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检索
- 汉字蓼
- 蓼的拼音liǎo,lù
- 蓼的首字母l
- 蓼的部首艹
- 蓼的注音ㄌㄧㄠˇ,ㄌㄩˋ
- 蓼的部首笔划3
- 蓼的总笔画数14
- 蓼的繁体字蓼
- 蓼的字体结构上下结构
- 蓼的造字法形声
- 蓼的86五笔ANWE
- 蓼的98五笔ANWE
- 蓼的UniCodeU+84FC
- 蓼的四角号码44202
- 蓼的仓颉TSMH
- 蓼的gbk编码
蓼的书写笔顺
蓼的基本解释
● 蓼 liǎo ㄌㄧㄠˇ ◎ 一年生草本植物,叶披针形,花小,白色或浅红色,果实卵形、扁平,生长在水边或水中。茎叶味辛辣,可用以调味。全草入药。亦称“水蓼”。
蓼的详细解释
详细字义◎ 蓼 liǎo 〈名〉 (1) 蓼属植物的泛称 [knot-weed]。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小,白色或浅红色,生长在水边或水中。叶味辛,可用以调味 (2) 春秋古国名 [Liao state] (3) 在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 (4) 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有蓼城冈,即古蓼国之地 (5) 古县名 [Liao county]。南朝梁置。在今河南省固始县 (6) 姓基本词义◎ 蓼 lù 〈形〉 (1) 形容植物高大 [(of plants) tall] 蓼蓼者莪。——《诗·小雅·蓼萧》 (2) 又如:蓼蓼(长大的样子);蓼萧(指君王恩泽及于四海) (3) 另见 liǎo
蓼的汉语字典
[①][liǎo][《廣韻》盧鳥切,上篠,來。](1)植物名。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有水蓼、红蓼、刺蓼等。味辛,又名辛菜,可作调味用。(2)比喻辛苦。(3)见“蓼擾”。(4)春秋古国名。在今河南省唐河县西南。(5)春秋古国名。今河南省固始县东北有蓼城冈,即古蓼国之地。(6)古县名。南朝梁置。在今河南省固始县。见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河南五·汝宁府》。(7)姓。见《通志·氏族二》。[②][lù][《廣韻》力竹切,入屋,來。]长大貌。[③][lǎo][《集韻》魯晧切,上晧,來。]见“摎2蓼”。[④][liǔ][《集韻》力九切,上有,來。]见“糾蓼”。
音韵参考
[上古音]:幽部来母,lyu[广 韵]:盧鳥切,上29篠,liǎo,效開四上蕭來[平水韵]:上声十七筱·入声一屋[粤 语]:liu5luk6
蓼的康熙字典
◎ 康熙字典解释 【申集上】【艸字部】 蓼; 康熙笔画:17; 页码:页1053第02【唐韻】盧鳥切【韻會】朗鳥切,𠀤音了。【說文】辛菜。【詩·周頌】予又集于蓼。【本草·釋名】蓼類性皆飛揚,故字从翏,高飛貌。 又國名。【左傳·文五年】楚子燮滅蓼。【註】蓼國,今安豐蓼縣。 又水名。【水經注】蓼水出襄山蓼谷。 又亭名。【水經注】漳水東南過蓼亭。 又姓。【潛夫論】莒蓼皆臯陶之後也。 又【集韻】魯皓切,音老。摎蓼,搜索也。【張衡·西京賦】摎蓼浶浪。 又【唐韻】力竹切,音六。【詩·小雅】蓼蓼者莪。【傳】蓼蓼,長大貌。 又【前漢·司馬相如傳註】力糾切,音鏐。糾蓼,相引也。【大人賦】糾蓼叫奡。又【通鑑】蓼侯孔臧。【史炤·釋文】蓼音六。【胡三省曰】《陸德明·經典釋文》蓼音了,未嘗有六音,史炤誤。 【玉篇】又作𦾷。【佩觿集】俗作蓼。蓼字下从𠇍作。
蓼的字源字形
字源演变: 金文小篆 楷体 字形对比: 中国大陆宋体台湾细明体香港明体日本明朝体韩国明朝体旧字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