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英国

时间: 06-29  来源:乐乐

我是一个小学生,这次,我有幸加入了赴英国文化交流代表团的行列。在英国,我们呆了九天,但是,我们听到学到看到悟到的,我一辈子也不会忘记。

在英国,我们访问了威尔士的奥克菲尔德小学,那里的英国朋友热情的迎接了我们,我们还听了他们的一节课,再加上丁校长在晚餐时开的文化交流会,让我感受颇深。这一路上,让我感受最深的是英国的树。在英国的威尔士,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乡村郊外,树的身影总离不开我们的视线。由于我国是发展中的国家,所以,我们提出要向成为发达国家而努力。一旦有空出来的地盘,不是造高楼,就是盖小区。但又由于资源等种种方面跟不上,大量的砍伐树木,导致环境破坏极其严重,虽然现在正在实行“打造绿色城市”政策,但也晚了。而英国呢?其实,从公元前到现在,他们也知道国家需要发展,但是,他们把发展的目光,不仅仅放在自己的领土上,而且还放在了其它国家上。于是,他们就将其它国家占领或纳入了自己的管辖范围,也就是人们所说的殖民地。他们把重工业和一些污染严重的发展项目,都迁到殖民地去进行,再将资源运回国内,在国内发展科技,再加上他们在很早以前就有了植树造林和保护绿色生态环境的意识,所以英国一直是一个蓝天白云、绿树成荫的国家。

这是英国与我们环境上的区别。文化方面,那就更不同了。

我们的学校都一直弘扬“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学生。”而英国呢?他们就跟我们截然不同:他们的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特长。但除了特长以外,其它方面都不行。虽然这样有点偏科,但是,如果将同一特长的人全部聚集起来,就会成为这方面的精英。而我们,虽然每个人都是什么都会,但是由于每一个人的“发光点”不同,所以每一个方面的精英都不多。这也是为什么西方国家人才出众的原因。

欧洲国家与我们最大的区别是对历史文物的保存。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大国,国家历史遗产应该是数不胜数。但由于时代的进步,人们变得有点“喜新厌旧”:一座座高大宏伟的建筑取代了历史久远的古遗址;一个个记载着历史岁月长河的遗址,在时代的进步中渐渐消失……

英国却不同,他们认为,历史越久远的建筑越值得保留:像威尔士城堡、牛津大学教学楼、国家历史公园等等这一些建筑,哪一个没有几百上千年历史?特别是威尔士城堡的历史,恐怕,要追寻到公元前去了!

我上面列举的种种事例,都只是英国与中国文化或环境上的区别。但让我最一生难忘、触目惊心的,还是大英博物馆。

走进大英博物馆的中国馆,没有一个中国人不为之震撼,我也一样。墙上挂的都是我们老祖宗的东西:玉石、铜器、佛像、雕像等。这些东西,不是1860年从圆明园抢来的;就是1840年开始的鸦片战争中,《黄埔条约》、《南京条约》等等条约中被作为停战条件的。我看着祖国的一件件瑰宝被掠夺,一件件珍品被强占,对当时清政府的软弱无能和英国人的野蛮行为而感到耻辱和愤怒。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一百多年前,在百日维新失败后反思中的梁启超先生在1900年的《少年中国说》中写下了上面这段话,把中国强盛的希望放在了青年人身上。一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作为梁启超先生话中的中国少年,经历了这次英国行,真正切身心的体会到了这段话的含义。我一定不会辜负梁公对中国青少年的期望,我会发愤图强,迎着东升的旭日,精神抖擞,为祖国的明天更美好、更和谐而努力奋斗!

作文犀利评价

小作者观察细致,按先总后分的方法,语言准确,如“在英国的威尔士,无论是在大街小巷;还是乡村郊外,树的身影总离不开我们的视线”,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我眼中的英国”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