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婆的小东湾
时间: 07-18 来源:乐乐
摘要:说是外婆的小东湾,只是因为它离外婆家很近,只有30来米远。确切而言,它不是外婆村的,更甭提是外婆的了,只因幼时,每每都是外婆带我去小东湾,印象里,它就是外婆的小东湾了,至长大也改不过来,也就作罢了……
工作的地方就是水库管理所,顾名思义,就是管理水库。水库属于大中型的,绕库一周,数十里路。堤下绿荫一片,尤以柳树居多,从春至秋,倒也是绿影婆娑,袅态婀娜,可怎么也不如外婆的小东湾亲切,温馨。
说是外婆的小东湾,只是因为它离外婆家很近,只有30来米远。确切而言,它不是外婆村的,更甭提是外婆的了,只因幼时,每每都是外婆带我去小东湾,印象里,它就是外婆的小东湾了,至长大也改不过来,也就作罢了。
外婆的小东湾好小,好小,幼时的我绕它一周也不过几分钟。记忆里,小东湾是不规则的四边形:北边靠一条长满青草的小路,南边是一户人家的后墙,东边窄一些,似乎还有几块青板石阶——东疃的女人大多踩着那几块青板石阶,下到没脚背的水里洗衣裳,西边,则通常是外婆村女人们的天下。一般而言,东边有五六块比较平坦的大石头坐在水里,西边摆放着十来块。(那时节,乡下女人是不用搓衣板的)不用多,有七八个女子洗衣,小东湾就能笑语喧喧,热闹起来了。
柳眼萌动,乍暖还寒。我替外婆端着瓷盆,颠儿颠儿地走向小东湾。这时候,惯常在野地里窜来跑去的我并不比外婆的三寸小脚走的快些,倒时常落在她后面(我得时不时的回头捡掉出瓷盆的衣物)。到了小东湾,外婆先瞧瞧地方,捡一舒坦的地角坐下,再拿块瓦片或薄薄的石块,将洗衣石周围的青苔划拉净,待水清澈下来,才开始洗衣。我要洗的,是较小的衣物,比如小手绢、袜子之类。肥皂,外婆用的是黄中带黑的棉油皂,我是不用的,我使的是细腻的青松肥皂。一块小手绢,我得打十遍八遍肥皂,才不管是不是浪费呢!我要看那肥皂泡在水里溜来溜去(肥皂打少了不起泡),待碰到石头上,“叭”一声碎了,阳光也随着“叭”的一声迸裂,于是面前就有淡淡的七彩弥漫开来。童稚的心不会觉得肥皂泡破灭是一种悲哀的,于是再打肥皂,再看泡泡,乐此不疲。外婆忽伸手抄起一块浮冰递给我,不再让我玩肥皂。我把玩着薄薄的冰片,眼见它在手中一点儿一点儿的缩小,不甘心的拿它对着太阳。咦?!太阳光透过薄冰片变换着颜色:不是鲜红,不是金黄,淡淡的一抹绿,轻轻的一点儿蓝……真好玩儿!可惜手中的冰已化得一丁点儿,没法再看了。我只好将视线投向湾内——水面上浮冰不多,十来块的样子,缓缓地飘移在湾中间,像玻璃碎片。外婆是断然不会给我捞的,自己又没有胆量下水(外婆也不许),只能远远地看着叹气。一旁的外婆早已和洗衣的女人们拉起家长里短了。现今的孩子要什么东西得不到,跳脚、放声大哭、甚而满地打滚比比皆是,那时候,是万万不敢的。其实也不应说是不敢,因为连想也没想过,更甭提这样做了。是那时节的孩子知道体谅人?还是该说当时的孩子“傻”?我是分不清的。只是现在见儿子拿着花一元钱买来的泡泡吹,有一丝丝的遗憾。
天渐渐转暖,小湾边的柳树吐出丝絮。小风吹过,柳絮飘飘摇摇落进湾内,调皮的小鱼儿,嗅嗅,顶顶,再不然吹出几个小泡泡,玩得可乐呵了。柳枝颤微微的随风划过碧水,害羞一般。湾边,不知名的草儿葱茏,花儿灿烂,引得蜂鸣蝶舞。我最喜欢湾北边小路上的几丛小蓝花,瘦瘦的,小小的,仿佛弱不禁风,委实香着呢!最妙的是,小蓝花招引一种浅蓝色的小蝴蝶。你看它羞答答的擎着五片天蓝色的小花瓣,浅白色的花芯上聚着浅蓝色小蝴蝶,细风吹过,一丝浅浅的香气沁人心肺,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一种似稚菊的小黄花倒遍地都是,这儿一丛,那儿一簇,开得欢实着呢!还有一种叫“香草”的小草,伸着细细的小手招呼你,掐下一节,放在鼻下,有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香味,反正我在品牌众多的香水、花露水中没找到这种味。雀跃的孩子,折几枝柳条,摘几朵野花,编一个花冠戴在头上;再削几根柳枝,做几个柳哨,(柳枝细的,声脆、尖;柳枝粗的,音长、远。)一蹦一跳的吹着柳哨,吹红了桃花,吹粉了杏花,吹白了梨花,也吹走了大人们的劳累。看,几个大男人也扯下几枝柳条做成柳哨,呜哇呜哇的吹着呢!
童年的欢乐就这么简单!现在,我再也找不到那丛蓝色的小花了,香草也越来越少。去年春,我给儿子做了几个柳哨,掐了一节香草,儿子一闻说“不香”,一吹说“不好听”,随手就给扔一边,继续玩他的卡布达,找他的月亮、小鹿姐姐去了。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玩法!
由于小东湾没有河水补给,水越来越少,终于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干涸了。当时东西两村的人又是好一阵忙活——女人们提篓挎筐,汉子们光着膀子,挽着裤腿在淤泥里捉鱼。为了争鱼,几个小伙子还干了几架。我在湾边的泥水里也捉了一条两寸大小的小鱼,拿回家放在罐头瓶子里养,可没几天,它就翻了肚皮。
现在,小东湾的地角上,是一家养鸡场。
该篇作文,小作者以饱满的激情,描写了“外婆的小东湾”,全文叙述自然,生动,结构紧凑,衔接自然连贯,描写细腻,生活气息浓厚,从字里行间都能体会到小作者对“小东湾”的喜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