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冯志远》观后感

时间: 09-07  来源:乐乐

看了电影《冯志远》心灵又一次被洗涤,灵魂又一次被震撼,他那种为教育事业献出自己青春和热血的高尚情操深深感染了我,那种无私的敬业精神,忘我的工作热情,高尚的师德,深深打动了我,使我久久不能忘怀。

冯志远——四十几年扎根西北,献身西北教育,一个典型的模范故事。后面,电影的展开与延续那么平淡,平淡得几乎让我找不到什么故事情节:浩瀚又缺少生机的黄沙漠,贫穷又落后的大西北,一个来自上海大城市的大学毕业生,被安排到一间狭小的屋子里开始了他的教书支边生涯,与孩子的点点滴滴平凡的如沙尘……可是,当电影快要结束的时候,我不得不承认:这次电影看得真正有意义!当看到失明后的冯志远老师躺在病房里的时候,我感觉喉咙一下子堵得难受,眼泪再也控制不住地溢出了。那是怎样的一段人生啊:那个有着先天性眼疾的冯志远老师,远离了大上海的妻儿,在黄沙漫天的西北黄土地上无声无响地生活了四十多年,直到无法执教。四十多年哪,这漫长的时间,电影没给我们展示多少冯老师的生活困难,可是这四十多年的艰苦生活和呕心沥血的付出终于使他的眼疾复发,当满头银发的冯老师坐在桌前会为自己的一生,我不知道此时的他耳边是不是还回想着当年那个学生张建华单纯又迫切的呼喊:我要上学呢!我也不知道冯老师眼前有没有浮现出调到另一所学校时晚上房间外那两排由学生手捧着为他照亮道路的红烛光,我更不知道冯老师脑海里还记不记得眼睛刚失明时学校为家长及学生负责不得不让他停课时他心里曾经的失落与伤悲,但我可以肯定地说,他曾经为之付出的几万莘莘学子耳边肯定会常常回响着冯老师课堂上朗朗的背书声,脑海里会展现出冯老师课堂上活泼有趣的情景,记忆中会浮现出与冯老师劳动时他娓娓动听讲述的三国故事……

这一切的一切,这平凡中的无私,不正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最高体现吗?不,应该说是作为一个人拥有高尚人格的最鲜明体现!

也许有人说他傻,是啊,他是真的傻——撇下了远隔千里的大上海的妻儿,把人生最美好的光阴留在了大西北,与黄沙为伴,与贫穷为伍,生活孤孤单单,可是我觉得:或许冯志远老师就是为那片黄沙地而生而存在,他的人生价值在那里得到了体现与升华,古人说得好:大爱无言,大象无形,大音希声,我自始至终没有听到冯老师一句铿锵有力的话语,但我却分明通过失明后的冯老师给学生背诵的那篇岳阳楼记》中明白了他的心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正是如冯老师那样的平凡而伟大者,才聚成了中华几千年挺起中国的脊梁!而我无法不从这许许多多的中国人身上感受到千百年来中国人的那份坚忍、那份刚毅、那份大爱……正如冯志远老师,没有亲情的付出,没有索求的奉献,才赢得了那么多的爱戴,才谱就了让人感慨涕零的奉献长歌,我也才真正读懂了冯志远老师那段独白中的深刻内涵:我是一颗种子,从遥远的南方漂流到这生长着红枸杞的地方,这肥沃的黄土地是我的第二故乡,我愿做一颗照亮童心的红烛,照亮那一颗颗会眨眼的星星……

只要生命不息,心中就有无法遏止的继续付出的渴望,是他们让这大爱充盈在天地之间,生生不息!!

作文犀利评价

语言平淡,不会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