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风景之清华园

时间: 03-21  来源:网络

伴随夏日的残酷,我独自一人走进了一个空气中弥漫着书香气味的园林,这里的果实,是用书本滋润的,那自然是有很多的文学姿态了。我赤裸裸地带着渴望知识的心走进了一个西方与东方艺术结合的科学殿堂——清华园。


如果说清华园是知识的世界,那么,知识的海洋就更让我向往。于是带着寻求答案的心,我走进了——清华大学图书馆。


清华大学图书馆由新馆和老馆两部分组成,整个图书馆的建成共分三期工程进行,时间跨度长达75年。一期工程由美国着名建筑师墨菲设计,1916年4月始建,1919年3月完工,建成的老馆东部是建校初期“四大建筑”中最先动工和建成者,当时的馆舍面积仅有2114平方米。二期工程始于30年代初,因学校发展需要,在有“南杨北梁(梁思成)”之称的着名建筑学家杨廷宝主持下,建成了今老馆之中部和西部,馆舍面积扩建至7700平方米,可容书30万册,阅览座位700余席。三期工程(新馆)开始于九十年代初,由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关肇业院士设计,1991年9月建成。新馆既保持了同老馆风格上的一致,同时又在许多细节上有所创新,因而获得了1993年“国家优秀工程设计金奖”。至此,清华大学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已经达到2。8万平方米,阅览座位2800余席,馆藏总量已经超过400万册(件),中、外文学术性全文电子期刊逾25000种。(清华大学官网资料)


图书馆傍晚的风景应该是最美的。当红轮西坠,灯光也就开始闪烁了。在灯光的照耀下,图书馆门前的一眼喷泉就像钻石一样璀璨照人。走进圕里,并打开圕系统,会有一个机器人为您服务,它的名字叫小图。它酷似《机器人瓦利》里的Eve,显得逗趣可爱,又不失几分霸气。


有人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如果把清华园的建筑当成一首曲调优美、旋律高昂的乐曲,图书馆无疑是这首乐曲中最动听的音符之一。无论春夏还是秋冬,无论旭日东升还是红轮西坠,每当你走进清华大学图书馆,扑面而来的是淡淡的书香,映入眼帘的是莘莘学子孜孜以求的身影。这里是知识的海洋,这里是求知的天地,这里是通向彼岸的精神家园,这里是走向辉煌的成功之路……


见识清华图书馆的伟大之处,不仅在于它辉煌、高级、典雅的建筑艺术风格,更有现代化科技手段。尤其是小图机器人,总给人留下鲜明的印象。另外,还有一处风景,是必须也要看的。那是什么呢?


“水木清华”是清华园内最引人入胜的一处胜景,位于工字厅北侧,常被与颐和园中的谐趣园相比,被称为清华园的“园中之园”。“水木清华”一带的景色设计别具匠心,四时变幻的林山,环拢着一泓秀水,山林之间掩映着两座玲珑典雅的古亭。水木清华的荷花池是清华园水系两湖一河之一(水木清华荷花池、近春园荷塘和万泉河)。夏季荷花盛开,一片葱郁之色;冬季白雪落于池面,周围琼枝环绕,别有一番景致。荷塘南侧之畔垂杨掩映着的秀雅古建筑本为工字厅的后厦,为“水木清华”正廊,正额“水木清华”四字,庄美挺秀,有记载说是康熙皇帝的御笔。“水木清华”四字,出自晋人谢混诗:“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正中朱柱上悬有清道光进士,咸、同、光三代礼部侍郎殷兆镛撰书的名联:“槛外山光历春夏秋冬万千变幻都非凡境,窗中云影任东西南北去来澹荡洵是仙居。”荷塘西侧可见一瀑布,四季流水不断,远远可闻水声,令人心旷神怡。因其幽雅的环境,水木清华常被清华学子选为读书学习和小憩之地。


游完风景,我又想起了默默许下过的心愿。随浮云游动,我也继续行程了。


作文犀利评价