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之旅

时间: 07-18  来源:姬轩辕

暑假的一天,我,爸爸,妈妈,爸爸的两个朋友一起去江北水城聊城了。第二天,张伯伯和我们一起去了大运河。

目的地一到,我看着通往北京城的这条平静的河。这条河并不宽,主要是从南方运木材去北京的河。在 那时被称为暴政。那时隋炀帝可能是按自己所需凿的。

我们又去山陕会馆玩了。山陕会馆是山西商人和陕西商人集资建设的。门口有四樽石像,其中有两樽是麒麟,石像刻得栩栩如生,像活的一样。里面有很多麒麟,凤凰的画相,和活的一模一样。我们走到另一个小院落时,向后一看,一个大戏台出现在我们面前。因为这里是商人拜佛的地方,戏台对面就是关羽的庙,商人不允许老百姓挡住关羽的视线,老百姓只能在一旁观看,而商人却可以在观戏楼上听戏,而不是看戏。进关庙时,台阶栏杆上一行字,听说是天下太平。从后面走出去之后,,我们看见了会馆里最高的楼——春秋阁。一出春秋阁,我们看见了三个大石碑,地契。石碑上写着谁捐了多少钱,最少的只捐了一分钱,最多的捐了一千。

我们告别了山陕会馆,去了仁义胡同。仁义胡同是一个六尺宽的小胡同,相传两家人为了争地基,纷纷找在京城为官的亲属撑腰,千里修书求助,其中一家的亲属官居兵部尚书,他给老家的人回信,信中说“千里修书为堵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只是不见秦始皇。”家人接此信后,主动将地基让出了三尺,另一家为此深受感动,也将地基让出了三尺,形成了如今的六尺胡同。清朝康熙皇帝闻知此事,御笔亲书“仁义胡同”牌匾以示表彰。

看过仁义胡同,我们来到了古楼。古楼是用当年修建聊城城防剩余的木材修建的,当地人开始时称它为“余木楼”,它与湖南岳阳楼、湖北黄鹤楼并称中国古代的三大名楼,现在的名称叫“光嶽楼”,光嶽楼三个大字由我国当代文豪 郭沫若先生亲笔题写。在光嶽楼里,我们看到了当年聊城老城的平面示意图,现在看来,聊城老城区不过有我们老家的村子大小,这些年聊城的发展真是大呀!

光嶽楼的北边有一个小院落,里面正在施工,我跟着大人们走进去,原来这里是抗日名将范筑先的墓地。1938年,范筑先曾率抗日挺进队在此与日寇浴血奋战,最后兵败殉国。我要永远铭记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迹,刻苦学习,长大以后报效国家。

大约十点半左右,我们来到了东昌湖,东昌湖的水域太大了,足足有五个大明湖那么大。我们绕湖转了一圈,先后参观了龙广场、水城明珠大剧院、凤凰广场等景点,最后在东昌湖的东南角吃了非常有特色的渔家饭。

下午三点,我们依依不舍的告别了美丽的江北水城,告别了热情好客的张伯伯,踏上了返回济南的路途。

作文犀利评价

语言平淡,详略不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