜喜雨》。B项是孟郊《游子吟》中的诗句。C项是李白的《月下独酌》中的诗句。

7.下列关于人文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开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的朝代是隋朝

B.“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民本思想的体现

C.提出“中庸”这一中国传统文化最高价值原则的人是孔子

D.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主要思想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严复翻译出版的《天演论》所宣传的主要思想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师夷长技以制夷”思想源自于魏源的《海国图志》。

8.契诃夫《苦恼》中老车夫姚纳的苦恼是( )。

A.风雪交加中拉不到乘客

B.小马没有食物

c.儿子突然病故

D.无处诉说丧子之痛

【参考答案】D

【名师点睛】《苦恼》主要是要体现出俄国社会里的人情冷漠,人甚至不如动物通人性的不正常的社会现象。

9.中西文化交相辉映,如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是同时代的著名戏剧家。下列属于同时代同一领域的文化名人是( )。

A.孟子和苏格拉底

B.关汉卿和达尔文

C.王阳明和哥白尼

D.曹雪芹和孟德斯鸠

【参考答案】A

【名师点睛】此题为中西对比,根据各人生活时代加以对比可判断。也可以从研究领域来分析。

10.“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 )。

A.柳宗元

B.韩愈

C.欧阳修

D.苏轼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出自韩愈的《师说》。

11.“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诗句出自( )。

A.林则徐

B.龚自珍

C.魏源

D.纪晓岚

【参考答案】B

【名师点睛】该句出自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全文:“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12.某校文学刊物转载的一段评论中有四个注解,其中不正确的一个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